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救出个罪犯,自筹500 万拍电影

2016-01-21江剑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2期
关键词:王锐家教太原

江剑

2002年12月,徐平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死刑。多年前的冬天,王志胜因从冰河里救出3个孩子而成为“英雄”,徐平就是3个获救孩子中的一个。徐平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其母亲的溺爱,为了教育天下父母,王志胜自写剧本、自筹资金拍摄了一部轰动全国的电影《冰裂》。2015年9月初,他自购放映机免费在太原各小区放映……

多年后英雄被“打脸”:

救活的男孩成死囚

1983年12月9日下午3时许,太原大营盘小学三年级学生徐平、王锐和小伙伴陈晋、吴锐钢来到迎泽公园玩。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当他们在冰面上嬉戏时,突然“咔嚓”一声,冰裂了,走在前面的徐平一条腿陷入了冰缝里。后面的王锐急忙去拉他,没料,两人一起掉入了冰窟里。陈晋、吴锐钢吓得大声呼喊:“救人啊,快来救人!”

这时,从小山坡上跑来一名背书包的女生,她径直冲上湖面,由于冰面太滑,脚下一滑跌倒了,身下的冰层裂开了。这时徐平的头从水里伸了出来,他看见女生两手扒着冰,身体正在往下沉,可女生却朝他们喊:“不要慌!”正在巡视的迎泽公园职工王志胜听到呼救声和4名同事也跑来了,冲在最前面的王志胜毫不犹豫跳入湖里。

王志胜使劲地用自己的双肘破冰前进,终于拉住了徐平,将他救上岸后,又跳进湖里将王锐救上岸。可岸上有人喊:“那个冰窟里还有个女生!”王志胜不顾个人安危,再一次扎入湖中,终于把女生也救上岸,又和赶来的公园职工及派出所民警一起,将3名学生送到医院抢救。徐平和王锐得救了,而那名救人的女生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叫池越忠……

时年15岁的池越忠是太原市十五中学的优秀学生。12月11日,太原团市委、市教育局追授池越忠为“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烈士,太原市全市青少年捐款在迎泽公园为其立碑塑像。

时年29岁的王志胜,是迎泽公园绿化队的队长,被评为山西省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省新长征突击手、太原市劳动模范、全国“一山两湖”救人英雄代表,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

因工作表现突出,王志胜先后调任崛围山文物保管所所长、市劳动局监察处副处长兼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后来又调到太原市城市管理监察总队任副总队长。

2003年元月,山西省电视台记者到太原市城市管理监察总队采访,一见王志胜就问:“你当年救的那个徐平被判死刑了,知道吗?”记者的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把王志胜炸蒙了,问道:“他犯了什么罪?”

记者告诉王志胜,徐平是黑社会组织骨干,犯故意伤害罪,和同伙打死了人。王志胜说:“不可能,徐平的父母亲都是大学老师,他怎么可能参加黑社会?”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出的人,如今竟然变成了罪犯,王志胜无法接受。记者安慰他说:“你别急,也许是另一个徐平吧!”回到家里,王志胜打徐平家的电话,已停机。想起弟弟是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他又打通了弟弟的电话。

“听说我当年救的徐平被判死刑了,有这事吗?”王志胜急切地问。为了不让王志胜伤心,弟弟一直瞒着哥哥。现在哥哥问起来,弟弟只好将徐平的主要犯罪事实告诉了哥哥:1998年10月29日晚,徐平驾驶白色富康轿车,伙同黑恶势力团伙,在太原某酒店附近将一名男青年绑架,并用猎枪、木棍对其进行殴打,致其死亡,徐平被太原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

王志胜痛心疾首:“我怎么就救了一个罪犯啊?”爱人安慰他说:“你救人没错,徐平当年只不过是一个才10岁的孩子,谁能知道长大后他会变坏,这不是你的责任,你为何这么自责……”王志胜说:“这不是打我的脸吗?20年来人们都叫我英雄,可我这个英雄竟然救了一个罪犯!早知这样还不如当年不救他!”不管爱人怎么劝,王志胜就是想不开: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参加黑社会,打死人?

王志胜找到徐平母亲任教的山西某大学,可学校老师告诉他,徐平出事后,其父母压力太大,已经搬离了学校。王志胜便找到学校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见到他热情地说:“英雄来了,欢迎,欢迎!”王志胜黑着脸说:“不许再叫我英雄了,我救出了个罪犯,惭愧啊!”自从得知徐平被判死刑的消息后,谁叫王志胜英雄,他就跟谁急。为了找到徐平的犯罪原因,王志胜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徐平的邻居、同事、老师、同学,共计二三十人。

写在忏悔书里的溺爱,

二次拯救备受争议

几乎每一个受访者都告诉王志胜,徐平犯罪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母亲的溺爱。王志胜很吃惊:徐平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母亲更是大学教授,应该具备正确的家教观,怎么可能溺爱儿子呢?通过走访,王志胜了解了徐平走上犯罪道路的大致原因和经历:徐平出生时,其父亲32岁,母亲26岁,年龄稍大的父母将徐平视为心肝宝贝,母亲更是溺爱儿子,以致徐平从小就染上了任性、自私的性格。

上小学三年级时,为了不使儿子受到老师的批评,徐平母亲经常帮儿子做作业。徐平从小爱打架,他把别的孩子打得头破血流,其父亲多次严加管教,可母亲却护着儿子,反过头来责骂别的孩子。时间长了,就形成“父亲管,母亲惯”的家教方式。由于母亲的溺爱,徐平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可其母亲却将原因推给学校,从小学到中学给徐平转学4次。高中没毕业徐平就辍学了,和一些社会闲杂青年混在一起。

父亲担心儿子学坏,为他找了多份工作,可每份工作没干多久,徐平母亲心疼儿子,就将儿子拉回家,让他继续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在被判死刑前,徐平先后4次因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每次都是其母亲花钱、找关系说情让徐平逃脱法律的制裁。徐平母亲非常强势,因为家教观念不同,与徐平父亲经常吵架,以致多次闹离婚。

徐平25岁时,父亲花钱买了一辆白色富康轿车,让儿子开出租车。可徐平开车不做生意,却加入了黑社会组织,充当他们犯罪的工具。徐平和同伙一起聚众斗殴、抢劫绑架,无恶不作,并很快成为骨干,直到打死人被公安机关逮捕……王志胜十分痛心,他写了一篇杂文《责任与教训》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以警醒家长们要以徐平的犯罪为鉴,不要溺爱孩子。

几经周折,王志胜找到了当年获救的王锐。令他庆幸的是,王锐在其父母亲严格的教育下,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军人,复员后又成为地方优秀干部。对比两人不同的命运,王志胜发现,家教对两个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在王志胜因过分焦虑而病倒时,徐平的母亲和父亲终于找上门来了。徐平母亲向他哭诉:“你是英雄,20年前是你救了我儿子一命,今天我求你再救我儿子一次……”

伤心欲绝的母亲满头白发,王志胜不禁泪流满面。徐平母亲向王志胜坦陈,是她的溺爱让儿子走上犯罪之路。她告诉王志胜,虽然法院判了徐平死刑,但她已经上诉了,她觉得儿子有罪,但罪不致死。并将写的5000多字的《忏悔书》递给王志胜,请求王志胜替儿子向省市有关部门求情,不要判他死刑,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可王志胜看了她的《忏悔书》后发现,《忏悔书》里通篇是替儿子辩护之词。

不久,英雄池越忠的母亲、退休教师高丽君在得知徐平犯罪后,接受不了徐平变成罪犯这个事实长病不起,王志胜看望高丽君时,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再救徐平一次!如何拯救徐平?王志胜、高丽君,还有池越忠的弟弟——太原煤气化公司电厂人事干部池越强,当年采访迎泽湖救人群体事迹的高级记者、省政协委员、原省新闻协会副主席赵修身,当年采访迎泽湖救人群体事迹的高级记者、原《人民代表报》副总编傅业走到了一起。

2003年2月20日,高丽君、池越强、王志胜、赵修身、傅业联名向省市政府和司法部门写了一封《再救罪犯徐平一命,让他当好反面教员》的求情书。他们还找到了省市委领导、省委政法委书记及司法部门领导,为徐平求请。第二次拯救在山西省引起巨大反响,有人提出异议:徐平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这种人值不值得救?引发了一场讨论。然而,尽管5人四处奔走,徐平最后还是因参加黑社会组织、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罪行和另6名罪犯一起,于2004年1月17日被执行枪决。

拯救徐平行动失败让王志胜很沮丧,痛定思痛,王志胜想,既然救不了徐平,何不将徐平的悲剧故事当作反面教材,写给世人看,让更多的家长从中得到警示,不再溺爱孩子。如果真能让更多的孩子避免徐平式的悲剧,那徐平也就不会“白死”了!从徐平被执行死刑的第3个月起,王志胜就利用业余时间写小故事。他以当年救活的徐平和王锐不同的家教,导致不同的命运为原型,拟写出一系列的警世故事。

500万元拍出英雄泪,

一片冰心放电影

故事写了2年,王志胜产生了将故事拍成电影的想法。有一天,王志胜邀请朋友吃饭,请他们出点子,有个电影制片厂的退休厂长说:“你先把故事写好,电影看的人少,将来我们合作拍电视连续剧!”王志胜深受鼓舞,决定拍30集家教电视剧,名字暂定为“溺爱的代价”。于是,救人英雄王志胜写电视剧,一下子成了当地的新闻。

看到王志胜熬夜写作,家人和亲戚都非常心痛,无论从经济上还是身体上都不赞成他写,认为他是自找苦吃。王志胜的妹妹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妹妹特意带着妹夫赶到太原当说客。“哥,你知道拍30集电视剧要多少钱吗?没有1000万就别做梦了,别胡闹了!”妹妹说。妹夫也说:“哥,你年龄不小了,如今功成名就,没有必要再折腾,家教题材的电视剧没有市场,到时候别吃苦花钱不讨好……”

妹妹妹夫的意见应该是权威的,但王志胜没有采纳。不过,他们的话倒是给了王志胜启示,拍电视剧没有钱是不行的,他开始利用自己在园林绿化方面的特长,为拍电视剧积累资金。2005年初,王志胜承包了山西女子医院的园林绿化工程,2006年又承包了太原五龙花园小区的绿化工程,他自己设计、自己规划,请工人施工。两项工程完成后,2008年他又在太原创办了一家物业公司。

2011年底,王志胜完成50万字故事写作时,也为自己积累了200万元资金。然而,这与30集电视剧所需要的资金相差甚远,王志胜只好改拍电影。2012年初,王志胜开始将故事改写成电影剧本。王志胜第一学历是小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虽然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但对于电影剧本他还是门外汉。王志胜便让朋友找了一位影视剧作家帮他写剧本。可是作家写了两集,王志胜发现写的不是他想要的东西,就果断中止了与作家的合作。

王志胜决定自己写剧本。在电影制片厂朋友的指点下,他向影视剧作家请教,又从网上下载了几部剧本,边学边写。到2013年初,王志胜终于完成了电影剧本的写作,片名定为《冰裂》,可送到省广电总局报批拍摄许可证时,很快被退了回来。工作人员劝他说:“老王,别闹了,都快退休的人了,有拍电影的钱留给自己养老吧!拍这种电影,别说是赚钱,恐怕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可没有人知道,王志胜拍电影就是为了给人启示,根本没打算赚钱。他有个信念:不能让徐平白死!他早就下定决心,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电影拍出来。剧本拿回家后,王志胜一集一集地改,改了10多遍,终于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拍摄许可证。

2013年8月,为了节省资金,王志胜注册了“颖园文化公司”,专门从事电影《冰裂》的拍摄。可是,他只积累了200万元,加上母亲的住房拆迁款也只有250万元,远不够拍一部电影的经费。

王志胜拍家教电影的消息传开后,当年与王志胜一起救人的孟晋平先生支援了50万元。有一位名叫赵成义的建筑商,被王志胜的精神感动,支援了100万元。加上亲戚朋友的援助,王志胜终于筹集到了500万元拍摄经费。2013年10月,王志胜聘请的导演、演员陆续到位,《冰裂》如期开机了。为了节省开支,王志胜在影片中也出演了“厂长”,连主题歌和海报,都是在南开大学当老师的大女儿王颖创作的。

2015年5月15日,《冰裂》在太原首映,山西省委宣传部等省市领导出席了首映式。影片放映后反响热烈,观众看后说,《冰裂》的放映是王志胜的又一英雄壮举,它必将促使许多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让更多的孩子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随后,《冰裂》陆续在太原各家电影院免费放映,但由于电影院是商业化运作,《冰裂》这类教育片都安排在白天放映,白天人们要工作,看的人很少,这让王志胜很苦恼。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冰裂》,2015年9月9日,正式退休的王志胜又花了2万多元买了一部放映机,每个周末,他就和一些要好的老同事一起,到太原各社区免费放映。笔者采访时,《冰裂》已经在各社区免费放映了10余场。他计划在有生之年放遍全国,让全国的观众都看到《冰裂》。王志胜不光宣传正确的家教理念,在他的严格教育下,大女儿王颖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二女儿王园大学毕业正在读研究生……

(责编/朱茂星)

猜你喜欢

王锐家教太原
Core structure and Peierls stress of the 90◦dislocation and the 60◦dislocation in aluminum investigated by the fully discrete Peierls model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Equivalence—based Translation theories
太原女房管局长在京沪有36套房
Effect of CO Combustion Promoters on Combustion Air Partition in FCC under Nearly Complete Combustion*
Influence of Design Margin on Operation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of Chemical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