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写错字辨析(八)
2016-01-22嘉行
嘉行
描绘走路也不那么简单
——趿拉、蹅和欻欻
文章中想描述一下人们穿鞋、走路的情景,也会遇到难写的字。
一般说描述穿鞋没什么难字,但如果穿鞋时只套进去个脚尖,把鞋帮踩在脚下,口语中叫作tā la,可怎么写呢?难住啦。原来这个词写作“趿拉”。穿拖鞋也叫趿拉,一种木板拖鞋干脆就叫趿拉板儿。
一般描述走路也不难,但是,如果在积水的雨地里行走叫什么?可难住了。原来这个动作口语中叫“蹅(ch2)”。雨地行走叫“蹅雨”,雪地里行走叫“蹅雪”,泥地里行走叫“蹅泥”。这个“蹅”字很陌生,可写在口语文体里很生动形象。
走路时人们常因鞋子跟地面的摩擦而发出一些声音,穿不同的鞋子,走不同的路面,发出的声响往往不同。你会使用这些拟声词吗?比如布鞋走路是“嚓嚓”声,皮鞋走路是“咔咔”声,高跟鞋走路是“嗒嗒”声;有力的脚步是“噔噔”声,胖子或大个子走在木地板上是“咯吱咯吱”声。
如果一支整齐的仪仗队走过该怎么描述步伐声呢?看来用“唰唰”(春雨淋树声)不贴切,用 “咵咵”(皮靴跺地声)也不恰当。这里我们不妨向大家介绍一个拟声词:“欻chuā”。这是一个模拟短促、迅速、有力的声音的字,叠用成“欻欻(chuā chuā)”,便在原来意义上又增加了“整齐”的含义。
都是肮脏,侧重点不同
——腌臜、龌龊、邋遢
有三个与肮脏意思相同的联绵词,生活中都是挺常说的,又都是挺不好写的。它们意思相同,但侧重点却不一样。这三个词是:腌臜、龌龊和邋遢。
先说腌臜,它与肮脏声音很相近,意思完全相同,只是语体色彩不太一样。肮脏具有书面语色彩,腌臜用于口语。它与龌龊、邋遢的不同之处在于:腌臜侧重于“不清洁”。例如:
“房子里太腌臜了,快打扫打扫吧。”
“中间一个留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家伙,脱掉了衬衫,高高贲起的胸脯和平板结实的肚子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腌里腌臜的黄毛。”
有一句歇后语最能揭示腌臜的侧重面:茅缸里泡豆芽——腌臜。
这样制作的豆芽谁敢吃!简直恶心死人了。
再说龌龊,它与肮脏不仅意思相同,语体色彩也接近,都具有书面语色彩,龌龊甚至带有文言色彩。它与腌臜、邋遢的不同之处是:龌龊侧重于“心灵”方面。下列各例都印证了这一点。
“袁枚《随园诗话》提出‘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连篇累牍,乃非诗人矣。”
“瞧瞧你们那龌龊的灵魂。”
即使不涉及心灵,也多用于比喻:“龌龊钱”是指来路不正的不义之财,“龌龊话”是指不尊重事实的诬蔑。
邋遢也带有口语色彩,它侧重于“不修边幅”。例如:
“何润东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又邋遢又脏的男生,但是他着急地表示,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只是有点邋遢而已,‘只是不习惯东西太整齐,但是绝对不‘脏。”
“张三丰,明代道人。名全一,或名君宝,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
“在目前这个讲求仪表的社会里,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人似乎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