APP下载

为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早期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6-01-23华尚伯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上巨虚胃肠功能肛门

华尚伯 郭 吕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腹部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可因禁食、接受麻醉及手术操作、使用止痛药及长期卧床而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和暂时性的肠麻痹,进而可增加肠粘连、肠梗阻和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治疗后应积极改善其胃肠功能,以加快其术后康复的速度。针刺疗法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陈静等[1]的研究证实,对进行盲肠手术后的大鼠进行针刺足三里穴及上巨虚穴治疗可影响其体内胃泌素的分泌,促进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近年来,我院为部分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早期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进行治疗,显著加快了其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94例患者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51例,女性43例,其年龄为29-74岁,平均年龄为(51.62±9.37)岁。在这些患者中,有31例患者接受胆囊切除术,有17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有21例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有12例患者接受右半结肠切除术,有13例患者接受肠穿孔修补术。这些患者均无腹腔手术史,均未患可影响胃肠功能的慢性疾病,其意识清晰,其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其双侧足三里穴及上巨虚穴周围的皮肤完好,无进行针刺治疗的禁忌症。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吸氧、抗感染、抑制胃酸分泌、补液、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案是:在术后30min使患者取仰卧位,用碘伏和酒精常规消毒其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周围的皮肤,用一次性毫针在上述穴位的皮肤上直刺1-2寸,进行平补平泻操作,在得气后留针30min,2次/d,共治疗5天,在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术毕至肛门排便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在术后的第5d评价两组患者发生腹胀的程度,并将其发生腹胀的程度分为以下级别[2]:①0级腹胀:患者未发生腹胀。②I级腹胀:患者发生轻度的腹胀,其腹部轻度隆起,其腹壁张力略大,自觉腹内有气体转动,其切口无胀痛感,其休息和睡眠未受影响。③II级腹胀:患者发生中度的腹胀,其腹部中度隆起,其腹壁张力较大,其切口有胀痛感,其休息和睡眠受到轻度的影响。④III级腹胀:患者发生重度的腹胀,其腹部明显隆起,其腹壁张力较大,其切口有胀痛感,其情绪烦躁不安,其休息和睡眠受到显著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5d其发生腹胀的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的分析

3 讨论

在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消化道器官的解剖关系可发生改变,其胃肠功能(尤其是调节神经激素水平的功能)可发生紊乱且恢复较慢,其术后恢复的速度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此外,此类患者需在术后完全禁食,并接受一段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因此易发生营养失衡、切口愈合的能力及免疫力降低、肠腔内的体液大量丢失、腹腔及肠腔内的压力增加等情况,其腹壁切口开裂、吻合口漏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在接受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脾胃受损,可因中焦枢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传化通降失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壅塞,腑气不通而出现胃肠气滞之证,进而可导致一系列的胃肠道并发症。相关的报道显示,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出现的腹胀、腹痛、呃逆、呕吐等症状,主要是因毒热郁结、湿热瘀滞、脾胃失调、气血郁闭、上下不通所致[4,5,6]。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均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针刺这两个穴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通腑化痰、升降气机的功效,均主治腹痛、腹胀等胃肠病症。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为合穴、胃的下合穴、强壮保健要穴。上巨虚穴位于犊鼻穴下六寸,足三里穴下三寸,为大肠的下合穴。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毕至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5d其发生腹胀的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8]。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是:①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可促进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胃肠蠕动、胃的排空、幽门及十二指肠扩张,增强十二指肠及空回肠的蠕动,降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可增强人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③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可疏通胃经的经气,消积导滞,散结化瘀,调节气血的运行,畅通脏腑之气、恢复失衡的脏腑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及肛门排气,迅速恢复受损的胃肠功能。④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可刺激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并通过其反馈机制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为接受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早期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的方法进行治疗能较快地恢复其胃肠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陈静,李威,王宽宇,等.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对大鼠盲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15,31(7):87-89.

[2] 蓝旭. 快针针刺足三里对腹部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 郑海,王家欢,黎雪燕,等. 腹部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成因和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5):271-273.

[4] 韩燕萍,李翔,杨光,等.针刺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7):29-31.

[5] 燕飞.矢气汤对妇科腹式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8):127-129.

[6] 黄亚波,杨伟伟,陈彬.大承气汤灌肠配合穴位按摩对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182.

[7] 王宽宇,魏殿龙,孙晓龙.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5):316-317.

[8] 牛春风,王志平. 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924.

猜你喜欢

上巨虚胃肠功能肛门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肛门瘙痒不能挠
不同强度电针刺激上巨虚后续效应磁共振成像比较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足三里和上巨虚平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