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陷资金焦虑:有色企业为何贷款难?

2016-01-21薛璇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金龙贷款银行

本刊记者 薛璇|文

企业资金短缺,却求贷无门;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抽贷,在融资的供与需上,形成了银企双方自身无法打开的“死结”。抛开冠冕堂皇的大话空话和生硬难懂的财经术语,让我们立体呈现有色金属企业颈上的资金枷锁,全面透视这个企业群体的艰难挣扎。

不得不承认,当前资金紧、贷款难成为有色金属企业共同面对的最纠结、最头疼、最焦虑的问题,没有之一。对待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金融专家们纸上谈兵,拉扯不清;企业的管理者们彷徨不安,奔走求贷,收效甚微。

难道是“钱荒”时代来临?或是贷款流向错配?或是制度体系存在“先天残疾”?贷款难现象,不能简单地用现代金融知识和市场经济规律加以解释,因为存在着许多无法言表的复杂因素。

资金“紧箍咒”

2016年春节前夕,电解铝企业A公司(本文就事论事,姑且用A代替企业名称)总经理“离家出走”,手机关机,一时失联。这位总经理暂时失联,只是为了躲避年前供应商堵门催款。

时光倒回五年前。彼时,国内铝产能快速扩张的副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铝市场产销两旺,A公司当年的利润超好,在当地属于纳税大户。各大商业银行看好A公司的盈利能力,纷纷主动上门提供贷款。A公司一位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在贷款时有很大的选择权,哪家银行利率低、服务好,就选哪家银行,从来没有为贷款而发愁过。”

时过境迁。随着国内电解铝产能过剩的阴影越来越大,铝价一再下跌,跌破了成本线……包括A公司在内的电解铝企业多数经营亏损,陷入持续的“寒冬”中。连续几年,企业“出血不止”,负债率不断上升,资产不断缩水,银行基于风险考虑,开始惜贷、抽贷。当地银行界一位人士说,2010年时,某国有银行曾经主动为A公司提供1亿元的贷款,企业回复,只需5000万元;如今,这家企业反过来找银行,却拿不到一分钱贷款。

那段银行上门主动提供贷款的光阴一去不复返,现在,贷款难、资金紧成为套在A公司头上的枷锁。除了员工工资、主要原材料、电费这三项费用无法拖欠之外,其余的基建、差旅、辅料、办公等费用一律暂不付款。

A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我每次找当地的商业银行‘求’贷款时,银行的态度都很热情很客气,然而,批贷根本没有希望。我们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东挪西借,从来没有逾期还贷,就是害怕银行降低我们的信用等级,或者被银行列入黑名单,那样的话,就麻烦大了。”

请注意,这位财务负责人的用词——“求”贷款。从银行“送贷款”到企业“求贷款”,A公司近年来的贷款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融资状况发生了大逆转。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产能过剩的“穹顶”之下,电解铝行业由盛渐衰,原有向上托举的手臂慢慢变得“肌无力”,甚至变为反向打压。

位于洛阳的某耐火材料公司,主要从事有色行业耐火材料的研发和工业炉窑的设计施工。这家公司拥有新型回转窑、新型炉衬等多项专利技术,急需融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旧址搬迁到工业园区的新址之后,虽然缴纳了土地出让金,虽然有60亩土地和2万平方米的厂房,但是,由于园区暂时没有为企业办理土地证,银行没有抵押物,无法批贷。该公司融资搁浅,资金紧张,科技成果迟迟不能得以转化为生产力。

“钱荒”现象,仿佛紧箍咒一般,牢牢套在企业头上。在采访中,资金紧、求贷难成为绝大部分有色企业的共同声音。也有一部分企业出于保护企业隐私,对资金这个敏感话题或三缄其口,或一言带过。对此,记者表示理解。

“钱”,锁住了“龙的七寸”

在“资金为王”的市场中,由于缺资金,很多有色金属企业经营陷入僵局,创新缺乏动力,改革没有后劲,民生不能托底,甚至走上了被迫重组、关停并转的狭路。

河南新乡,内陆省份的一个地级城市,这座城市在建国初期,曾经是平原省的省会。总部位于新乡的金龙铜管集团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制冷用精密铜管制造商,技术领先于世界同行,年产精密铜管近50万吨,是河南省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制造业中的典型代表。因为资金紧张,金龙铜管这条巨龙被迫“远嫁他乡”。

2014年6月,青岛港铜仓单重复抵押虚假融资一案爆发,18家银行卷入其中。从那时起,各级银监会、各类银行和投资机构加大了对涉铜企业的管控。出于自身的资金安全和经营风险考虑,金融机构对铜贸易企业慎贷、惜贷,这本来无可厚非。

然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地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对金龙铜管采取“抽贷”措施,在短时期内,抽贷20多亿元。

于是,灾难来临。金龙铜管这条龙,就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瞬间被“降龙十八掌”拿下。

突然被资金锁住了“七寸”的金龙铜管,虽然有订单,却没有钱去采购铜原料,订单无法完成;失去了订单,资金流更困难,金龙集团陷入了外部不给输血、自身难以造血的困境中,董事长李长杰为此忧心忡忡。

2015年4月,中原大地渐渐热了起来。在往年,这个季节是空调销售即将火爆之季,制冷铜管也将进入产销两旺之时。然而,正逢“钱荒”的金龙铜管却时不时地停工待料,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之前,董事长李长杰曾寻求上市融资,期待解决“钱荒”难题。在上市受阻之后,李长杰与远在浙江的海亮集团联姻,金龙铜管被海亮集团以32.5亿元兼并重组,更旗易帜。

这单交易是李长杰的最后选择。2015年,这一事件一度被大众热议,有媒体曾用“李长杰出师未捷泪满襟”为标题表达了无限的惋惜。

对于新乡来说,处内陆省份,培养金龙这种体量的企业,过程十分艰难,需要几十年的积累。记者熟悉的一位当地媒体同行长期关注金龙的生产经营情况。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海亮和金龙重组之后,如果海亮对金龙集团原有的下属分公司按兵不动,维持生产布局,对金龙和当地政府影响倒是不大;假如海亮调整生产布局,挪移位于新乡的铜管生产线,眼前会影响新乡的就业和税收,长远则是影响政府形象和招商引资环境等,形成一系列的副作用,这些连锁反应远远不是几亿元、几十亿元能解决的。

“当前国内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哀鸿遍野,而银行业盈利能力却最好。不信?你看看201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除了垄断企业之外,银行都排在前面,”金龙集团一位销售经理愤愤不平地说,“银行就是嫌贫爱富!”

银行:风险和社会责任,谁在先?

“没错,我承认,银行就是嫌贫爱富,自古以来都是!”

记者与中国建设银行某市级分行公司业务部主任老杨(化名)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饭馆里。老杨苦笑着说:“从去年开始,我的薪酬几乎降了一半。”

“为什么降薪?”

“实体经济运行不好,不良贷款太多,坏账收不回来,这个与我们的薪酬直接挂钩。虽说在500强排行榜里银行排名靠前,但是利润却在不断下降。”

不可否认的是,“坑银行”的典型案例屡见不鲜。

2015年元旦前后,烟台鹏晖铜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停产。鹏晖铜业停产之后,在烟台银行业引发地震,牵扯到20多家国有和地方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了巨额的不良贷款。

跳出有色行业,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破产一案也备受关注。迎娶女明星、离婚天价赔偿、私人飞机……富二代李兆会败光了亿万家底之后,留给十余家金融机构累计近100亿元的贷款以及无法统计的外欠款,众多银行不良贷款骤然上升。

问及老杨关于贷款一事,他说话很不客气:“以电解铝行业为例,大部分企业两头在外,产能过剩,成本与售价倒挂,止亏无力,企业本身的造血功能不足,银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持怀疑态度,因此不批贷款。”

据了解,目前银行普遍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和贷款责任终身制,也就是说,对收不回来的贷款,要终身追责相关人员,惩罚措施特别严厉,这就是老杨薪酬遭到“腰斩”的原因,所以,现实情况造成了银行宁可不放款,也不愿意承担风险。

铜铝复合棒坯

铝锭

铜板带

记者了解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并非对所有电解铝企业关上大门,他们只是扶持优势中的优势企业。采访中,记者就遇到过某“土豪”型的企业,投资猛,资金足,银行支持大,问起贷款话题,对方毫不夸张地说,贷款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细观这类企业,大都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足、技术和环保先进、产业链齐全、供求关系稳定、各类有形无形资源集聚。

“一直以来,我们和有色企业的关系也不错,都是多年的朋友,但是,银行只认财务报表和经营数据,贷款的审批权又在省里,本人爱莫能助。”说到这里,老杨双手一摊,像个外国人似的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他反问记者:“如果有人向你借钱周转,你是借给有房有车的生意人,还是借给一个家徒四壁的病人?所以说嘛,并不是谁缺钱就贷给谁,我们有自己的难处和苦衷,银行也是有利润考核的,不是慈善机构。”

“绳结”是怎么绑死的?

企业缺钱,银行不贷。那么,问题就来了。

面临“钱荒”的有色金属企业虽然举步维艰,但是并没有走到钢铁、煤炭企业关停破产的境地,在日常经营中需要金融支持;而银行出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风险考虑,惜贷、慎贷、抽贷,银企双方打成了供需的“死结”。

这个“结”不打开,就好比两个人绑在一根绳上,而各自前行的方向又不一致,互相制约,磕磕绊绊。资金不流动,就是一潭死水,无法产生双赢效益,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为了简明扼要说明问题,我们基于事实,不妨假设一个场景,通过中间人撮合,银行和企业坐在谈判桌上进行辩论。

——企业说,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我们眼前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但是从长远看,有色金属基本面仍然向好,困难是暂时的,因此,现在我们急需外部输血,而且贷款需求量大。

企业还说,贷款大多流向大型企业集团、“铁公基”项目、政府市政开发工程等,有色企业却得不到雨露滋润;银行垂直管理的模式,逐级申报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杂、贷款额度小。

——银行说,金融机构的趋利性自从诞生的那一刻就形成了。银行实行成本、效益、风险考核,银行家在自己任内为了规避风险,肯定会支持大项目、长期项目,确保离任之后,几年都不会发生风险。

银行还说,一些企业缺乏可用于保障还款的现金流,土地、设备要么都已被抵押过,要么手续不全;企业新增贷款时,难以找到规模相当的担保企业;个别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基层分行、支行无权限。

——中间人说,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不了解也是一个硬伤。比如,某家银行到铜冶炼企业实地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看到铜电解车间里没有工人,就狐疑地询问:“你们是不是停产了?”企业负责人急忙指着阴极铜板解释说:“正常生产情况下,不需要工人守在边上,只需要在出铜、设备维修时需要人工。”

中间人还说,同为企业,央企的贷款难度要比民营企业稍小一些;同为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贷款要比四大国有银行容易些。但是,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贷款利率高,周期短,甚至批下贷款后,只给一部分现金,其余的都给承兑汇票,企业还必须贴息,额外支付融资成本。

谈判还是处于僵持状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不过,透过激烈的辩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贷款难有两个原因,一是产能过剩背景下,有色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二是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准入越来越严,风险识别越来越谨慎。用更简单粗暴的语言来说,就是企业挣钱,银行就给贷,企业亏钱,银行不贷。

呼唤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不可否认,政府对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很重视,在前面提及的实际案例中,当地政府也曾努力协调银企关系,但是,政府却无法过多干预商业银行的行为,只能是规则的引导者、仲裁者、监督者。靠企业自身再造竞争优势,实现体内血液的良性循环,显然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就好比一个人拽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提起来一样。让银行开放贷款通道,在现行的风险考核机制下,估计信贷人员全部都辞职回家了。

在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如果不尽快解决,矛盾堆积到一定程度,银企双方将两败俱伤。

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单靠银行或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奏效的。这事好比相亲,并不是男女对上眼就立马扯证结婚,要综合考虑双方父母意见、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中央政策、地方政府、银行、企业、供求市场、改革创新等等,需要全社会联动起来,进行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政府要做破冰领航者

在解决有色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上,各级政府必须首当其冲,指引好方向,分具体情况给予宏观政策支持。

对于技术工艺先进、产品适销对路、管理规范有序、用工人数多、财政贡献大、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型有色国企,此时正处于艰难爬坡阶段,政府要力推混合所有制,或实施兼并重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推选员工持股试点。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据统计,目前25个省份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多数地区的方案提出将探索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比如,甘肃省提出,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省属国有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员工投入真金白银,企业增加资本金规模。必须注意的是,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必须试点先行,且行且探,谨慎推进。

对于有色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需求量不大,从商业银行无法获得贷款时,政府就要适度放宽民营银行的审批设立政策。

去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2015年6月26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即日起,银监会将正式受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设银行的申请,银监会将推行限时审批制度;民营银行将实施属地监管,其筹建申请受理权和获准开业审批权将下放至地方银监局,但其他环节仍然由银监会把关。

2016年3月8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银监会关于民营银行方面的工作进展很顺利,不久将会有新一批民营银行进入批设阶段。曹宇说,先前第一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目前资产还不到800亿元,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资产质量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不好的状况。(见表1)。

表1 目前开业的5家民营银行基本情况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金龙铜管集团董事长李长杰在提案中建议,要及时把握政策机遇,设立省级民营银行——中州发展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由民营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投入,接受国家银监会监管。李长杰说,国有大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浮在面上,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沉在底层,设立民营银行可以解决中间的“断层现象”,同时可以发挥灵活的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化解民间资本潜藏的“地下金融”、“非法金融”等风险,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技术工艺处于中下游水平、原料和用户两头在外、产能过剩严重、资不抵债的“僵尸型”企业,要坚决去产能。对待这类企业,政府在处理时不能缩手缩脚,应该壮士断腕,大胆关停,确保彻底干净。

今年两会中,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钢铁、煤炭等行业的职工分流安置。政府工作报告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有色金属行业,但是应该参照钢铁、煤炭行业的去产能方案,由国家对“去产能”的有色金属企业进行奖补。

商业银行:思维必须要变

对待产能确实需要保留的企业,银行要把这类企业当成“铁公基”项目,对期限短的流资一定要支持,助力其半坡起步,同时要进行必要的资金封闭性监管,保证资金安全,防范风险,达到政府安心、银行放心、企业用心这种状态,也可以考虑发债融资、银行债转股等方式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

另外,有财经专家针对商业银行自身运行体系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优化贷款结构。对待国企和民企、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要“一碗水端平”,改变长期以来只向央企集团、大项目、大资产融资贷款的倾向,增加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贷款,创造平等的融资条件。其次,要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一对一”便捷服务。第三,要科学制定不良贷款追究制度,解决基层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不必要的慎贷惜贷心理。

企业:规范运行,严守信用

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要把融资信誉放在首要位置,任何时候都要守信用;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风险研判和控制,挖掘自身资金潜力,建立起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向银行定期公开信息。

遗憾的是,上述要求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做到。记者曾听到一个案例,某有色金属企业向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用途是加工产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下来之后,企业把这笔钱投入了短期无法见效的矿山资源并购项目上,令银行很不爽。还有,各企业财务人员多种多样的“做账”方式……

有色金属产业担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和材料供给,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之一,人们把有色行业与钢铁、煤炭等产业捆绑在一起,简单地冠名为“产能过剩”,于是纷纷离弃,不免让人寒心。今天我们呈现有色企业群体的内外交困和艰难挣扎,试图为企业呼吁。

不得不说的是,在中国,受经济体制、管理机制、干部任用、责任追究等综合因素影响,“贷款难”的成因和解决途径十分复杂。由于触及中国金融体制转型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解决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理解和长期努力,才能打开资金的枷锁,摆脱资金的焦虑。

猜你喜欢

金龙贷款银行
江西银行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记忆银行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金龙“入围”之道
旧信封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