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脉法》对穿衣戴帽的启示
2016-01-21丁树栋
丁树栋
《脉法》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迄今最早的脉学理论古籍,其在灸法中指出“圣人寒头而暖足”,首次将“寒头”“暖足”四个字联系在一起立论。所谓“寒头”,就是要保持头部寒凉,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多点凉意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搞起全副武装;“暖足”则是要及时“祛寒就温”,从夏天渐入秋冬,不要再穿凉鞋、拖鞋,而要穿上袜子、单鞋或棉鞋,使脚经常处于温暖状态。
诸阳会于头,故“寒头养生”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黄帝问岐伯,每当天寒地冻,人体突然遭受严寒则受阻变得僵硬而难以活动,唯独头面裸露在外面而无需衣服遮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岐伯说,从人体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的循行走向来看,其阴精、气血特别是阳气均上走于头面,人的五官也都集中在头面部位,因此头面的阳气最充足,功能最多,也最能耐寒。
“寒头”养生要掌握三法
法一:冷水洗脸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长时间用脑会出现脑门发热、头昏脑胀的不适感,这个时候用冷水洗洗脸,往往可以收到放松精神、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每天早晨打一大盆冷水,先吸足一口气,将整个头面部浸入水中,能浸多久浸多久,可反复多次,然后将双手浸入冷水中三五分钟。这样可刺激血管,加速血流,长期坚持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冬天可以提高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
法二:勿蒙头大睡 药王孙思邈说:“冬夜勿覆头,得长寿。”蒙头睡觉影响体内氧气供应,醒后易头晕、胸闷、乏力、精神不振等,还可诱发做梦,同时也因头部温度过高而有害健康。现代研究也表明,让头部保持相对低温有利于改善睡眠。
法三:适时戴帽 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关系,其自身如同一台散热机,因此适时戴帽成为一种有效的御寒储能措施。但稍降温就戴帽子显然不妥,只有在环境以及自身确实需要时才能适度戴帽。
寒从足下起,故“暖足养生”
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这两条与生命“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紧密联系的重要经脉都起始于足部,因此足在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足为人体阴气重地,“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药王孙思邈提出:“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取暖,勿令下冷而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深秋季节就要开始注意足部保暖,老年人可考虑用微火暖足。保持下肢阳气充足,对于预防疾病很有好处。
暖足养生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泡足 热水泡足可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通经活络,起到调节内脏器官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通畅毛细血管,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舒缓精神压力的作用。每晚就寝前用保持在42℃左右的温水泡足20分钟,能够有效帮助入睡,提高睡眠质量,预防风寒感冒等外感病。对于足凉或者气血循环较差的朋友,可选择一些温阳活血的中药来泡足,比如干姜、吴茱萸、当归、党参等。
第二件事:按足 推拿按摩足部的病理反射区或经穴、奇穴等部位,可促进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节脏腑,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要重点按好两个穴位,即足三里和涌泉。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处,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等功效,民谚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涌泉穴位于足心前1/3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对于晕厥、头顶痛、眩晕、中暑、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具有治疗作用。
第三件事:远足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现代研究亦肯定走路是一种最接近完美的健身运动。走路有很多种形式,比较特殊的包括前脚掌走、矮身走、脚跟走、向后走、太极步、走石子等,每一种走路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防病治病效果,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