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利湿在中医妇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016-01-23芦云林馨★
芦 云 林 馨★
·中医论坛·
祛痰利湿在中医妇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芦云林馨★
目的 通过论述祛痰利湿在中医妇科临床如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以及妇科杂病等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说明祛痰利湿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收集祛痰利湿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相关具体案例的分析从而更明确的说明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结果 结合临床应用和对相关文献的参考进一步强调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结论 祛痰利湿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中较为广泛,通过对其正确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服务患者。
祛痰利湿 中医妇科 临床
痰与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既可单独致病,也可共同致病。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致肾、脾、肺、三焦等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异常,从而影响津液的输布、气化、聚而成痰或湿。女子以血为用,以血为主,因其特有的“经、孕、产、乳”生理特点,数伤于血,气血不足,易出现“经、带、胎、产”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表现,故妇科治病多以补虚为主,然而引起妇科疾病有多种原因,中医有“津血同源”之说,血行脉中,赖津气充养,脏腑功能失调常影响津液的输布、气化,易聚生痰生湿,故有“痰瘀同源”的说法[1],因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祛痰利湿之法是必不可少的。
1 祛痰利湿在月经病中的应用
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或伴有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一系列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月经病的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冲任督带、胞宫、胞脉、胞络以及督脉-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失调[2],常见月经病有多种,其中由于痰湿引起月经过少甚或闭经,正如《女科切要》中所说的“肥白妇人,闭经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及由于素体脾虚或饮食不洁伤脾,致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 ,聚湿成痰,痰湿阻滞冲任,使血运行不畅甚或不得下行,其患者多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粘腻,月经延后渐至停闭,且患者多形体肥胖,神疲倦怠,胸闷呕恶,纳少痰多,苔腻,脉滑,临床多用二陈汤、苍附导痰汤等方,具体用药有茯苓、半夏、陈皮、苍术、胆南星等,此外配以理气行滞、活血化瘀,同时加以健脾和胃标本同治,使脾运湿除痰消,血脉通畅,经血乃行。
2 祛痰利湿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者,其中带下量多者称为带下过多,《丹溪心法》认为带下过多与痰湿有关,主张燥湿为先;《傅青主女科.带下病》有“夫带下俱是湿证”,故带下病者多由带脉失约,湿邪下注所致, 带下病与痰湿关系密切,一般而言,带下过多者或带下色淡、质稀,或色黄、质稠、有臭秽,前者为虚寒,后者为实热,虚寒者加以健脾温肾;实热者佐以清热解毒。临床多用完带汤,易黄汤、清肝止淋汤等方,具体处方用药是白术、山药、党参、苍术、车前子、陈皮、茯苓、薏苡仁、白扁豆,虚寒者佐以人参,肉苁蓉、肉桂,制附子等,湿热重者加茵陈、栀子、黄柏等。
3 祛痰利湿在妊娠病中的应用
所谓妊娠病即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称“胎前病”,妊娠病不但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状况,甚至会妨碍妊娠的继续与胎儿的正常发育,乃至威胁生命,因此必须重视妊娠病的预防与治疗,而由于痰湿之邪引起的常见妊娠病有“子满”、“子肿”、“子晕”、“子痫”、“子淋”、“子嗽”等,患者素体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孕后气以载胎,造成气血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内停,痰湿聚积,临床常用处方有鲫鱼汤、白术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平胃散等,常用药有茯苓、白术、姜半夏、橘红、木瓜、竹沥等,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以胎元的正常与否为前提的,用药也必须谨慎,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因此必须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动胎、伤胎[3]。
4 祛痰利湿在产后病中的应用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即为“产后病”,妇人产后元气受损、亡血伤津,易受外邪侵扰,生活稍有不慎或调摄失当,均会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如“产后淋”及产后血室正开,外阴不洁湿邪乘虚侵入,或脾虚湿盛,流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致小便淋痛,再如产妇素体脾虚或过食肥甘厚腻,脾虚气弱行乳无力,或脾虚生痰,痰阻乳络而致乳汁过少甚或全无,此为“缺乳”,临床常用处方有加味五苓散、漏芦散、二陈汤等,用药有漏芦、瓜蒌、橘皮等,此外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感受邪气,易化热,故治疗中补虚化瘀并存且注意清热。
5 祛痰利湿在妇科杂病中的应用
妇科杂病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古人云“怪病多痰”,常见妇科杂病有癥瘕、盆腔炎、不孕症、梅核气、妇人脏躁等。因痰瘀互结与胞宫、胞脉,气机升降失调,阻遏于经络,滞而不行,积久成块,发为瘕;湿邪侵袭冲任、胞宫,与气血相结,血性不畅,不通则痛则易致小腹疼痛,多为盆腔炎;体形肥胖,痰湿内生,气机不畅,月经失调, 难以受孕,或因身体过于丰满,阻塞胞宫, 冲任受阻, 不能摄精成孕者为不孕症;若痰气相搏,阻于咽喉而自觉咽中似有梅核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为梅核气;若平素抑郁多愁、肝气郁结、夹痰阻络、痰迷心窍而忧愁善悲, 抑郁不欢者为脏躁[4]。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则治法与方药,常见的有桂枝茯苓丸、苍附导痰丸、萆薢渗湿汤、半夏厚朴汤等,此外痰湿夹瘀者佐以化瘀,易化热者佐以清热,遇寒者佐以温化。
祛痰利湿在妇科疾病的应用中较为广泛,但同时须注意在妊娠病与产后病中的应用,因其在治疗妊娠病中更强调注重护胎,而产后病的治疗中更倾向于补虚,因此祛痰利湿在月经病与妇科杂病中采用的几率更为频繁,下面介绍两例与祛痰利湿有关的在月经病和妇科杂病中应用的病例:病例一:月经量少。周某,女,26岁,未婚,2014年9月27日初诊,近半年来月经量减少,舌淡红,质黏腻如痰,体重增加,且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证属痰湿证,治以祛痰利湿调经,处方:茯苓15g、法半夏10g、苍术9g、香附10g、胆南星6g、薏苡仁30g、猪苓10g、橘络6g、陈皮6g、甘草6g。七剂。连服1个月,药后月经如期来潮,经量显著增多,色鲜红,体重也有所减轻。病例二:癥瘕。胡某,女,29岁,已婚,2015年1月21日初诊,婚后不孕,近半年来腰痛,下腹结块,触之柔软,推之可移,小腹有下坠感,经行量多,淋漓不净,带下亦见量多,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弦滑,治以祛痰化湿,软坚消癥。处方:苍术9g、茯苓12g、猪苓10g、橘核10g、夏枯草10g、昆布10g、海藻10g、制鳖甲24g、延胡索10g、枳壳10g、川楝子10g。连服3个月,途中适时加以龟甲、牡蛎等,药后症状消失,近期进行妇科检查,未触及附件包块。接下来有待进一步观察患者是否可以顺利怀孕,从而可以进一步确认其所达到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治疗中根据月经具有的周期性、节律性,月经有行经前,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四个不同的时期及其呈现的“重阳转阴”、“重阴”、“重阴转阳”、“重阳”的状态,不同时期根据其不同的特征配以不同的药物,随证加减,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调经[5]。促进疾病的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祛痰利湿在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同时在《景岳全书.妇人规》有云:“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情之使然也”、《医贯》曰“七情内伤,郁而生痰”,又有《证治汇补》“惊恐忧思痰乃生焉”,可以看出七情在痰湿致病中也是重要环节,因此在治疗中需紧密结合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的治法,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达到防病于未然的意义。
1 李印珊.痰饮的因机证治及其相关的理论探讨.光明中医,2006,21(5):11~12.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69.
3 丁倩倩,高宇,许丽绵,等.膏方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7(3):84~85.
4 张广波.痰瘀同治妇科杂病.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44~45.
5 孙微,赵丹青,丛慧芳.张锡纯女科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探析.河北中医,201436(3):441~442.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芦云)
310005 浙江省新华医院(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