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6-01-23闫海强蔡阿雄沈俊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闫海强 蔡阿雄 沈俊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闫海强 蔡阿雄 沈俊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社会治理体现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力量。地方社会治理存在主体单一、方式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弥补其不足,并在化解社会矛盾、舒缓社会压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高等学校要采取措施积极发动大学生参与地方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地方社会治理与大学生素养提升的良性互动。

志愿服务;社会治理;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按照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界定,社会治理是指“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社会治理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2]。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3]。其范围主要包括社区建设、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志愿服务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参与力量。本文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地方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建设也在不断推进,社会整体逐渐由农业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社会治理也逐渐向法制化、科学化推进。

(一)社会治理理念的不断提升深化

随着经济建设的向前推进,社会建设也日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社会出现群体性事件、生态污染等问题时,社会治理问题更会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1],同时也明确要求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进社会治理方法、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出台政策,加强本地的社会治理工作。纵观过去和现在,虽然“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了党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这些变化更表明了党对社会治理认识的系统化,也表明社会治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们的内心,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二)社会治理法律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先后出台了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为社会治理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3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该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进一步凸显了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指导性帮助。此外,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办法、条例,这些为规范政府决策、提升治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上,吴邦国宣布,“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5]。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治理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

(三)社会治理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保障建设在稳步推进,国家对社会保障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养老保险、医疗等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如:养老保险方面,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2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6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41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06万人”[6]。同时,国家强化了对下岗再就业群体的职业培训,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这为缓解社会治理压力,保障社会治理的积极、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地方社会治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地方社会治理主体较为单一。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7]。社会治理倡导多元主体参与,但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诸多方面均在发生重大的改革、变化,这就更要社会治理的主体随之变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治理的主体依然是政府。在社会公共领域内,我们应当注意到,“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群体势力共同构成了相互依存的治理体系”[8]。我们要打破治理主体单一化的现状,努力适应社会发展趋势,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的多元化。

2.地方社会治理方式缺乏多样性。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经济成分等都在发生重大调整。这些调整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社会进入了矛盾的多发期。“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9]。这些问题对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持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现状,社会治理方式也应当及时做出调整,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社会治理。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治理仍然较多地采用控制式等类型的行政手段。这种手段会夸大政府的主导地位,显现社会公众的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容易造成社会矛盾激化,会影响社会治理的效果。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可能性

地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容易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会增大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压力。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建设中具有独特的扶助功能、疏导功能、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弥补社会治理中的不足。通过志愿服务,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来。大学生参与地方社会治理既有现实的必要性,也具有切实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拓展地方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

高校青年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参与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10]。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政府和公民社会都是一方治理主体,二者平等合作对公共事务进行共同治理。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将属于社会的职能逐步地还给社会,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机制,寻找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方式。大学生志愿服务代表了社会力量,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人力资源,是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平台。正是通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改变单一化治理主体的现状,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建设的推进。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地方社会治理手段的多样性

目前,社会治理中地方政府部门仍然较多地采用行政手段,治理方式较为单一。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多以实施、执行等方式来展开。直接实施和执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事实上,就很多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而言,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都可以通过自我组织的形式介入,并成为公益项目最直接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如: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开展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开展的义教、敬老助残、海岛公益行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基层民众的利益诉求;也能够将特定利益群体的诉求向政府、社会甚至媒体进行传递。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民众的的实际困难,缓解和消除一定的社会矛盾。通过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参与,能够增加社会治理的方式,能够缓解社会矛盾,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果。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地方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

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能够促进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相对于社会治理而言,社会管理强调主体对对方客体的管理和控制,将政府视为管理主体,将社会视为被管理的客体,偏重于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对作为管理客体的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其理念侧重于“管理”和“控制”。社会治理侧重于“服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管理”的倾向。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为政府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理念转变以及克服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模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地方社会治理密切联系: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能够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地方社会治理各项事务能够顺利推进,治理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在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志愿服务有明确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定位。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应当成为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很快,广大志愿者围绕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的热潮在城乡基层蓬勃兴起。尤其,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至今累计有“20多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11],一批批志愿者高扬理想旗帜,自觉踏实奉献,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袤的西部大地和基层实践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为各项大型活动提供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以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敬老助残、文明创建、生态环保等服务,其领域也涉及抢险救灾、国际服务、环境保护、特殊群体救助、社区服务等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弥补了当前我国社会促进保障体系建构方面的不足,成为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当成为地方社会治理推进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由传统的国家主义社会治理向现代的合作主义社会治理的转变,我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我国的志愿者组织已形成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以及包括“草根”志愿者组织、国际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各种志愿者组织。其中,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是我国最为活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志愿者队伍。当前,随着社会治理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统包统揽的格局,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我们要努力建立起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的伙伴关系。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负责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宣传动员、注册登记、管理培训、考核评价、激励表彰、个人信息保密等制度”[3],是社会组织的代表,其服务活动与社会治理紧密相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社会治理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大学生应当成为地方社会治理理念的传播者

在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去辨识各种社会现象,对大学生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形成道德认知都能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够重新评价和认定自己,通过自觉的主动的行为去履行应尽义务、关心弱势群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誉,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责任感、使命感;也能够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治理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服务对象、社会公众,能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良知,有助于社会的有序运行。

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能够成为社会治理理念的传播者。通过大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实践中宣传社会治理理念,必将推进治理理念由“管理”向“服务”的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逐步引导社会公众将参与公共事务作为一种自觉行为,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策略

明确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地方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之后,高等学校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地方社会的有序运行、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一)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参与社会治理氛围

志愿服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励大学生自觉投身社会治理的精神纽带。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与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有密切的关联性,也是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激发大学生责任心和爱心,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一是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引入多样化的宣传理念,丰富宣传载体,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创作一批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志愿服务文化作品。二是加强志愿服务精神的普及推广,形成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着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及项目的评比、征集大学生志愿者心得体会等活动,广泛宣传志愿服务中的典型人物和集体。三是要深入挖掘志愿服务组织的文化内涵,凝练、赋予相关志愿服务队伍的内涵,包括从队名、队徽等方面,不断增强志愿者的文化认同感。

(二)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参与社会治理意识

大学生志愿者是高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现有注册志愿者900人,累计8000余人,人均志愿服务时数10余小时。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志愿服务的招募培训、表彰激励等环节,增强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意识,引导志愿者投身社会治理。一是充实志愿服务队伍,采取定期招募和支援参与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及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优秀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志愿者培训,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强化理论知识培训,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专题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积极推行志愿服务价值观教育课程,开展志愿精神、志愿者权利与义务、服务技能等专项培训,强化大学生对志愿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志愿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作为志愿者导师,促进校外内知识经验联结,使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增强参与社会治理意识。三是要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对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者要加强考核、评价,高校、社会和政府要加大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的激励力度,有利于形成参与社会治理导向,增强志愿者自觉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动力。

(三)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9]。只有建立系统完善、战斗力强的志愿者组织,才能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现有“春泥”义教、“绿舟”环保、“力行”文明劝导等十余支志愿服务分队志愿服务队、舟山市烈士陵园管理处、舟山市妇幼保健院等近十家志愿服务基地。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有利于积极动员高校大学生投入社会治理事业中,确保志愿服务参与动力的积极与可靠。一要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立体化建设,构建学校、系(院)、班级三级纵向志愿组织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由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党支部、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等联合参与的横向志愿工作指导组织网络,推进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二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内部建设,完善组织内部架构,形成正确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权责分工,引入科学严谨的管理流程,确保志愿服务资源合理配置,为社会治理提供卓越的服务和管理能力。三要坚持开放性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深化校地合作,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拓展志愿服务基地,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主动参与地方重点工作,立足社会需求,着力开展为老敬老、低碳环保、关爱青少年成长等项目,鼓励志愿服务组织扎根基层,推动一批社会反响好、能够长期开展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落地社区基层,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四要注重志愿服务组织的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汇”等统一的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有效地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拓宽大学生志愿者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实现志愿服务的信息共享。

(四)强化志愿服务功能发挥,提高参与社会治理水平

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志愿服务形式,发挥不同的志愿服务功能,有助于提高参与社会治理水平。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方式,强化志愿服务功能发挥,一要发挥志愿服务的承接功能。随着“服务政府”职能的转变,志愿者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组织应更加主动承接地方政府公共事务。近年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承接定海区平安宣传等社会服务,为定海区获省“平安市”称号做出应有贡献。二要发挥志愿服务示范和引导功能。志愿服务行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所彰显的是公正、民主、平等、奉献等积极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甚至公民群体都是一种示范和引导。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开展的文化传承、交通文明劝导等活动可以看作是示范和引导的代表性项目;通过示范和引导,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能够调动普通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三要发挥志愿服务倡议和监督功能。从权力角度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并不享有实际的政治权力,也不是地方政府组织或政治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是可以通过倡议和监督的形式参与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走访调研,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能够及时把基层民众的利益诉求,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可以充当一个监督者的角色,对地方政府政策的执行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能及时反馈政策执行效力。以生态环保调研宣传、调查报告提案等可以看作是倡议和监督的代表性项目。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对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大学生是地方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同时,社会治理也倡导多种方式参与,推动志愿服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部分社会矛盾,为社会治理的推进创造了条件。高等学校要采取措施发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治理的理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为社会治理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动力;为社会治理的推进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努力实现地方社会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也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1]授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3-11-12).[2016-06-25].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11/12/c_118113455_2.htm.

[2]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3.

[3]授权发布: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EB/OL].(2013-12-02).[2016-06-25].http://news.youth.cn/gn/201312/t20131202_4315940_2.htm.

[4]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2012-08-28).[2016-06-25].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18da/2012-08/28/content_15819990_8.htm.

[5]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EB/OL].(2011-03-11).[2016-06-25].http://www.npc.gov.cn/ npc/xinwen/syxw/2011-03/11/content_1641626.htm.

[6]201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232万人[EB/OL].(2015-05-28).[2016-06-2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 05-28/7307228.shtml.

[7]陈家刚.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12-10-22(6).

[8]陈建先.政府治理特征及模式抉择[J].行政论坛,2005(5):5-7.

[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10]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1).

[11]李彦龙.团中央等四部委召开视频会启动2016年西部计划[EB/OL].(2016-04-28)[2016-06-25].http://xibu.youth.cn/tpyw/ 201604/t20160428_7926001.ht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Voluntary Services for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Locally Social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YAN Haiqiang CAI Axiong SHEN Jun
(Do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by boos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The social management embodies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the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itizens in the control of social public affairs.The voluntary servic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tion strength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s.Such problems as single subject and lack of diverse methods,and so on,in the local social management.But college students can make up the deficiency by means of voluntary services,resulting in the unique value in such aspects as neutraliz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relieving social pressures,and so on so forth.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measures actively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local social manage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cial manage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accomplishment.

voluntary service;social governance;explorations

G641

A

1008-8318(2016)06-0077-06

2016-07-06

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16LX110);2016年度舟山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志愿服务的舟山高校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研究”。

闫海强(1978-),男,陕西丹凤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