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新模式研究——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6-01-21郭丽燕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校企合作

郭丽燕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福建 福州 350012)

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新模式研究——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郭丽燕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贸系,福建 福州 350012)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增强,高校快递蓬勃发展,但“校园取件难”“快递缺失损毁”“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庞大的校园消费群体对快递“最后一公里”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对校园快递收发派件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促进校园快递服务更好更快发展的运营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快递;末端配送;校企合作

收稿日期:*2015-06-25

作者简介:郭丽燕(1988-),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5)05-0034-05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rnet and increase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levels, university express is booming.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in difficult pickup procedure, express missing and damaged, and poor services. The paper studies express service and delivery in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and then proposes a new model.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使网络消费成为一种新潮流。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聚美优品等花样繁多的购物平台和以“双十一”为首的一系列网络购物狂欢节以其新鲜的购物体验、便捷的消费方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网络技术娴熟的高校学生成为了网购的新生代主力军,校园快递应运而生。校园快递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末端物流问题,如“秩序乱、主体多、管理难、形象差、取件难、收费高、师生意见大”等,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迫在眉睫。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福商)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潘渡校区的师生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2份问卷,有效问卷312份,占78%。

一、福商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商科类普通高校,现有湖前、贵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师生共计10000多人①,以贵安为主的校区,地处连江县潘渡村郊区地带,是目前典型的高校区域位置代表。

(一) 校园快递的需求状况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业务,也就是高校的末端配送服务,主要指各大快递企业为校内师生等客户提供邮件收派服务。近年来,校园快递业务需求呈井喷式发展,除了涉及网购物流之外,也包括学生家乡特产寄送、毕业长假行李托运等物流活动。调查结果(图1)显示,高校学生快递使用频率较高。福商学生平均每月使用校园快递频率10次以上的占4.2%,5-10次的占25.3%,3-5次的占41.3%,0-3次的占27.8%,从不使用快递的占1.4%。使用快递的主要因素中(图2),网购需求占75%,收发包裹占11%,收发信件占9%,其它占5%②。根据校园访谈调查,高校学生的生活费中有五分之一用于网购,可见校园快递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图1 每月学生校园快递的使用频率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统计。

图2 使用快递的主要因素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统计。

(二) 校园快递的业务模式

目前高校末端配送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摆摊派件、固定网点、校园代收。

1. 摆摊派件。主要是快递公司将包裹送达学校后,在学校附件进行摆摊派件,学生自行取件,无需交额外费用。福商湖前校区通常是采用摆摊派件,派件地点一般设置在学校大门口,严重影响校园秩序和形象。

2.设置固定网点。主要是快递企业在校内或校外附近租赁固定场地,工作人员将快件送到网点,学生上门自行取件。目前,福商的快递企业主要有中国邮政速递及六家民营快递企业——申通、中通、圆通、汇通、韵达、顺丰,当中只有两家快递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固定网点。湖前校区设置固定网点的只有韵达快递,该快递公司为了盈利,设置此网点覆盖的范围除了满足福商学校的需要,还涉及附近片区的业务。而潘度校区仅中国邮政设置了固定网点。

3.校园代收。主要是快递企业与其他组织、企业合作,让其代理、管理校园末端配送。目前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快递企业与校园附近的店铺合作,让其代收,学生自行上门取件;二是学生自发组织代收并上门送货。如湖前校区主要是快递企业与校园门口打印室、便利店合作;潘度校区是学生自发代理。目前,潘渡校区主要的快递代理点有“聂鹏代收”,占45.0%;“吴君代收”,占36%;“旋风代收”,占8%;其他方式接收占11%③。

二、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校园快递收派存困难

校园“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收派困难一直是制约校园快递发展的一大因素。

一是,目前高校出于安保考虑,一般不允许快递员进入校园,快递公司只能通知客户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取货。而派件的时间、地点不固定,容易给上课、外出的师生带来取件困难[1]。

二是,自行取件耗时耗精力,一般大学校园地域广阔,取快件需要“长途跋涉”,耽搁时间,找快递如“大海捞针”,浪费精力。未及时取回快件,偶尔会发生快件被错领误拿,甚至引起损坏丢失。

三是,目前校园快递收派方式纷繁复杂,学校尚未办理正规的快件代收业务,大多数的代收业务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设立的,或是快递公司与学校商铺合作的临时代收点。

四是,高校通常地处郊区,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成了盐碱之地,很多快递企业不愿意送货上门,造成校园快递收派存在衔接断层。如福商潘渡校区除邮政外的大多数快递企业均不送货上门,造成校园快递收派困难。

(二)校园快递服务水平低

面对与日俱增的业务量,大多数校园快递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快递堆积如山,各种不完善的代收机制使得高校快递物流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1. 代收费用高。不管是校园店铺代收还是学生代收,费用普遍偏高。如福商湖前校区,打印室代收快递,学生上门取件,需要付0.5至1元不等的寄存费用。而潘渡校区主要是学生组织代收并送货上门,并收取1-2元不等的佣金费用。这两种模式费用都比较高,但目前学校快递代收基本处于垄断的状况,学生客户群也只能“任由宰割”。

2.派件效率低。摆摊派件,一旦未及时取件,快件将退回上一配送点,进行二次配送,浪费配送资源;固定设点模式,如中国邮政,为降低成本,增大派件规模,进行间断营业,多天才收派快件一次;校园代收模式,是学生组织到连江配送分点提货回校配送,过程曲折复杂。这三种模式都严重影响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派件效率。

3.货损货差高。校园快递派件属于末端配送,承接末端配送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代理或兼职人员,工作不够专业,管理不规范,时常出现货损货差。如福商的校园代收派件,经过多次周转,管理混乱,偶尔出现随意丢放、日晒雨淋、快递抛掷、飞窜现象,货损货差现象严重。

4.服务质量差。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物流培训,快递代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观念落后,服务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成本问题,选择一些露天场地经营快递业务,货物摆放零乱无序,给师生寄、取邮件带来诸多不便。

(三)校园代理盈利状况差

利润微薄是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的根源难题。据有关数据统计:校园“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的利润是一票快递价格的20%,但是成本是一票快递价格的70%[2]。

1. 主体多,盈利薄。目前,校园快递均存在代理点数量多,代理人员复杂的情况。尽管高校快递呈井喷式地发展,但分摊到各个代理点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各校园代理盈利状况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如福商的快递校园代理,以“聂鹏代收、吴君代收、旋风代收”为主大大小小有15家。由于代理主体多,每家代理点单日收发快递件数不多,所获利润较低。

2.更替快,竞争无序。快递校园代理稳定性弱是目前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目前高校的大多数代理机构均由学生自发组织设立,随着学生的毕业离校,经常会出现更换易主,甚至关闭不营业。每一个新创办的校园代理又要重新开始摸索学习,拓展业务资源。严重的不稳定性让校园代理难以扩大规模,获取利润,也不利于快递公司的市场拓展。同时,多数校园代理并存的状况,使得代理人员复杂,运营管理不规范,出现恶性竞争。

三、校园快递运营新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以福商为代表的高校调查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快递市场前景良好,但存在着诸多发展瓶颈,根源在于大多数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缺乏统筹规划。为此,构建一种优化创新、资源整合的校园快递运营新模式十分必要。

(一) 搭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快递服务平台”

“因校制宜”地构建学校监管、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3],是一种不错的运营选择。

该模式主要是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校园配送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平台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与各快递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整合其所有零散快件收派业务,纳入校园配送服务平台,进行统筹规划,分配管理,共同配送,并针对师生拓展递送业务等个性化服务,从中收取中转费用及附加服务费用。这种模式充分整合了校园各快递代理的资源,合理安排快递业务流程及相关资源配备,方便客户取货和统一配送管理,有效地破解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在优化校园快递业务、提高校园快递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为学校物流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4]。

(二)新模式的运作流程

1. 配送业务流程

对于到件的配送业务,主要有以下三步流程,详见图3。

第一,揽收编码。由校园快递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进行揽收,根据各快递公司的类别、投递日期及投递客户所在宿舍进行分类编码,并贴上相应的条形码。

第二,扫描入库。经过系统扫描,把快件信息录入校园快递配送站点的数据库,并将快件分类上架。

第三,联系客户。通知客户,快件已到校园配送点,询问并确定客户的服务需求,是上门自取还是配送上门。同时,工作人员通过核实客户信息,查询货物位置。

第四,快件配送。根据客户的要求实施共同配送或客户自取。送货上门服务,是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将快件送至客户手中;客户自取,是将客户快件放置智能自提柜或相应配送站点,向客户发送信息,通知前来取件。

第五,清除数据。当完成快件配送或客户取走货物时,清除校园配送数据库中该货物信息,以备新货物填入。

图3 第三方校园快递配送服务平台运作流程

2.寄件业务流程

对于寄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首先客户根据自己要求选用快递公司来填写运单,校园快递服务站点工作人员上门揽件,并分配给相应的快递公司进行发货。

四、校园快递新模式的实施保障

(一)校企共建“校园快递配送服务点”

由学校提供场地、人力等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设施设备、技术管理等搭建一个校园快递服务平台。以福商为例,可选择驻点校园的邮政速递作为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校园快递配送服务点”,选址于学校创业园,覆盖全校范围,主要承担师生快递的收派业务,由专业的第三方快递企业邮政速递提供运营管理。为提高校园快递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该模式的运行需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作为保障。第一,要设有智能自提柜。据统计,95%的学生快递都可以放入快递自提柜,在校园内建立智能提货柜,方便客户提取货物,节省人力资源[5];第二,设有专门储存场地和货架,方便储存货物和统一配送管理。

(二)校企共建管理团队

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和建立快递管理团队。第三方快递服务站点管理员工的招聘,要优先考虑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由高校教师及企业指导老师共同辅导,进行专业培训,共同培养人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快递收派管理工作及个性服务的同时获取适当的报酬。这种模式,提供了学生进行业务实习的机会,解决了校园快递配送点的用人问题,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形成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快递收派秩序。

(三)构建信息化快递服务平台

为提高校园快递收派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构建校园信息化快递服务平台十分必要。第一,要配有基本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如电脑、标签、终端手持器等,方便快件系统的录入。第二,要开发校园专属的快递数据库,包括快递的接收、快递的存储、快递的配送以及客户的信息平台,以便整合校园快递信息,如创建校园快递网站和APP。第三,为熟练信息平台的操作流程,要开展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

(四)与快递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为了保证该运营模式的长远发展,要与各快递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第一,本着互利共赢,共同拓展业务,进行合作,获取快递公司的信任;第二,向各快递企业宣传该运营模式的优势,以获得各快递公司对校园快递服务平台的青睐和支持;第三,要与各快递公司签订长期协议,形成契约关系。

面对当前高校快递地摊模式的散乱无序,校园快递平台整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依托高校现有场地和学生资源,引入专业第三方管理企业,搭建第三方校园快递服务平台。其实行需要有多个主体的支持和保障,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和监管、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专业第三方企业的参与和保障。在实施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业务拓展,提供综合性服务及个性化服务。应用O2O的观念,以快递为切入点,抓住校园快递平台整合的市场机会,利用微信平台,建立汇集数万大学生的微信平台,开通客票代售、旅游集体活动量身定做、驾校报名等延伸服务,搭建一个更具有生命力的高校快递末端配送平台。

注释:

①数据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官网。

②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③数据来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古贞,单晓曦.大学校园设立快递超市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5):206~208.

[2]郭智忠.中国大学校园快递发展趋势探讨[J].现代商业,2012,(30):17~18.

[3]谢卓君.校企合作快递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J].经济师,2013,(1):147~148.

[4]白斌丽,刘圣春.高校校园快递现状研究——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科技视界,2014,(20):27~28.

[5]燕磊.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快递员校门口摆摊[EB/OL].(2014-11-20)[2015-05-28].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1-20/6794818.shtml.

New Model and Last Kilometer for University

Express in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GUO Li-yan

(Economic and Trade Department,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express; terminal distribu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杨成平)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快递公司深挖“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