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2016-01-23柴俊英
柴俊英,郭 芬,薛 英
(1.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巴音门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鄂尔多斯市蒙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综述·
三伏贴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柴俊英1,郭 芬2,薛 英2
(1.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巴音门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鄂尔多斯市蒙医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探讨了三伏贴的起源、理论依据、用药、选穴、注意事项。
三伏贴;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应用
三伏贴是中医特色疗法,它是利用三伏天阳气旺盛的时间点进行穴位贴敷的外治法,它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经常反复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现对其原理剖析如下。
1 三伏贴的起源
自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喘门》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30 g、延胡索30 g,甘遂、细辛各15 g,共为细末入麝香1.5 g,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10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由此可见三伏贴起源于清朝,并且疗效甚好。
2 三伏贴的理论依据
2.1 经络理论
《素问·四时逆从论》曰:“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灵枢·终始》亦曰:“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素问·疟论》曰“若腠理疏松则汗孔多开”,“夏气在孙络、在皮肤”说明夏季经络气血较表浅,全身经络最为通畅,夏季腠理疏松,孔穴多开,阳气最为旺盛,这时将阳性、热性的药物贴敷于相应的腧穴,药物则更易于透达肌肤,渗入经络,有利于药物吸收,鼓舞激发人体的阳气,提升正气[1]。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扶阳祛寒的关键时期。
2.2 天人合一、阴阳理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符合四时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界季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养生,违背便会败坏身体。夏季三伏天天气炎热,是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故此时宜养阳。“冬病”多为寒邪侵体,阳气亏虚所致,而为阴。冬病夏治就是借助夏季阳旺,人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状态,加用补阳、温里药外敷,更好地发挥以阳克阴、扶阳祛寒的作用,夏季治疗冬病如同“顺风使帆”。冬季治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环境酷寒,两寒夹击,即使外敷温里扶阳药也如“逆水行舟”治疗比较困难[2]。这是春夏养阳人顺应自然防病治病的养生观念。
2.3 五行理论
三伏天是根据古代干支纪日法推算而来的,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1天,10天为一伏,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中伏第1天也为庚日,依此类推,三伏第1天也是庚日。天干庚辛五行属金,对应肺,庚为第1天,是阳干,辛为第2天,是阴干,庚辛日贴敷均可补肺气,但庚日贴敷较辛日效果偏好,因此,贴敷一般选择在每伏的第1、2天是为了与天干庚辛肺金相对应。
五行土对应长夏在脏属脾,金对应秋在脏属肺,脾生金,二者为母子相生关系,长夏养阳有培土生金补脾益肺的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长夏胜冬”胜在五行为克,意为长夏阳气足可克制冬季的寒凉,人在伏天补足阳气,到冬季不易被寒凉侵袭就起到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大多是肺气虚,卫外功能差,到冬季寒气袭肺,最易发病,而三伏贴在长夏阳盛时贴敷温肺气祛寒痰药以补脾益肺、扶阳驱寒,补足了长夏之阳便可克制冬病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等的发生。冬病夏治如顺风使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药物选择
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喘门》中有“白芥子净末30 g、延胡索30 g,甘遂、细辛各15 g,共为细末入麝香1.5 g,杵匀,姜汁调涂”现代多以此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加药。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用于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胁痛、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善祛寒痰及皮里膜外之痰。外用有发泡的作用,古代称天灸。通过刺激局部穴位皮肤,以激发经气,调理脏腑补充阳气为君药。
细辛辛温归肺肾经用于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鼻塞头痛、时流清涕。与白芥子共为君药二者合用加强了温肺散寒平咳喘的功效。
甘遂苦寒归肺经,可使潴留之水饮痰饮排出体外,甘遂末水调外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白芥子导致皮肤的红肿、水泡。
延胡索辛散温通,既活血又行气,加强药物的经络脏腑传导作用,并且有良好的止痛功效。
麝香辛温,辛香走窜之性甚烈,具有较强的开窍通闭作用,加强药物的皮肤穴位的吸收。
生姜汁引药入脾肺经,并作为液体调和三伏贴诸药粉,共为使药。
4 穴位选择
主穴选大椎、双侧肺俞、双侧膏肓、双侧风门、天突穴,可根据患者病情辩证配穴。
大椎:属督脉,位于笫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督脉为阳脉之海,用大椎可温督通阳,散寒平喘,。
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具有补肺益气、祛痰平喘、宣通鼻窍等作用,为治疗肺系疾病之主穴。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可祛风解表散寒止咳,补肺益气。
天突:属任脉,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天突用于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诸穴配伍可补肺固卫,扶阳祛寒,止咳平喘。
5 贴敷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中医大夫进行辨证,三伏贴用于虚证寒证禁用于热证。所以不可盲目跟帖。
贴药后,皮肤明显泛红为正常反应,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的正常反应,多数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强烈,难以忍受时,须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若出现严重水泡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贴敷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冷饮,宜多饮水,贴敷当日不宜洗澡。
禁忌人群:如1岁以下的小孩、孕妇、恶性肿瘤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强过敏体质者、感冒发烧者、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阴虚火旺者等,均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6 结 果
三伏贴是根据《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等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思想,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五行理论和顺应季节变化进行养生治病的具体运用。巧妙的利用了季节与药物的偏性及人体易吸收的特性,来扶阳祛寒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冬病夏治三伏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伏贴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好方法,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甚好,所治疾病以虚证、寒证为主,而这类疾病所含病种甚广,需要我们大力推广,增强患者体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1]张晓明,庞巧玲.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8):18-19
[2]王树凡.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的临床运用[J].光明中医,2007,22(4):16-1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244.9
A
ISSN.2095-6681.2016.23.004.02
柴俊英(1979-),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三伏贴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