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016-01-20王秀清
王秀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76-01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主要表现在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应用题的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每道题的特点,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不拘常规,向不同方向作各种推测想象,灵活地去思考问题,多角度地挖掘知识内涵,使知识与能力并进。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问题发散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补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问题发散。
如:大牛20头,小牛15头, ?
(1)大牛、小牛共多少头?
(2)大牛比小牛多几头?
(3)小牛比大牛少几头?
(4)大牛去掉几头和小牛同样多?
(5)小牛添上几头和大牛同样多?
2.条件发散
如“同学们种树,李伟种12棵,王红比李伟少种4棵,俩人一共种多少棵?”引导学生把“王红比李伟少种4棵”這个条件变为:
(1)比王红多种4棵。(2)比王红少种4棵。
(3)是王红的3倍。(4)王红比李伟多种4棵。
3.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内容,是拓宽学生思维品质的高水平的智力活。这里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出发,选取不同的条件组合,探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一题多解。同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有繁简之分,而简便的方法往往思维概括性强,难度大,一题多解可以从中选取简便解法,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发展。
例如: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15,第二天工作效率提高了25%,比第一天多修了15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解法一:
(1)第二天修的占全部的几分之几?4/15×(1+25%)=1/3
(2)这条路共有多少米?15÷(1/3—4/15)=225(米)
(3)第二天修了多少米?225×1/3=75(米)
解法二:
(1)第一天修了多少米?15÷25%=60(米)
(2)第二天修了多少米?60×(1+25%)=75(米)
解法三:
15÷25%+15=75(米)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各自理解的程度和水平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进行解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通过补充例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材中安排简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提高运算能力。但教材只讲基本方法,而不讲特殊方法,学生计算时往往只会套用模式,这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完例题后,我又补充了这样一道例题:“144×11÷12”。学生们依然不假思索地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此,我告诉学生:根据算理,有些题是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这样可以达到简算的目的。上题课变为“144÷12×11”的方法计算。随后,在上一题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下面两道题“125×8÷125×8”和“84×34÷17”。学生根据提示很快就能做出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同级运算中数字可以“抱”着符号跑。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能够变通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总之,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继续做出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