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6-01-20吕丽梅

关键词:脑血管显著性高血压

李 霞,赵 强,吕丽梅

(1.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100;2.山东省安丘市白芬子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2100)

综合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李 霞1,赵 强2,吕丽梅1

(1.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 262100;2.山东省安丘市白芬子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210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综合护理;高血压性脑血管;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高血压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脑实质出血,又称为脑溢血,主要在50周岁以上人群发生,大部分属于严重性疾病,预后较差,具有较高死亡率。除开展配合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功能锻炼,给予健康指导,避免发生再次脑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其中36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9.3岁,高血压病程4~35a,平均病程10.4a。经过CT诊断:18例嗜睡、9例浅昏迷、5例深昏迷、3例瞳孔散大。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8.6岁,高血压病程5~34a,平均病程10.9a。经过CT诊断:17例嗜睡、10例浅昏迷、4例深昏迷、4例瞳孔散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一,基础护理。对于体温较高患者,选择冰帽、冰块,给予物理降温,减少颅内压、脑代谢。对于重症出血致昏迷患者,确保呼吸道通畅,选择仰卧位,清除呕吐物,避免窒息,分析呕吐物颜色和性质,仔细做好记录。保持低流量吸氧,对于尿潴留和尿失禁患者,严格无菌操作,给予留置导尿,选择碘伏消毒尿道口,确保会阴部清洁。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避免逆流感染,间隔四小时放一次尿,锻炼膀胱功能。对于无法进食患者,选择中药、生理盐水,给予口腔护理;其二,心理护理。对于肢体瘫痪和失语患者,因缺乏高血压脑血管病的知识,容易出现悲观、焦虑情况,护理人员应注意关心患者,加强和患者交谈,安慰患者,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向患者、家属讲解脑出血原因,宣教预防方法;其三,功能锻炼。对于高血压性脑血管疾病,必须及早开展功能锻炼。在急救期时,主要是预防为主,开展站立、行走等功能锻炼。首先在床上锻炼,主要是躯干、翻身等活动,在恢复期时,开展行走锻炼,每天站立10 min后,没有疲劳感,开始步行;其四,饮食护理。对于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必须注意低脂肪和低盐摄入,对于食欲不佳患者,可选择少食多餐方式,多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避免便秘。定期检测血压,持续使用降压药物,直到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禁止自行停药,必须咨询医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过治疗后,研究组25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97.2%。对照组15例治愈、10例好转、11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69.4%。研究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要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危重性疾病,该疾病护理工作十分繁重、复杂,对患者生存有着严重影响。在护理过程中,要求熟练过硬技术,较高责任感,严格监测患者病情状况变化,重视生命体征观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避免并发症发生,促使机体功能恢复,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降低病残率。因此,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必须做到劳逸结合,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降压药物使用,对血压进行定期监测,减少脑出血发生率。

在本组实验中,两组患者经过护理,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7.2%,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69.4%,研究组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要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高血压性脑血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蔺 梅,王静波,高咏红.高血压性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后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08).

[2] 赵淑云,张丽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04).

[3] 高血压患者妊娠时的处理[J].钱文琪,戚文航.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07).

[4] 张月娥,崔伟锋.心脏彩超应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04).

[5] 乔小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04).

[6] 杨栋梁,刘红艳,赖碧玉,卢俊英,彭旭红.高血压伴发脑微出血的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0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30.107.01

猜你喜欢

脑血管显著性高血压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全国高血压日》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