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明天去哪儿
2016-01-22辛巴
辛巴
2013年随着本来生活、沱沱工社、天天果园等电商企业的崛起,生鲜电商开始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儿,产业兴起,此时的生鲜电商主要是B2C。
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O2O开始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儿,产业激活,此时市场上冒出来众多以社区O2O为导向的生鲜企业,比如厨易时代、社区181、Dmall等。
2015年至今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政策导向,及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推进措施,生鲜电商已是百花齐放,B2B、B2C、APP、O2O、微商等各类新鲜的玩法层出不穷。
然而,模式毕竟是被人定义和喊出来的,模式本身并不重要,说到底不过是个卖货的,卖货就需要抓两端,一端是产业的上游,即产品,一端是产业的下游,即消费者,所谓的模式不过是你用什么方式把产品卖给你的目标消费者罢了。
这里我重点针对产业上游,即产品端,谈谈生鲜电商应该着手准备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们先问一个问题:生鲜电商们卖国内农产品的比例有多少?
大部分卖水果的电商企业,国内水果占比不会超过50%,多数企业进口水果的占比超过80%。肉类尤其羊肉、牛肉等,生鲜电商们卖的大部分是进口的,澳洲、智利、阿根廷、新西兰等是肉品的热销地,我们拿得出手的是内蒙古、新疆等地的肉品,但在网上却跑不起量来。
为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老外的东西品质稳定,好吃还便宜。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在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但今天小农经济依然是主流,我们做生鲜(农产品)电商遇到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我们的原产地是千千万万的小生产者,他们习惯了粗放式的传统流通,然而电商末端面对的却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它需要有创意的精细化流通,正如褚橙成名,不仅仅需要有品质稳定的好产品,更需要有好的文化创意进行包装和营销。
产地市场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化程度低、物流基础配套弱等客观现状,导致我们去做这块市场时,必须要面对系统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绝不仅仅是建个网站卖货那么简单,与其叫生鲜电商不如叫生鲜供应链正是这个道理。
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市场。
中国南北纵跨50个纬度,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气候和特性,决定了该地区的独特性和稀有性。比如五常大米,只有在那个纬度和那个龙凤山地区才能生产出品质最棒的大米,新疆和田地区的大枣,浙江东魁地区的杨梅,海南的妃子笑荔枝,奉化的水蜜桃等,不胜枚举。
具有优质农产品资源的原产地是生鲜电商的战略资源,这些资源被别人抢先就抢先了,所以,如果你想在未来市场中具有更强的话语权,务必需要在原产地具有更强的话语权,掌握了源头便掌握了市场,抢占了产地便抢占了未来。
然而,正是因为产地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存在很多“程度低”的客观问题,让生鲜电商们望而却步,很难在产地深深地扎下来,市场上虽然有些所谓的原产地直供,不过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明年的资源不一定属于你,所以生鲜电商应该抓住这些痛点,精耕细耘。
产地需要互联网思维,需要新型流通方式,需要我们俯下身子打通关,只有攻克这一关,我们的新农人和老农人才能从这场变革中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也是生鲜电商面临的时代使命。(作者为新农商学院创始人,新农人联盟发起人 微信号:9524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