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交流,历史绵长

2016-01-22

全国新书目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诗魂文化交流文学作品

墨普德教授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他在16岁的时候,第一次尝试把李白、杜甫的诗歌翻译成孟加拉文,那时是从英文版进行翻译的,失去了诗歌原有的韵味,于是,他决定好好学习汉语,再去进行翻译。也许墨普德教授与中华文化的结缘就是从翻译开始的,这些年来,墨普德教授先后翻译并出版了《鲁迅诗集》、《艾青诗选》(孟加拉文)、《中国当代诗歌集》(印地语)等众多中国文学图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文化交流,墨普德教授见解颇深。

全球化的概念并不是新的

“中印两国的交往是最悠久的,翻译工作在两国之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玄奘等中国僧人到印度去搜集佛经,之后将梵文的材料大量译成中文;印度一些佛僧也前往中国,并一生待在中国,他们也大量地做翻译。双方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传播佛学。所以说这种全球化的来往很早就有了,全球化的概念并不是新的。”墨普德教授谈到。

“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最早是受宗教因素推动,后来则是知识分子的交流”,泰戈尔于1921年建立印度国际大学,那个时候就开始有学者,包括我祖父在内,专门学习汉语、藏语并大量翻译书籍,但那时他们传播的不仅仅是佛教文化了,还有其他知识。”

翻译要注意保存‘诗魂

翻译可以采取意译也可以采取直译,而即便采取的翻译方法相同,最后呈现的往外表达形式也不尽相同,在谈及怎样的翻译才是最合理的这个问题时,墨普德教授讲道:我不谈合理不合理,而要谈保存诗魂,只要诗魂保存下来就不用太在乎往外表达形式,要注意当时社会背景以及人的个性。墨普德教授曾将毛泽东诗词全集翻译成孟加拉文并在印度出版发行,毛泽东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墨普德教授对于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有着多重文化背景的诗人毛泽东的思想感情有着自己的见解。战争时候的毛泽东写了一些诗词,这些跟他早年诗歌的气氛有不同的感觉。首先要注意理解这个人,不仅要理解这个人的本质还要了解这个社会是如何的,要理解他那个时代的整个情景,翻译工作是在这个过程之后的。

诗歌的翻译需要诗人来做

墨普德教授对当下中国为推动文学走出去的努力加以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首先是诗歌的翻译需要诗人来进行。“翻译作品时有两种语言,一种是译出语,一种是目标语,就像汉语和我的母语孟加拉语。一个国家的翻译者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如果自己本身不是一位诗人,不懂诗的押韵规则,不懂诗律,那么翻译出的作品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不了解自己本国的语言,本国的文化就来做翻译工作是绝对不行的。”

其次,墨普德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对外推广文学作品将目标过多的放在西方人身上,尤其是英文读者身上,但东西方文化思想存在差异性,应该对东方读者给予更多的重视,将一种东方思想译成另一种东方思想还是容易理解的。目前,印度市场上的一些中国文学作品很多是从其英文版译成印地语版后再进行发行传播,这样从东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到东方,其实是绕道了。

印度的中国文学市场还很大

“现在更多的印度人想看到中国文学作品,但是没有那么多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还处于空白期,需要更多人去翻译。在印度,印地语是国语,英语是官方语言。因为印地语的翻译还处于空白期,读者选择看英文版,但是英文太远了,中国的一些思维方式与西方完全不同,中国的色彩丢掉很多。”

此外,墨普德教授表示,文学作品的推广与一家好的出版社支持是分不开的。找到一家合适的出版社是很难的,好的出版社会对文学作品主动进行推广。同时,墨普德教授也提出建议:希望中国相关部门可以认真筛选并列出一份书单,供各国翻译家在选择作品时进行参考。

作为精通中国文化的印度学者,墨普德教授一直在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努力着。他曾留学于中国,师从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教授。在翻译之余,他也先后撰写出版了《汉藏民间文学》等书。他行走于中印两国间,用深厚而富有魅力的嗓音向我们缓缓讲述着中印交流的故事,我们也期待未来墨普德教授会为大家带来更好的译作,将中印之间绵长的文化交流历史续写下去。

猜你喜欢

诗魂文化交流文学作品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汉阳古琴台
梅魂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诗魂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有多么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