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降成本需要“三化”并举
2016-01-21魏安军
魏安军|文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少企业把降低成本,作为自救的主要方式。降成本要做实、做细、做久,需要思路转化、目标细化、成果固化,才能促使成本良性下降,赢得竞争利润,并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机会。
当前,不少企业增收难,增利更难,在开源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把千方百计降成本作为自救的主要方式。通过紧紧把握供、产、销等环节,强化人、财、物等管理要素,堵塞效益流失漏洞,取得了一时的效果。如果继续延用这些一般意义上的降本增效措施,虽然能够解决企业暂时的生存问题,但仍然会危机重重。要使降成本工作做实、做细、做久,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保盈利,还需要“三化”并举。
思路转化 要降成本还要保发展
前不久在几家亏损企业调研降成本工作中发现,多数降成本都是围绕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压低原辅料采购价格、减少劳动用工、修旧利废等展开。这固然没有错,但降下来的成本有限,有的举措还发生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如为了降低能耗,需要一大笔钱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反而增加了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如果换一种思路,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分析战略目标实现的所有关键环节和重要路径,识别出那些是实现战略发展的非关键过程和非增值过程。对非关键过程可以考虑外包,对非增值过程可以考虑调整,对有些属于增值的过程,但制造费用和时间成本都偏高,可以考虑过程再造。对有些长期不能“止血”的“出血点”要忍痛切除。有一家电线制造企业,通过波士顿矩阵分析,及时停产了属于“瘦狗”的电缆产品,将生产线租赁出去,转而专注于“金牛”和“明星”的新能源电子线开发和生产,企业实现了盈亏平衡。另有一家冶化企业,将设备的维修保养交给了专业的工程技术公司来做,每年仅备品备件这一块费用就节约了近3000万元。
在不少企业里,一谈到降成本,总是把眼睛盯在变动成本上,其实固定成本里也大有“金矿”可挖。有一家加工企业,在市场萧条时期,仍然对没有得利润的订单不接手,结果订单越来越少,厂房、设备、银行利息等巨大的固定成本分摊差不多拖垮了企业。后来在咨询公司的建议下,对保本略亏的订单也积极争取,尽管不赚钱,但分摊掉了一部分固定费用,订单越多,摊薄的固定成本就越多,并且接手的不赚钱订单也许就是另一家企业的最后救命稻草。该企业撑到最后,迎来春暖花开。在一次调研一家铜加工联合体中发现,各单位熔炉产能普遍大于实际产能。其中A公司有两台转炉闲置,而B公司计划增加两套半连续熔铸系统等。调研组建议对铜加工企业的通用设备进行调剂使用,或对同质化的半成品统一加工,将闲置的资源发挥出效用。
有的企业在降成本上,对管理费用一刀切,以示对各部门一碗水端平,这固然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纷争,但也可能影响到一些诸如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合适的做法应当是“切一刀”,在分析管理支出和费用时,可以从支出的必要性、可以节省的金额两方面来分类和评估,如图1。通过对各项管理费用支出的轻重缓急、以及支出比例的分析得出:应重点削减第一类支出,对第二、三类支出有保有压,第四类支出基本上不作削减。这样既较大的降低了管理费用,又保证了各部门管理的有效性。
目标细化 要降成本还要强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有一家企业,降成本的措施列了40多条,从办公用纸两面写到破损模具残值回收,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唯独降成本目标值只有一个总数字,由于没有将降成本目标值细化到各环节的末端,在具体执行中的每一个员工(岗位)承压不是很大,所以对这个目标值能否完成,该企业老总心里没有底。一般地,每一条降成本措施都可以视为一个大过程,大过程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可以实施的子过程,每一个子过程都应当有可量化、可测量、可实现的指标数据,如图2所示。
图1 M公司削减支出分析
图2 降本措施A的过程分析
假如降成本措施(过程)A的目标值为50万元,通过分解为A1、A2、A3等子过程,每个子过程都有明确的目标值。这样,通过对每一个子过程指标的监测来保证降成本A过程实施的有效性。当所有的降成本举措都是有效的,企业总的降成本目标基本是可以实现。另一方面,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使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递,形成关键指标数据链和责任链,确保目标清晰、节点分明、责任到位。
当生产经营各流程的成本都能用清晰数据反映后,降成本从哪里入手就一目了然。成本管理是“邯钢经验”的精髓,“邯钢经验”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推一提”经营机制。即以确保获得目标利润,根据产品市场最低售价和原燃料最高采购价格,倒推制造成本控制基线;以最低制造成本为核算基础,倒推采购价格,优化原燃料结构,优化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以最高制造成本为核算基础,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优化销售渠道等,提高产品售价,多盈利。
层层量化的数据将降下来的成本控制住,在这个基础上,也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进步。邯钢研发的“炉炉清”系统,对每一炉次全工序消耗数据进行收集,并按照标准工序单耗、预算单耗、实际单耗三类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直观的炉次成本信息。系统同时提供各类物料消耗的详细数据,打破了以往按天、周、月为单位来计算成本,使成本管理实现了单炉结算、实时可视的数字化管理。
成果固化 要降成本还要提升核心竞争力
降成本不是企业在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而是企业在新常态下调转促的有效探索,也是增强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在降成本活动中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取得的突出成效要及时总结、提升。把成功做法经验化,零星做法系统化,对降成本活动中形成的有效操作参数、控制措施、工艺方法,及时建模,通过修改和完善作业规范、岗位职责、技术和管理标准、规章制度等加以规范固化,形成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内部和相关联的企业分享、复制。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多年来坚持成本效益导向,将降本增效活动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上到总经理下到普通员工,每个人头上都有降本增效的KPI,在压力传导下,个个算细账,人人当家理财,形成了浓厚的降成本氛围。某型产品生产成本定额做到了全行业最低,产品质量远优于国家标准,在上交所升水销售。在此基础上,该企业逐步形成了全员绩效管理模式,以公司战略KPI为源头,逐层分解为组织和员工KPI,将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向发展战略聚集,实现了人企共同发展。
降成本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我们既要保持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的勤俭办企业精神,时常补漏堵缺,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降成本更要从大处着眼,进行系统谋划,从小处着手,将日常工作做细做精,对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积累和共享,才能将降成本落到实处,真正打造企业的低成本优势,赢得竞争利润,并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