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我区口岸城市发展壮大
2016-01-22李莹
李莹
自1992年满洲里市成为首批北部开放口岸至今,我区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口岸达16个,包括3个国际航空口岸,2个边境铁路口岸,11个边境公路口岸,分别分布在我区12个旗(市)。其中,对俄罗斯开放的口岸有4个,对蒙古国开放的口岸有9个,分别承担了中俄陆路运输货物总量的65%和中蒙间货运总量的95%。在各口岸城市中,满洲里市和二连浩特市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对俄、对蒙最大的口岸。
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我区边境口岸城市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边境口岸城市经济总量小,在全区生产总值排名中落后,相对内陆中心城市发展不足。这主要是由于边境口岸城市自然条件差、远离经济建设中心,经济发展受国际贸易及毗邻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大。二是边境口岸城市非农业人口比例高,同时城市中人口密度偏低。这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区位环境导致边境口岸城市第三产业相对一、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较好,表现为边境口岸城市外来人口比较多,城市人口密度低、流动性比较大。
2013年底,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获批,其定位为:“沿边开发开放的排头兵、欧亚陆路大通道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边疆民族地区和谐进步的示范区”。目前,满洲里市的产业基础日益夯实,初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旅游、进出口加工、能源开发为主的口岸特色产业。下面以满洲里市为例,通过对满洲里市的城市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我区推进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满洲里市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满洲里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也是欧亚陆路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承担着中俄贸易7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2013年,满洲里市建成区面积27.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居住着蒙、汉、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市辖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1个自治区级开发区(东湖区创汇农业区),代管国家级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区。改革开放以来,满洲里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等诸多荣誉称号;并且充分发挥亚欧陆路大通道综合优势,实施“链接俄蒙、融入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战略,与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港澳台等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关系,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0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将满洲里确定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2年7月,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式挂牌启动;2013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总体规划获批。作为“试验区”,其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为沿边城市的发展“创造经验”。先行先试是中央给予地方的一次改革授权,也是我国制定新政策、取得新突破的前提。满洲里市目前已取得了一些创新的成果,先后开通了“苏蒙欧”集装箱班列,争取到了旅游异地办证试点、扎赉诺尔区县级编制等一批推进试验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然而,满洲里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支撑满洲里市工业发展的周边市场不足。满洲里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中工业比重偏低,主要原因是周边支撑工业发展的市场不足。首先,满洲里扎赉诺尔区的煤炭属于褐煤,是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主要用作发电厂的燃料。煤炭的等级限制了满洲里煤炭的对外输出。其次,满洲里周围其他城市资源富集(例如有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导致产业同型,城市间主导产业形成竞争。最后,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制约了煤化工、电力等产业的发展,致使煤制烯烃、煤制化肥等项目受限,利用俄罗斯重油等进口资源的项目进展缓慢。上述原因导致满洲里市工业经济总量小,产品竞争力弱,初级产品比重过高,总体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在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时,丧失了很多机会。
二是满洲里市第三产业发展不稳定。满洲里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最大,但特殊的区位条件导致其发展第三产业受国际关系、市场变化、国际消费理念等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例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卢布贬值直接导致俄罗斯游客的消费水平下降,对入境旅游和边民贸易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满洲里市国内旅游存在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季节制约。满洲里市旅游旺季时间较短,一般仅为3个月。另一方面是城市承载能力不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满洲里旅游季的游客不断增多,出现了旅游旺季一票难求、票价高,城市交通拥堵、房价猛涨、景区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等问题。同时,满洲里市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标准化程度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作业效率不高,制约了各种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功能配套和优势互补,阻碍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物流效率的提高。
三是与俄方贸易合作机制有待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积极地推进双边关系。然而,一些影响中俄贸易合作的制约因素仍然有待消除。一方面是中国商品的信誉度下降。近年来,由于中俄双方在贸易上缺乏规范化管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从各种渠道涌入俄罗斯市场,严重损害了俄罗斯消费者的利益,引起俄罗斯消费者的强烈不满,使中俄贸易伙伴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 另一方面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说法使部分俄罗斯人有所顾虑。近年来,关于中国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和人口扩张的言论开始见诸俄报端,“中国威胁论”在部分俄罗斯人当中开始盛行,不利于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
二、我区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提升口岸城市功能,明确口岸城市定位。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调整,口岸经济的繁荣也影响着口岸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同时,口岸城市的发展也推动着口岸经济的繁荣。新时期边境口岸城市除具备城市一般功能外,还承担着口岸通道、联结毗邻国家地区和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的任务。保障及提高边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是实现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增强边境口岸城市的服务功能,通过为边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宜居等方面的服务,提升边境口岸城市的集聚力和吸引力;通过为边贸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和项目对接平台,培育优势企业,扩大边境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及合作领域,对于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二是构建多元产业体系,提高对内部集聚能力和对外部带动能力。边境口岸城市基本是小城市,城市的经济规模偏小,经济集聚力和地区带动能力都有限。边境口岸城市应立足口岸优势和资源禀赋,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发展进口资源加工、出口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国际性、跨区域的旅游业,提高沿边地区的内部集聚能力和对域外带动能力。对资源有效开发与技术合作,可尝试在对应口岸城市互建跨境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区等,使“口岸经济”得到更深入的合作。在口岸园区的开发中,可考虑采用“开发商战略合作伙伴联动开发”或者“大企业自主招商引资”,即选择有实力的工业园区开发商,或者某领域中的龙头企业,赋予合作园区以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其他配套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继续用中西文化交融理念建设城市,实现城市规划全覆盖。强化特色街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口岸建设和边境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边境口岸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口岸能力。建成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规范房地产、建筑业、道路交通管理,强化主干道和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加强物业管理。要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仅仅依靠边境地区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国家要在财政方面倾斜于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对边境口岸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网络的建设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与俄蒙的交流合作。边境口岸城市具有涉外性,但鉴于其政治敏感性,很多事情需要国家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的主体作用,组织力量推动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带的建设。经济利益是维系国与国之间稳定发展的首要因素,缺乏共同经济利益基础的国家关系也必定不会长久。因此,要借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强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济联系之机,寻找中俄蒙经贸关系、产业结构、资源能源、科技领域等方面的共生性,增强自身产品的优势,根据双边的贸易需求考虑口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