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光辉:碳材料的“中国制造2025”
2016-01-21薛璇
本刊记者 薛璇|文
时光回溯到2003年,当郎光辉开始在山东德州建设第一个生产基地时,他并没有预想到,13年后的今天,散发出熠熠星芒的索通发展会成为中国碳材料产业前行的标杆。
随着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落地,作为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德国工业4.0为师,明确指出,要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一名实践者,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郎光辉于2016年2月,在美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荣获了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协会(美国TMS协会)颁发的2016年度最佳绿色实践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籍获奖者。
美国TMS学会是全美矿物、金属和材料的顶级专业学会,成立于1871年,每年举办一次,是全球顶级的囊括材料、工程、矿产加工、材料基础研究与高级应用的专业组织。在5名轮值主席的推荐下,TMS协会将2016年度最佳绿色实践奖授予郎光辉,他也因此成为自1986年以来该奖项的第29位获奖者,旨在表彰其在绿色、节能领域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版工业4.0战略”的绿色实践,推动了整个石墨及碳材料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制造业发展。
棱角分明的黑色奖杯上镌刻着郎光辉的名字,“这个奖项是对索通多年来践行绿色环保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理念的肯定,也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碳材料领域的有效落地。我们的实践是‘中国制造’绿色升级的一个缩影,得到了欧美同行的认可。”郎光辉说。
时光回溯到2003年,当郎光辉开始在山东德州建设第一个生产基地时,他并没有预想到,13年后的今天,散发出熠熠星芒的索通发展会成为中国碳材料产业前行的标杆。
实现绿色碳材料中国制造
数年前,索通是国内最早做预焙阳极出口的企业,属于石墨及碳材料制品业;数年后,索通成为首家全国性的炭素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世界最大的独立预焙阳极企业,也是我国最大的预焙阳极出口企业。作为行业龙头,索通发展对中国碳材料领域及预焙阳极产业的绿色升级,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015年10月28日,郎光辉出席泛太平洋铝业高峰论坛
2016年2月16日,美国TMS协会授予郎光辉2016年度最佳绿色实践奖
中国的预焙阳极产业是随着电解铝产能飞速发展而壮大的。中国电解铝产能自2001年以433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以来,已经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一。经初步统计,2015年中国电解铝产量3141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57%。在这十几年间,索通从代理出口逐渐转型为技工贸、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型企业。2003年,郎光辉在山东收购了一个只有2万吨产能的小厂,当年9月签订收购协议,11月份产品就出口到海外。之后,郎光辉关停了旧的生产线,在德州临邑县建设了全新的生产基地,嘉峪关生产基地一期、二期工程也相继建成投产,目前索通的年产能达到近100万吨。
有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了郎光辉极大的刺激。“国内预焙阳极企业粉尘飞扬,到处跑冒滴漏;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工艺和环保很先进,绿色生产无泄漏,反差太大了。”郎光辉尝试着去改变这种反差。从建设运营第一个生产基地时起,他就把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放在首位,“一定要对我国的碳材料制造业进行绿色升级,改变行业脏乱差的现状,这既是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是内心对‘中国制造’的一种情怀。”郎光辉说。
此外,郎光辉指出:“目前,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绿色制造体现了一种有序、健康的发展理念,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今天,索通公司的产品出口至欧美、中东、远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其出口量约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三成,俄铝、美铝、力拓加铝、迪拜铝业等众多国际铝业巨头都是索通的客户,质量和信誉让他们赢得了国外客户的信赖。
变废为宝,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2015年10月28日,在青岛举办的泛太平洋铝业高峰论坛上,郎光辉作为嘉宾发言时指出,预焙阳极绝不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完全可以实现清洁生产、无泄漏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预焙阳极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焦和沥青,这两种石化和煤化工行业的副产品原本没有利用价值,或堆弃,或烧掉,是预焙阳极行业消化了这两种废弃物,实现了规模化再利用和附加效益的增加。据统计,我国产生的石油焦和煤沥青约有65%被预焙阳极行业所利用。郎光辉认为,预焙阳极行业消化了这两种垃圾,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功臣”。
郎光辉历来反对人们把预焙阳极看成高能耗产业。他介绍说,以索通公司为例,每生产1吨预焙阳极,耗电仅140度。“怎么能说这个产业高耗能呢?就比如煤炭的使用单位可以说高耗能,你总不能说挖煤的企业也是高耗能吧?”
索通厂区外景
在索通公司的山东德州工厂里,煅烧余热烟气用来发电和取暖。石油焦煅烧时产生的高温烟气经过回收,通过蒸汽发生器带动汽轮机发电,4.5兆瓦煅烧余热发电系统于2012年9月正式接入当地国家电网,每年可发电5000万度,可满足工厂70%的生产用电,冬季取暖、洗浴用气更不在话下,每年可节约折合11万吨标准煤,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益。而在传统阳极生产过程中,石油焦煅烧产生的余热大部分被白白排至大气中。
除了高温余热发电之外,索通公司还开创了中温余热发电的先河,现在,索通的中温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738万度。据郎光辉透露,焙烧余热综合利用也在研发中,届时,通过余热发电基本能够满足工厂全部用电需求。
基于此,郎光辉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媒体时都强调,预焙阳极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一个典型行业,资源循环利用贯穿生产全过程。
碳材料工业4.0的中国“智”造
今年“互联网+”成为一大热词,而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联姻更是开启了智能化的大潮。
对此,郎光辉提到:“代表工业4.0的数字工厂或智能工厂,将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从产业来看,从单台自动化,到整线自动化,再到数字工厂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机器人只是工业4.0大的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工业4.0还包括工业软件、工业通讯、智能机床、机器视觉、3D打印和传感器等。”
目前,索通发展也在致力于打造碳材料的工业4.0生态圈。位于山东与甘肃的两大生产基地以及位于京津冀经济圈的天津贸易基地,都在进行智能工厂的颠覆式探索。两大生产基地均实现了单台到整线的自动化,初现数字工厂与智能工厂的发展态势,也会不断探索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索通发展的碳材料的绿色制造体系中,来规避原材料质地的不稳定性,并满足客户定制化的订单需求。
此外,郎光辉指出,工业4.0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模式,目前并没有确定性的模式,但是智能化和网络化是两个重要的方向。智能化要求单体控制设备智能,网络化要求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之间实现互联。
花园工厂,绿色索通。记者曾经参观过索通山东德州工厂,绿树成荫的厂区,干净整洁的生产现场,幽雅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家预焙阳极生产企业。
在废水综合回收系统的回水池中,一汪清水,锦鲤欢游;抬头望着厂区上空,丝毫没有浓烟滚滚、黑尘弥漫的印迹,彻底改变了记者对行业的原有印象。现场人员介绍说,索通公司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实现了渣、水、气、热的综合利用,吨产品的天然气消耗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废水综合回收系统每天可减少新水使用量2000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0%。
郎光辉说:“索通的废气排放标准远远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比如煅烧炉排放的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国家标准是要求低于400mg/m3,山东省地方标准要求是低于200mg/m³,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达到欧美的排放标准,低于50mg/m3。”
改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阶段,但是郎光辉坚信,只有污染的企业,没有污染的行业,只要认真导入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脏乱差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在德州工厂里,他组织开展了6S管理、创建无泄漏工厂等一系列工作。一套完整的阳极生产工艺有20多万个动静密封泄漏点,索通人一个点一个点去整改,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向前推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索通基本上把这些泄漏点都治理了,真正实现了“以绿色科技为先导,做全球炭素专家”的战略理念。
目前,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趋势,绿色制造体现了一种有序、健康的发展理念,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绿色生产的研发、设备、人力的投入非常值,就好比药品的研发一样,前期有人力物力的投入,研发出来之后,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一方面,国家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一份责任。另一方面,搞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对于企业降低自身成本、减少消耗、提高效益是十分有利的,这两者并不矛盾。经过这么多年,绿色索通的品牌、质量、理念也得到业界认可,下一步发展空间也非常大。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通过索通公司,逐渐改变了对全行业的偏见,回归正确的认知。这种无形的回报,我觉得社会效益和影响远远大于经济利益。
计利者,当计天下利。多年以来,郎光辉始终在为中国预焙阳极行业奔走疾呼,把绿色生产、节能环保的理念持续导入整个产业链,他以这种公益的方式,努力纠偏、扳正、改变人们的偏见,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赤子情怀。已过天命之年的郎光辉,更愿意将索通的绿色模式向业内传播,与更多的同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