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2016-01-23梁承院

关键词:冠脉研究进展支架

梁承院

(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梁承院

(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给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带来不利影响。现将临床上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及研究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

临床上通常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血管内径再次狭窄在50%以上(包括50%)的现象,称为支架内再狭窄[1]。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约有20%~40%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2]。而且,在应用药物支架后,再狭窄发生率仍有5%~10%[3]。现将临床上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及研究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1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发生机制及类型

当前,临床上尚未具体明确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机制,认为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有研究认为,支架内再狭窄是一个损伤反应后新生内膜增殖与血管重构的过程[4]。而支架内再狭窄的启动因素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中心环节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与迁移、血管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关键环节为炎症反应[5]。由此可知,支架内再狭窄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临床上通常将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四类[6]:第一类是支架内出现的再狭窄,且长度在10 mm以下(包括10 mm),为局灶型。第二类是支架内出现,且长度在10 mm以上的再狭窄,为弥漫型。第三类是延伸到支架外的再狭窄,长度在10 mm以上,为增值型。第四类是闭塞型,即支架内血管完全闭塞。

2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2.1 患者自身因素

有研究认为,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中,患者自身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合并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也较高[8]。还有研究认为,脂蛋白a水平的提升,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相关[9]。还有研究认为,存在高总胆红素血症的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会降低,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龄、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概率可能会提升[10]。

2.2 病变相关因素

有研究认为,原病变血管部位、病变类型、病变长度、直径大小等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

2.3 支架相关因素

有研究认为,支架断裂、支架间隙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相关[12]。支架断裂多出现于右冠状动脉,尤其是长支架、血管迂曲、支架重叠等,都能提升支架断裂发生概率。一旦患者出现支架断裂,会引发局灶型再狭窄。与支架断裂相似,支架间隙会导致支架不能完全覆盖病变,影响局部药物分布[13]。此外,还有研究认为,植入支架的长度、直径、数量等也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中具有临床意义[14]。而且,还有研究提出,术后支架内最小管腔开放直径也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15]。

2.4 其他

有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关[16]。此外,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还包括对支架的选择、介入手术者操作技能、球囊扩张压力选择、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桥血管内植入支架等。

3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防治策略

当前,除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口服药物治疗外,还有一些新技术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3.1 药物涂层支架

主要是在冠状动脉支架上包被抗血栓及抗增殖药物,在置入冠状动脉后,药物能在局部缓慢释放,一方面促使局部药物浓度提升,另一方面,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7]。其中,抗血栓药物常见的有肝素膜,能减少血栓的发生。而抗增殖药物常见的有紫杉醇、雷帕霉素,前者能对细胞发育进行抑制,减少再狭窄的发生。后者能抑制细胞从G1期到S期的过渡[18]。

3.2 内皮细胞种植

通过种植内皮细胞,能在短时间内促使受损的血管壁重新内皮化,有利于促使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生物学功能得到恢复,且能对血管局部的正常生理环境进行维护,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9]。

3.3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临床上公认的一种防治支架内再狭窄较为理想的方法。基因治疗主要是在病变处置入带有细胞毒性基因、细胞稳定基因、抗迁移基因的支架,从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进行抑制,且有利于促使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栓溶解。临床上常用的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血管活性物质基因、抗血栓形成基因、生长因子基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20]。

3.4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

主要是由导管介导,在靶血管内输送β射线源或r射线,通过电离辐射的作用,对血管成形术后病理生理反应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其作用机制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进行抑制,从而促使平滑肌细胞出现G1期阻滞,抑制增殖,控制内膜增生。

3.5 其他

另外,有研究认为,切割球囊能对患者斑块面积进行控制,且不会损伤血管,能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21]。还有研究认为,超声治疗能对平滑肌细胞的黏附、迁移、增生进行抑制,从而避免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但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22]。

4 结 语

综上所述,支架内再狭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支架内再狭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新技术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中,相信支架内再狭窄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1]杨 娜,赵学忠,王全伟,等.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731-1733.

[2]张秋月,刘建军,宛红娥.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9):1652-1654.

[3]张春晓.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D].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2012.

[4]郭瑞光,王喆琨,苗积国.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29-31.

[5]吕小棉,陈亚丽.对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6):708-712.

[6]邓婵翠,石 蓓,刘志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6):747-751.

[7]张冠龙,王继群,辛若丹,等.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264-1267.

[8]张 辉,许官学.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66-68.

[9]秦 巍.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省:河北医科大学,2014.

[10]狄 佳.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小血管长病变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研究[D].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1]潘春仰,邱建平,沈卫峰.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6):341-344.

[12]李颖娜,吴 芳,田树平,等.冠状动脉支架5毫米以外近端与远端再狭窄的比较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10):745-747+751.

[13]成辉恒,王东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和防治新进展[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25(1):58-60.

[14]杜 博,赵学忠.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10):66-68.

[15]刘浙波,夏 豪,杨 洋,等.CYP2C19正常代谢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088-1092.

[16]梁 穗.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省:暨南大学,2012.

[17]杨 蕾.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省:中国医科大学(辽宁),2012.

[18]姚 远,梁 峰,沈珠军.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0(14):1177-1179.

[19]黄 辉,袁 彬,冯 凯,等.血清TB与Fib对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8):1299-1303.

[20]陈慧斐.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4,21(23):12-13.

[21]王 强,陈建昌,李 晖,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原因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2):241-243.

[22]Farhan Shaikh(王强).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原因的回顾性研究[D].江苏省:苏州大学,2012.

本文编辑:鲁守琴

Research progress of coronary stent restenosis

LIANG Cheng-yuan
(Hechi People's Hospital,Guang xi Hechi 547000,China)

R541.4

A

ISSN.2095-6681.2016.23.010.02

梁承院(1983-),男,广西东兰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

猜你喜欢

冠脉研究进展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