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创新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2016-01-22梁祺

对外经贸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共享机制研究趋势

梁祺

[摘要]集群知识共享是集群创新行为的关键影响要素,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学科背景和研究视角的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该领域研究的理论丛林。因此,从梳理产业集群创新知识共享的角度入手,从分析视角、共享过程、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指出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创新知识共享;共享机制;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61-02

一、前言

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活动的重视,可以被看做知识经济背景下,集群实践对知识的深度认识和诠释。集群的地理邻近性、集群内产业链条的关联性和集群主体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等原因,使得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共享活动表现出不同的研究价值。为此,国内外学者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从不同的视角对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进行了研究。这些尝试虽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揭示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的本质,但是也促成了理论丛林的形成。为此,本文从梳理知识共享分析视角入手,围绕共享过程、影响因素、共享机制和研究方法的脉路,对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并在此前提下,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见解。

二、分析视角

1.共享状态视角。从这个角度展开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的分析,主要是集中于对共享知识资源状态的描述。比如:学者王培林认为,随着知识资源的重要性逐步得到认识,集群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共享知识,积极探讨有效的企业间合作形式,实现知识资源的交换和讨论,以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Garidi创造性地将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结合起来研究,指出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共享,事实上是顺应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间推进知识共享活动的进程,这样有利于提升地域专业化水平和企业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FU、杨瑾等学者,将产业集群视作一条或多条供应链在地理区域内局部集中,强调集群内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则是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在这些交叉供应链形成的网状结构上进行的知识分享行为,各类网络特征会对这一共享进程产生影响。显然,在这一共享状态视角下的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着重于对知识资源静态分享状态的描述,不同之处在于,知识分享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经历了离散态、供应链和网络态的迁移。

2.组织间学习视角。这部分观点从关注共享主体的结构关系,转向知识共享活动本身。Iandoli在分析集群企业推进集群升级的研究中指出,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不仅要求参与主体将有关技术和市场的知识,特别是缄默知识通过知识合作渠道,不断分享扩散,而且要求集群企业能够通过知识整合,将这些知识资源成功融入到自己的已有知识框架中。其中,刻意性学习行为是完整知识共享活动中的关键要素。蔡彬清同样指出,知识共享不同于实务交换,其中包含知识供给方愿意帮助知识接收方了解知识内涵,并通过学习逐步内化为其自有知识存量的内容。以此为内容延伸基点,ArikanA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作用时,指出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不仅是知识资源的沟通交换,而且是主体对互补性知识的相互合作,学习机制的设计安排对这类共享性知识学习有关键影响。因此,从组织间学习视角,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理解,一般着眼于共享活动中的沟通交流,强调合作机制的设计,以促进彼此间互补性知识资源的学习,强化各自知识框架,推进创新活动进程。

3.市场交易视角。在这一视角下,知识资源被认为是一类有价值的商品,知识共享是相关主体借助市场交易方式实现的高效率知识互换,毕竟市场机制对促进主体参与性有明显的积极影响。Davenport将知识共享定义为知识参与和知识市场的过程。Rafaeli在此基础上指出,集群内企业间知识共享,是利用高效率的市场机制,实现知识资源在集群内不同企业间的扩散,并且依据双方在交易行为中嵌入深度的不同,可以从是否参与对方知识消化吸收活动的管理,区分为不参与交易、直接交易、参与交易三种形式。Zhou更进一步将强调,市场机制是知识共享的有效制度保证,无论是集群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还是集群企业内部,都应该有意识地建构利于知识共享的交易机制。显然,在这一类观点中,知识交易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在集群内企业间知识资源的共享交流中,有必要培育有效的市场机制,促进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改善知识共享效率。

三、共享过程

集群内企业知识共享过程的分析一直倍受学者关注,基于相异的理论基础,采用各自的模型实施研究。如,日本学者Nonaka的知识螺旋模型,揭示了知识共享的基本过程,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no)、组合(emobination)、内部化(internaliaztion),伴随这些子过程的衔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相关主体间持续不断的转换,有效推进知识创造。基于这一认识,王文平以国内小企业对跨国公司依附关系形成的有核网络集群为分析对象,在区分公共知识和私有知识的前提下,仿真模拟了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四个创造性子过程。并认为知识创造性产出的弹性,会关联集群内中小企业在新一轮经济活动中的创新投入。

不过,在知识共享的过程模型研究中,知识本身的关联性逐步受到重视。王缉慈指出,在知识共享的模型中,太多分析集中于知识分工的作用。事实上,互补性知识也有着重要影响,集群内企业为寻求互补性知识,甚至会超越本地集群网络边界,以开放的态度,从集群外部导入必要的知识资源。学者魏江在分析集群知识共享模型时,一直强调集群企业的本地网络和超本地网络嵌入的双重背景,要求从双重网络的功能嵌入影响集群企业知识整合的视角,分析共享知识推进集群创新的机制讨论。蔡猷花同样从互补性知识链条切入,研究了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过程。结果表明,知识互补性比例越高,集群企业间的合作意愿会随之增强,甚至为了达成共享目标,集群企业会主动尝试一些新的共享机制,即便过程中需要双方让渡部分利益。

四、影响因素

在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共享活动的过程模型后,学者自然把目光投向怎样改善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实践,即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比如,Huber在认同知识共享影响集群创新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包含知识属性、集群企业知识特征、外嵌知识情境、内隐知识情境在内的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模型。在借助多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要素间交互效应的分析后,指出知识特性、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差异和情境嵌入性对共享实践有较大影响,并且知识的内生情境可以部分抵减集群企业间知识差异和情境嵌入性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实践的负面影响。Lan W在意识到知识共享的核心动力在于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良好关系之后,重点讨论了集群的文化认同、本土情感、社会关系和信任等因素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在对比多个集群企业知识共享的实践案例后,认为产业集群的地理邻近性是理解集群企业知识共享的关键,由此,应该在产业集群中,充分培育利用共享的文化氛围,借助情感、信任等社会因素,影响个体的共享合作意愿,进而推进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进程。与此不同的是,张振刚更关注政府的作用。在产业集群中,集群企业间不仅有合作关系的存在,也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甚至在缺乏引导和约束时,这种竞争会逐步恶性化,直接对彼此间知识共享行为造成破坏。因此,政府的激励、惩罚和公共投入的作用就显得比较突出,属于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集群实践中,这些要素是否被落实,直接关系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绩效。

不过,当学者开始逐步意识到,产业集群事实上属于集群企业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网络结构时,网络特征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实践的影响,开始受到关注。如,Bell在强调集群知识网络构成的基础上,认为网络规模、网络交流密度、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关系的动态性是影响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在其理论模型中,这些网络特征会显著影响集群企业的知识共享,并通过知识筑底行为,加速知识螺旋,推进集群企业的创新升级。胡保亮以知识搜索的宽度和深度为中介,深入探究了网络位置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

五、未来研究趋势

从未来趋势看,集群网络视角已然成熟,但是在网络分析中,大多研究都偏重于网络结构特征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对于突破集群边界的超本地网络的研究仍有不足。集群企业嵌入在本地网络和超本地网络的双重结构中,如何利用超本地网络的桥接,引入外来异质类知识,进而弥补本地知识共享活动的不足,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安排合理的集群网络结构,交互集群网络中知识共享活动的正式治理机制,以及信任、心理契约、组织文化等非正式治理机制,各类机制交叠形成的共享模式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以及模式间如何演进等内容都是未来集群企业知识共享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Caridi M,Pero M,Sianesi A.Linking product modularity and innovativeness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Italian furniture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36(1): 207-217.

[2]王缉慈, 梅丽霞, 谢坤泽.企业互补性资产与深圳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基于深圳的经验和教训[J].经济地理,2008,28(1): 49-54.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共享机制研究趋势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述评与展望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中国经理人领域28年研究趋势演变的纵向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机制探析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机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大数据研究综述
亚欧博览会绿地后续利用与共享机制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课程资源校际共享机制研究
微放电检测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