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1-20郭利平
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郭利平a,b
(中原工学院 a.经济管理学院; b.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州 450007)
摘要:临空产业集群是基于航空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体,是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和经济增长核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成立给河南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临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对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和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主要的临空产业集群典型模式进行了阐述,对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临空经济;产业集群;模式;路径
收稿日期:2014-09-06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1047)
作者简介:郭利平(1970-),男,河北宣化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
文章编号:1671-6906(2015)02-0040-05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6906.2015.02.009
Abstract: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Zhengzhou Airport industrial cluster and spatial layout, and then typical patterns of ma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irport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described, and the path selection of Zhengzhou air industrial clusters is studied. Finally th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of Zhengzhou airport industry cluster are put forward.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航空运输和航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而临空产业集群则成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空间组织模式之一。临空产业集群是指航空物流相关产业或依赖于航空运输的产业在临空经济区或其周边辐射区内形成的产业集聚体。临空产业集群不仅包括航空运输和航空制造业,也包括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培训、教育、文化、法律、金融等中介机构。临空产业集群主要以出口型为主,带动城市和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我国航空运输和物流的迅猛发展,在一些大型枢纽航空港附近地区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临空产业集群[1]。
较早对临空产业集群进行研究的是卡萨达,他最先提出了航空大都市的概念模型。卡萨达认为机场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业相关的产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出现了新型的航空大都市[2]。曹允春对国内临空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先后发表多篇文章探讨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的机制和竞争力问题[3]。王巧义则通过国内外临空经济的对比,阐明临空产业集群主要有政府跟进型、政府推动型和政府市场互动型三种发展模式[4]。张占仓通过对郑州航空港建设的历史发展回顾,对未来的郑州航空港提出了战略思考,认为郑州可以建设成航空货运中心和以智能手机为主的航空都市区[5]。
临空产业集群的研究刚刚兴起,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点,也是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将临空经济和产业集群结合起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针对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1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
1.1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是以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是郑州朝着国际性综合物流区、国际化陆港城市、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郑州临空产业集群是以郑州航空港为主要依托,以航空保税物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集聚体。
目前,郑州临空型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与2012年相比,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75%;进出口总额达到350亿美元,增长25%;政府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高达106%;工业总产值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实现1 836亿元,增长45%,其中高端制造业居于突出地位,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超过1 600亿元。同时,航空运输产业集群也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7月,共有37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其中客运航空公司23家,开通客运航线120条,其中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货运航空公司14家,开通货运航线23条,其中国际地区货运航线19条;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3个,其中国际货运通航城市达24个,全货机周航班量80余班,位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2013年完成货邮吞吐量25.57万吨,同比增长69.13%,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第1位。2014年上半年货运总量排名超过厦门、昆明、重庆、南京,由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8位[6]。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国际最具成长力的机场之一,日趋增强的物流吸纳和扩散功能,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创造了潜在的可能性。
1.2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积极构建以“一核两区”为框架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以临空产业为核心,兼具产业聚集、科技创新、物流辐射、招商引资的新型集聚区,现今已经形成三大临空产业集群。
(1)航空物流产业集群。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机场及其周边核心区域,建设空港服务区、航空物流区、综合保税区,建设陆空联运集疏中心等设施,重点布局发展航空运输、航空航材制造维修、保税加工、航空物流、大宗商品展示交易等产业。
(2)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位于航空港南侧,具体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建设航空科技转化基地和航空偏好型产业发展区,着力发展通用航空设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3)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位于航空港北侧,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建设高端商务商贸区、科技研发区、高端居住功能园区,主要围绕绿色廊道和南水北调生态水系进行布局,重点发展航空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健康休闲等新兴产业。
2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实施路径
由于区域发展的特殊性、临空经济区的差异性,各地临空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如何选择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需要比较国内外不同的发展模式,而这些模式的最终选择必须根据临空经济的具体态势而定。
2.1国外临空产业集群运作模式
国外典型的临空产业集群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美国孟菲斯机场临空型产业集群。孟菲斯是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孟菲斯机场依托美国联邦快递而成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形成了以航空物流业为主要核心的临空集聚区。孟菲斯不仅拥有世界领先的货运市场、美国第四大内河港、7条国家及洲际高速公路,还拥有5个一级铁路企业和大量物流服务企业,这些条件能够为企业提供低廉的运营成本和更加灵活的企业运作。孟菲斯机场产业集群是现代典型的物流型临空产业集聚区。
(2)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临空型产业集群。德国是全球主要的机械设备出口国,正是因为法兰克福机场拥有高效的配送系统和遍及全球的空中网络运输,才使德国制造的机械设备在全球各地得到快速的配件供应。法兰克福机场不仅拥有发达的航空网络,还实现了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与机场的衔接,使机场成为高效的综合性交通枢纽[7]。法兰克福机场产业集群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型临空产业集聚区。
(3)韩国仁川机场临空型产业集群。仁川机场临空产业集群由永宗岛、松岛和青螺岛三个岛屿组成,具有鲜明的娱乐、休闲、度假的特点。集群内设立的金融、物流、贸易等产业也是在休闲、旅游等环境下逐步发展壮大的。仁川机场产业集群是以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临空型产业集聚区。
(4)荷兰史基浦机场临空产业集群。史基浦机场是世界上最早规划航空城的机场,规划理念是“都市有什么,机场就有什么”。史基浦机场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区,集商务运营、产品开发、产品销售、高新技术研发、现代物流产业为一体,还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同时,集群还带动了区域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是机场与城市相互融合的航空都市型产业集聚区。
2.2国内临空产业集群主要发展模式
国内各地由于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临空产业集群形成了以下主要几种模式:
(1)多种产业并进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以大型机场为中心,从区域内现有产业遴选出具有良好前景并能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重新划定产业功能区,并对机场周边已有的产业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形成多产业主导、产业前后向紧密关联的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临空产业集群具有功能多元化、产业规模化和空间城市化的特征。这种发展模式比较适合于依托大型枢纽机场构建的临空集聚区。首都机场为中心的北京顺义临空产业集群、虹桥机场为核心的上海虹桥临空产业集群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2)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大型航空枢纽为中心,依托航空运输业,在机场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公共仓储、现代物流、通信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娱乐、会议展览、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产业集群和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产业集群基本上属于此类模式。
(3)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航空产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航空制造业,主要制造和加工航空电子仪器、航空零部件,是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现代高端制造业; 另一类是航空运输服务产业,主要是机场周边的基地航空公司、维修公司、配餐公司等提供的各种服务。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的航空产业集群、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飞机维修产业集群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4)以高附加值消费产品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高科技电子产品、软件、电脑芯片、生物医药等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体积小、重量轻、交货期短、市场灵敏度高的特点。这类产品运输成本较低,航空运输业能充分满足这类企业的要求。成都双流机场产业集群基本上属于此类模式。
2.3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选择
就目前的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多样化,但政府与市场在其中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临空产业集群是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有些则是政府居于主导地位,还有一些是政府和市场发挥双驱动引擎作用。
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围绕机场展开的。199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通航。2007年10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为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区。富士康郑州科技园项目于2010年9月16日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工奠基。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1年4月,根据中央编办批复,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区)管理委员会。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以郑州航空港为主体,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关联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主要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主要突破口,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至此,郑州临空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规模(见图1)。从发展历程看,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一定偶然性。集群的形成具有双驱动性质,一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推进,利用郑州的特殊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便利条件,出台许多优惠措施,保证了临空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是富士康企业的驱动效应。尽管2010年之前,政府设立了郑州航空港区,但发展并不顺利,而富士康2010年的入驻,引进了高端智能制造业,继而吸引大量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并吸引了大规模国际国内投资,最终形成了临空产业集群的雏形。
图1 郑州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临空产业集群主要有四种发展模式,而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并不完全是四种模式的复制,而是开创了崭新的混合模式,这一产业集群模式是临空经济的路径发展新方向。最初共有27个省(市、区)的51个城市先后共提出了54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涉及51个机场,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参与竞争,但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首个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落户郑州。这一模式我们可以命名为“郑州模式”。“郑州模式”即利用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为主线,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航空货运为重要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先进服务业,实现城市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形成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最初并没有太多相关制造业发展,2010年富士康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入驻航空港区,驱动临空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目前,以高端制造业为先导、以航空物流产业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三大产业集群正迅速形成。
(1)以智能手机、生物制药、精密仪器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智能手机为首的高端制造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以富士康、中兴、华为、天宇为龙头,数百家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在航空港实验区,已经形成全球重要的高端智能手机制造基地。建起了集手机研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软件开发与产品设计、手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已经融入全球手机产业链分工体系。台湾友嘉实业集团、台达电子、三宝集团、正威集团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半导体全产业链产业园等相继落户实验区,形成全产业链精密机械制造基地。上海锐珂医疗、中国远大集团、上海坤爱、苏州艾隆、中科干细胞等一大批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项目相继落户。同时,政府正着力打造以智能终端、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新型显示、云计算、大数据为主的高端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以中转物流、快递物流、特色物流以及物流配套为主的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渐成气候。航空物流产业集群主要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际中转物流。加强与国外枢纽机场口岸合作,建设空空联运体系和国际中转货物监管设施,重点发展中转业务,建设世界航空货运枢纽。第二,航空快递物流。重点支持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把郑州建设成全国航空快递转运中心。第三,特色产品物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食品、时装、药品、花卉等特色产品物流,建设全球重要的交易展示中心和国内贸易集散中心。第四,航空物流配套服务。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服务企业,并帮助他们设立机构、拓展业务,完善分拨转运、仓储配送、交易展示、加工等功能。普洛斯三菱商事物流产业园、传化物流、华彬集团通航产业园、穆尼飞机制造等航空物流项目相继牵手实验区,打造全球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UPS、联邦快递、德国DHL和国内著名的申通、圆通、汇通、韵达等物流企业相继入驻航空港。同时,航空港还完成了对世界全货运航空巨头卢森堡货运航空的收购,国际货运配套体系正在形成。
(3)打造以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和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主要集中建设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目前,航空港基本形成了外包产业园、冯庄文化公园、航空教育城、航空金融商务中心、北部教育医疗次中心、全球航空贸易发展论坛等高端现代服务业。2013年,总投资55亿元的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签约落户实验区。配套的智选假日酒店、正弘中央公园、豫发大运城等城市综合服务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3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尽管航空港临空产业集群规模初步形成,但人才引进匮乏、产业链不完善、行政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如果要打造出口型临空经济产业集群,必须实施一些新政策。
3.1加大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获取国家更大支持
任何一个开发区和保税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为保证航空港区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政府要采取以下财税优惠政策。首先,河南省政府应在10年内,对航空港区实行地方收入全留的财政激励政策,按财政体制要求集中实验区的全部收入补助给实验区,由实验区按规定统筹统一使用;并在10年内,进一步加强通检报关等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投融资公司参与实验区建设。其次,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32号)文件的规定,中央财政应将实验区纳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范围,每年对实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第三,中央财政在机场建设、城际铁路、电子口岸、物流商贸、综合交通枢纽等软硬件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方面给予实验区适当倾斜。第四,国家财政部应每年增发一定额度的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债券资金适当向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倾斜。第五,实行差别性的财税金融政策,并重点遴选空港产业,优化投资环境,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引进高端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吸引更多跨国公司进驻和航空基地公司建立。
3.2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制定相应的外资吸引政策
航空港区出口临空型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选择的产业是高时效、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产业。主导优势产业应该有三类:一是航空物流业,主要包括国际中转物流、航空快递物流和国际物流配套服务;二是高端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航材制造维修以及航空配套服务;三是现代服务业,包括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以及服务外包。对于进驻企业,要设置较高门槛,阻止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污染小企业进入,净化产业集群环境。航空港经济的核心是把供应链上更多的环节吸引过来,让它在这里扎根,永驻港区,利用港区优势发展,也带动港区发展。针对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间联系松散问题,政府应在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思路下设计外资吸引政策,重点吸引那些具备规模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及配套协作功能的重大项目进入,并促进集群内中间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形成,促进区内企业的快速衍生。
3.3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更为宽松有力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
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是实验区的主要特色,建设高端临空智能产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因此,对各行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懂专业技术的高端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地区间的人才交流或建立特定方面的人才库,形成区域间、产业间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流动机制。通过实施更为宽松有力的人才激励政策,从世界各地吸引高端人才。制定引进高级人才的范围和标准,对高级人才来实验区后的安家费、补偿费和其他补贴给予免征或减征个人所得税。出台高级人才通讯补贴和交通补贴标准,允许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3.4继续申报自贸区,争取郑州自由贸易区早日获批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全国迅速掀起“自贸区”申报热潮。目前,郑州也正式提出自由贸易区的申请,并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在现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基础上建设郑州自贸区;第二种方案是将郑州郑东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以及郑州的几个重点产业集群联合组建郑州自由贸易区;第三种方案是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5个市联合组建大自由贸易区,此外成立洛阳自贸区和开封自贸区。因为上海自由贸易区只有120.72平方公里,正处于实验阶段,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是上海自贸区的3.44倍,所以本文认为,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基础上申报中国(郑州)自由贸易区是最合适的,也就是第一种方案最符合现实。中国(郑州)自由贸易区应以郑州航空港区为载体,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区域,以电子设备、生物制药、粮食和食品国际贸易为产业支点,形成区域性、专业性和内陆型为主的特色自贸区。
3.5打造先进的保税物流中心,为建设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平台
实验区依托新郑国际机场和富士康产业链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迄今为止进展缓慢。实验区真正缺乏的是一个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的出口加工、口岸贸易、物流保税、转口贸易、保税展示、设备租赁等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在综合保税区打造一个先进的保税物流中心,可以快速整合以上各种功能,将实验区和全球经济连为一体,奠定“大出大进”的经济贸易格局,为打造出口型临空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群的评估分析[J].软科学,2008(3):41-45.
[2]John Kasarda,Greg Lindsay.Aerotropolis:The Way We’ll Live Next[M]. 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1.
[3]曹允春. 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J]. 城市观察, 2013(2):5-9.
[4]王巧义. 临空产业集群实施路径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4(3):93-96.
[5]张占仓. 郑州建设国际航空港的历史趋势与战略方向[J]. 区域经济评论, 2013(3):142-144.
[6]葛春景, 郝珍珍. 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 2013(3):59-63.
[7]张雅平, 冯怡瑞. 郑州机场货物进出口零等待,货运总量全国前十[N]. 东方今报,2014-08-06(03).
(责任编辑:张同学)
Study 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bout
Zhengzhou Airport Industry Clusters
GUO Li-ping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7, China)
Key words:airport economy; indutrial cluaters; patter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