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千年问“贵姓”·五常米香,穗月无双

2016-01-21

妇女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韩氏宁安贵姓

又至年终岁尾,隆冬时节,在本该天寒地冻的黑龙江,却有一个地方下起了雨——这就是牡丹江。驱车前往牡丹江附近的宁安城,偶然的冬雨滴落,令行程减慢,恰好给了故事滋生的时间。不论是雨打芭蕉还是雨打车窗,都是适合讲故事的基调,于是我听到了一则关于追索自己家族“贵姓”的故事。

讲故事的是当地的一位同行者,他姓朱,他讲述得平静,我却听得如雷贯耳。

原来,在宁安城住着很多姓朱的人家,他们一直对自己的祖先和家族身世有着种种疑问。于是,从1962年起,这个家族的一些人就试图拨开历史迷雾,在岁月的长河中打捞些记忆的碎片,不间断地寻根问祖。终于,这个举动断断续续经过50多年时间里在两代人手中完成,2013年宁安城的朱姓家族宣布寻祖归宗工作结束,接谱还乡,确定了这样一件事:

宁古塔朱氏家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其始祖朱议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第十世孙。

为我们讲述的人说,在50余年的漫长的考证过程中,朱氏族谱几经藏匿与搬迁,族群中,有人为了保住家谱甚至辞官自愿落入民间;有人曾在危急时刻,将珍贵的家谱举过头顶趟过冰河,遍寻山洞为那些珍贵的记录寻一个临时安身之地。当历史的硝烟散尽,在朱氏家族流放宁古塔350周年时,这个寻祖归宗、接谱还乡的壮举终于完成。

近年来,民间悄然兴起认祖归宗热,一档叫《客从何处来》的电视节目,聚集了陈冲、易中天、马未都、曾宝仪、阿丘等5位名人寻访海内外数十个地方,探究各自家族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私家历史”,阐述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更是带动了民间续家谱追寻自家祖先遗迹的风潮。

还有的姓氏族群不但讲故事,还一起做事情。

在哈尔滨老道外有一个挂着“韩氏宗谱馆”的地方,是哈尔滨的韩姓后裔们建立的家族纪念馆。他们还有自己的韩氏春秋网站。按韩氏家谱记载,韩氏至今繁衍96代,近年来通过联谱统宗,汇集了现存的全国675个村镇的韩氏家谱,统一字辈,根据韩氏春秋网站里的《韩姓后裔繁衍世代对照表》和《韩姓字辈谱续表》出版的总谱,让韩氏子孙后辈排列有序,世代清楚,方便交往,增进血缘亲情。他们甚至建立了自己的韩氏宗亲品牌,特别冠名的韩氏大米和白酒,搭建起了一个经济平台。

普通人,也许完不成修撰家谱的大任,如果有空闲,上溯几代了解一下自家的来龙去脉也是很有分量的事情。在寻亲访友的过程中,能触摸到家族的血脉,听到些许跟自己血缘相关的故事,找到些许跟家族兴衰更迭相关联的时间节点,有这一眼回望,我们再往前奔生活的心情也许不一样了呢。

五常米香,穗月无双

从哈尔滨一直往南,驱车两小时就是五常。再往前走就出了省,属于吉林界了。

五常三面环山,有几条大河,每年140天的生长期,让这里成为优质大米的产地。自1835年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在这里播种水稻,至今180年过去,就因为有这山这水这阳光,还有那些勤奋的、读得懂这片土地习性的农人,才种出来曾经的皇室御米。如今享誉国内外的五常大米。

五常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牤牛河和拉林河沿岸,面积209.8万亩。李玉双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00多亩稻田地,就在这一区域内。这里的黑土厚度达两米,所含有机物高达10%以上。年过六旬的李玉双是当地有名的水稻大王。老李种了半辈子水稻,摸索了半辈子总结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几年前他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自家产大米的商标,又注册成立了水稻生产合作社,把他从18岁开始就一点点拥有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合作社其他农户。在李玉双的粮仓里,他抓一把稻花香米在手心,从窗口投射进来的阳光打在米粒上,自然的米香中,我竟然看到晶莹剔透如碎玉一样的大米。

一种2.5公斤包装的李玉双牌富硒大米,牛皮纸包装,每袋都非常贴心的有一个方便带走的提梁。仔细看,别致的提梁是稻草编成的。老李说,原本设计的这个提梁是竹制,我想稻米之乡有现成的稻草,用大米产地的材料不是更有意思!他让人收集田里的稻草,草编提梁,把这活计给村里的女人和孩子做,编制一个提梁可以赚8分钱。于是,这个别致的大米包装就有了这样美美的乡土气息。

五常大米受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干物质积累多,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水稻成熟期时昼夜温差大,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

编辑/桃木

猜你喜欢

韩氏宁安贵姓
GLOBAL INSTABILITY OF MULTI-DIMENSIONAL PLANE SHOCKS FOR ISOTHERMAL FLOW*
做家务
看人下菜碟
这两个姓为何不说“免贵”
回复姓氏为什么要免贵?
宁安高铁对池州市居民出游行为影响研究
旧山翠竹老,与君共白头
宁安城际动走线地面列控系统适应性修改分析
旧山翠竹老,与君共白头
宁安高铁开通倒计时 每天试运行20对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