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校园文化,促进教师职业认同

2016-01-21吴杰

中国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个人成长榜样校园文化

吴杰

学校教育有多种特性,其中,教育的文化性是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特性。校园文化要适合学校的发展,要适合学校中与教育有关的人,因此,校园文化应激起师生的共鸣,从而逐步生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题。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但学校永远是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方,是一个拥有自身文化的图书馆,是一个聚合多样文化的大家庭,是一个筛选和传承文化的传送带,是一个文化聚焦和文化创新的大本营。可以说,校园与文化相辅相成,没有校园,文化就失去生存和传承的乐土,没有文化,校园生活也将变得索然无味。尤其对教师而言,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获得的,接下来,笔者就教师的职业认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场景理解认同

场景1:最近学生常常在课间玩丢沙包的游戏,一位教师说:“看见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不会责怪他们为什么不把这样的精力放在课上,倒是感谢他们唤醒了我的童年。”我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这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乐趣,也能给教师带来轻松和愉悦。看见小学生快乐,教师跟着一起快乐,这是在情绪上的认同。

场景2:某一天早晨,我看见一位教师逐个打量走进校门的学生,随后他说:“毕业班的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不一样,神色凝重了许多呀。”通过观察,我发现确实是这样,我认同这位教师的观察。

场景3:某日,在某学校旁听校本培训讲座,我听见有教师抱怨说:“改了100多本作业,累都累死了,还要听报告,不知道听的是什么。”我想,要是在我们学校也安排类似的教师培训,培训任务是完成了,可效果会好吗?我认同那位教师的想法。

二、认同的定义

通过以上的情景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常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和他人持相同的观点,这就是认同。接下来,我将对认同的定义进行解析。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接受外在的东西是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大约分为三个层次,而认同则占据中间位置。

第一个层次是服从。不论哪个行业、哪个部门,领导的组织管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规矩来强制要求员工的,因此,一方面服从是无条件的、整齐划一的,另一方面服从是被动的,是见行不见心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也是最不负责任的。

第二个层次是认同。认同与服从的最大不同就是认同是发自内心的接受,接受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诸如情绪、感受、思想、行为等,并且努力把自己等同于想认同的对象。

第三个层次是内化。内化就是将认同的价值和态度转化为信念的过程。

由此可见,认同是心理转换机制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如果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认同是一个指向个人意义建构的过程。以前,我们着重实现教师职业活动的崇高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这固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认为,学校需要做的是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的压力感、乏力感和劳累感,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促进教师对所从事事业的认同,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感受到充实、自在与平和。

三、教师的认同

促进教师的自我认同对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教师树立行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能力、挖掘潜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职业认同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一轮又一轮席卷全球和各个行业的经济危机似乎给教师带来一种社会面貌和公众形象,即教师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相对稳定的行业。这样的一种社会认同能够让我们引导教师在职业的横向比较中获得部分优越感,并珍惜自己的职业,通过努力学习,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2.角色或榜样认同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本身就有榜样的作用,不论是任课教师还是校长,都应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以校长为例,从校长的言行举止中散发出来的气息和魅力一定会成为教师认同的内容,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的领袖气质、管理才能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整个学校。教师要认同校长的作为,并时刻监督校长的决策,让校长成为广大师生认同的榜样。

3.人际认同

同事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接纳,教师也是如此。由于小学生最富模仿力,并且最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之间应搞好人际关系,将小学教师打造成包容的群体、善良的群体和互相帮助的群体。这不仅是教师之间的人际认同,也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四、如何促进认同

既然教师的认同如此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促进认同呢?首先,要构建校园文化,让学校变得有灵魂,让身在其中的教师有归属感。就教育而言,真正的教育必须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和美化人的心灵的高度。适合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启迪人心的作用,学校要经常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例如“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经典诗歌朗诵比赛等等。其次,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个人成长是一体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的个人成长起导向作用,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学校不能把关注的眼光只停留在学生身上,要经常关注教师、关心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并设置校长信箱,给教师自由表达看法和意见的空间,通过类似的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学校教育生态。不论是构建校园文化,还是关注教师的成长,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认同是选择价值、理解价值和践行价值的过程,教师认同了职业,认同了自身的使命,那么师德将被提升,师风将会优化。

作为校长,我最喜欢的与教师们接触的方式是与他们谈话,而不是开大会。谈话能通过倾听而促进情感的交流,谈话能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责任感,谈话能切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谈话能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最后,我认为,建设校园文化和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逐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人成长榜样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电影《天堂电影院》拍摄手法及情感主题浅析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浅谈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
浅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