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廉洁文化 滋养纯洁心灵——浅谈对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问题的认识

2016-01-23

中州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教育学生

张 豪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德育教学部,郑州 450044)



传播廉洁文化 滋养纯洁心灵
——浅谈对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问题的认识

张 豪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德育教学部,郑州 450044)

腐朽文化的影响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要在廉洁文化的倡导和传播中才能形成。高校承担着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建设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承担着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在高校切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廉洁文化;教育培养;实效性

习近平同志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廉政建设是国之大事、党之大事、民之大事,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民族的兴衰。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之所以不灭反而不断滋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朽文化的存在和影响。正因为一些腐朽没落的特权思想、贪图享乐追求感官刺激的消极生活方式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认知中还有着一定的市场,从而为腐败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只有廉洁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继承弘扬,以廉洁文化取代那些腐朽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清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观念。当以廉洁为荣成为公众的共同认知和人格追求,全社会形成了健康、积极、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就会给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压力。廉洁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源头举措,是廉政建设的长效基础。

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通过对人的思想、精神、价值判断及行为规范的渗透、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廉洁文化建设必须通过教育的主渠道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播。高校承担着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建设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承担着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正确把握廉洁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真正重视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廉洁文化及其特性

“廉洁”一词,《词源》上解释为“公正,不贪污”。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即: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物,不做有违公德之事,保证自身的品格清白。换而言之,廉洁就是行端品正。[1]

廉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为了维护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而创造的有关廉洁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包括了关于廉洁的认知、观念、制度和相应的社会生活方式、公共行为规范等。廉洁文化提倡的是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2]一般而言,廉洁文化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其一是文化主体的社会公众性。廉洁文化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社会大多数成员对廉洁基本要素的认同、接受、践行的基础上,并与社会的相关制度规范相适应。其二是传承传播的学习养成性。廉洁文化的建设要求大多数社会成员通过相关知识学习和传统继承而获得相应的能力,培养廉洁的习惯。其三是社会效果的广泛参与性。廉洁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要通过社会公共组织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和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职业操守的模范表现得到认可和弘扬。

廉洁和廉政既有内在的联系性,又有明显的区别。廉洁是一个社会范畴,是社会公众在社会生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道德追求和道德评价;廉政专指社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道德评价。廉政文化的形成根植于全社会廉洁文化的培养和崇尚,也反作用于廉洁文化的发展变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的软环境、软实力,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源。廉洁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优秀组成部分,其在社会生活及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往往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一种文化的先进程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就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民族文化基因出发,大力宣传、传播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廉洁传统,使之与时俱进并得到继承发展。通过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先进的社会文化,使社会公众的思想与行为得到不断的规范和约束,把廉洁的意识用文化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财富观念、成功界定等认识中,使社会公众自身的抗诱惑拒腐蚀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以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家庭美德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平,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使廉洁意识自觉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追求和道德标准,让公正做事、清白做人成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习惯方式,从而推动廉洁社会的全面形成和发展。

二、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

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这里的“传道”指的是传授、传承为人处世之道和社会道德规范,也就是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的是“育人德为先”的教育宗旨,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而“授业”指的是传授学业、技能,这里的技能是指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当然也包括社会文化、社会规范,而不是单纯的专业能力。“解惑”是要求教师在学习者面临未知、未解事物之时,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自古以来文化传承、道德培养都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古至今,诚实、守信、正义、清廉都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自古以来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民众和官员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向人们灌输“仁、义、礼、智”“忠、信、诚、勇”“勤、俭、节、廉”和“公生明、廉生威”等伦理道德观念。这种教育主要是通过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学校教育。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从儒家经典中接受“敛从其薄”“平政爱民”“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处世治世的道理。二是家庭教育。往往以“家训”“告子书”等方式告诫晚辈“俭,德之兴也”,防止“居官必贿”结局发生。三是政府教育。告诫官吏“岂得苛贪财务,以害其身,付子孙怀愧耻耶”等等。

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在打基础,包括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做事的习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等。教育要给予学生的是科学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持续的耐力、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对人的一生有着极为主要的影响,是一个人的整体和谐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种子工程,是预防腐败的根本性源头治理,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

(一)青年健康成长需要廉洁文化的滋养

在高校进行廉洁文化教育,旨在使青年学生在廉洁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提高其敬廉崇洁的意识。青年身上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要使青年能够健康地成长,具有清白做人的追求和抵御各种腐败的定力,成为一个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好公民,就需要在其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进行有效的廉洁文化的教育、培养和引导,并将这种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使廉洁的观念如细雨润物般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和思想中,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处世习惯和精神需要。

人的廉洁素养需要经由后天的教育和养成而形成,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墨子·所染》中说:“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意思就是说:人生之初是没有是非倾向的,就像刚刚织成的白布,后来用什么染料去染就会成什么颜色,所以后天的教育必须要谨慎。这就给学校、家庭、社会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必须加强对青年进行健康文化教育,因为对青年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就将决定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一个人的青年时期是思想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优秀的品德素养教育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通过有效的教育,让公正、公平、自律、守纪、诚信、正义等廉洁的理念植根内心,将会对其一生的是非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的导向性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

(二)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4]青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用廉洁文化来武装头脑,用公正廉洁的意识来引导是非判断,正确引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才能为他们的人生打好根基,防微杜渐,不让阴暗的东西占据和影响他们的心灵,增强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三)应对腐朽文化的侵蚀,需要廉洁文化进校园

文化似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如果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不占领青少年思想阵地,那么腐朽没落的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死梦醉生的腐朽文化必然去腐蚀青年灵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十分必要,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校园里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风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纯净的“小环境”,用廉洁文化、科学精神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丑恶腐败的能力,只有这样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实现。

三、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切忌为教育而强加、为贯彻而形式。要收有实效,就必须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方面,使廉洁文化教育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有机融入。

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是一种关乎人文的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促使其人生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本源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以美的追求、善的向往激活人们内心廉洁的欲望,让每个学生从青年时期就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这种精神的养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并行,突出正面引导,包括广博文化知识的滋养、高雅文化氛围的陶冶、优秀文化传统的熏染传承以及人生实践体验等。

在廉洁文化教育中,正确内容的确定和有效方法与途径的选择是教育收有实效的关键。在教育的内容上,六个方面的教育要同时进行不可偏废,即:道德传统的熏陶继承,社会公德的学习培养,法律意识的确立实践,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正确审美意识的引导和科学崇高理想的确立。

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上,一是要注重发挥学校已有的思想品德及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教育功能,同时要努力发掘发挥其他学科中蕴涵的廉洁文化的思想资源和教育功能。二是要充分发挥师德建设在廉洁教育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行为世范”的楷模影响。三是要重视学生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其在廉洁文化教育中的辅助作用;要注重廉洁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结合,广泛搭建廉洁文化平台,大力宣讲学生身边好人好事,大力宣传廉洁从政的杰出校友、优秀人物,感动中国的时代英雄,为学生营造廉洁、纯净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学校廉洁文化教育要与挖掘现有学科资源有机结合,廉洁教育不单单是某一门课或某一些人的事,要各科参与、全员参与。要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及思想政治课等重点环节,对学生进行全程廉洁教育。

在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实效性的保障上,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注意廉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对广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必须按照学校教学规律的要求和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针对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教学规律,适当融入廉洁文化内容,同时与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养成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诚信守法、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

二是注意廉洁教育对象的多层性。学校有党组织、行政领导、教师和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廉洁文化进校园,就应该区分层次,分别对待。对于学校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班子的教育主题是突出树立廉政自律意识,带动廉洁校园的风尚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对于教师的教育主题应侧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养成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对于广大学生,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公德培养、习惯养成和审美提升等方面入手,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风。

三是注意廉洁教育的普适性。廉洁文化进课堂、进课本,除按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廉洁文化教育外,还应注意教育方法,切忌灌输性授课方式,切忌把某些廉政文化内容或章节硬塞进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生搬硬套地讲述。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让学生通过廉洁文化教育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使学生对廉政建设文化教育产生厌恶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事物本身对主体的价值或兴趣的体现,是引发人们关注的原因和关键。换而言之,就是说这件事对你有没有用?会不会让你感兴趣?这是引起一个人对某件事情重视程度的诱因。因此,一定要将廉洁文化生活化、趣味化、自然化,寓教于乐,在学生中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是注意教育的社会效应。学校不是世外桃园,学校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虽然学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学生接受的教育不仅来源于学校,学校、社会、家庭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学生中有不同的反映。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广泛开展廉洁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社会反腐倡廉和廉洁社会建设的各种举措、号召和宣传,把校园的廉洁文化教育和建设与整个社会的敬廉崇德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真、善、美,以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四、结语

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可能;初始的缺失,导致未来的缺憾。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他们决定着国家、社会的未来,高等教育不应让青年学生的人生起步出现品行缺陷,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伟大的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于广琮,朱林.论“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构建[J].江苏高教,2016(1):123-125.

[2]诸毅超.“中国梦”视角下高校廉洁教育浅析[J].统计与管理,2014(6):92-93.

[3]彭蓉.廉洁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N].湖北日报,2010-10-14(13).

[4]王雅蓉,党同.地方师范院校党校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结合[J].文学教育,2016(9):138-138.

[5]车宗哲.关于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42-43.

(责任编辑 姚虹)

Spreading the Honest Culture, Nourishing the Pure Heart——Discussing the Honest Culture Education in Higher Institutes

ZHANG Hao

(Department of Moral Educ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China)

The influence of decadent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which causes the spreading of corruption phenomenon, and the long-term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may be formed in advocating and spreading the probity cultu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task of spreading the outstanding and advanced culture.To carry out the incorruptible culture education practically and effective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purpose.

incorruptible culture; educati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2016-09-07

张豪(1962—),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德育教学部副教授。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6.05.022

G641

A

1008-3715(2016)05-0102-04

猜你喜欢

文化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