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探究
2016-01-20连旭丽
连旭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福建 厦门 361000)
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探究
连旭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 探讨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CT种植治疗,另33例为研究组给予CBCT三维成像技术种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与手术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术中应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后,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
CBCT三维成像技术;口腔种植术;应用效果
口腔种植术为修复牙列缺失的主要手段,修复效果良好,术中,需要对术区、植入骨量、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提升修复的效果,采用传统CT扫描定位时,定位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口腔种植术中越来越多的应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效果良好,本研究采用口腔种植术治疗牙列缺失患者时,在术中应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 料 及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9例;年龄23~49岁,平均(33.9±2.8)岁;后牙缺失35例,前牙缺失31例。纳入标准:(1)均采用口腔种植术治疗;(2)术前均接受常规检查。随机抽取33例为对照组,另33例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CBCT三维成像技术种植治疗,CBCT机型号为芬兰Planmeca ProMax 3D,分析软件为牙科临床软件,实现数字化影像学处理。术前,首先测定重要解剖位置,比如颌骨,建立这些部位的三维立体图像,对术区进行准确的定位;接着测定种植区骨密度,将种植信息准确获取,降低骨密度过低对手术成功性的影响。检测所有的CBCT影响,之后重建上下颌骨结构,在该结构中,所构成的平面比较多,比如矢状面、冠状面等,同时,还需要重建序列纵断面及曲面体层视图,在影响图中,将种植体植入时的深度、大小、位置拟定出来后,如患者种植体周围的骨量比较少,可进行骨量增植,保证牙槽骨的丰满程度足够,提升手术成功率。数据交换时采用国际医学影像传输标准进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种植治疗,治疗方法与应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时的方法相同,不同的时CT扫描后的图像为二维图像。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中手术成功的例数,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成功率与手术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33例患者中,手术成功31例,成功率93.9%,对手术满意32例,满意率96.9%;对照组33例患者中,手术成功25例,成功率75.8%,对手术满意25例,满意率75.8%。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与手术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1.9±5.1)min、(4.8±0.9)ml,对照组分别为(31.7±5.9)min、(13.8±1.5)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牙列缺失,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口腔种植术前,需要全面、准确的了解颌骨的情况,据此选择种植体,保证种植体与患者相适应,牙齿拔除后,牙槽骨的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种植初期,影响种植体稳定性及手术成功性的因素包含三个方面:(1)牙槽骨骨量:此因素为关键性的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牙槽骨的骨量过少时,手术失败风险增加;(2)牙槽骨质量:术前,需要对种植部位的颌骨条件进行准确的评估,当颌骨的骨质相对比较好时,可进行口腔种植术,但当骨密度值比较低时,则不适宜进行口腔种植术;(3)余留牙因素:牙齿拔除后,会改变牙槽嵴的形态,同时,颌间距离与牙间距离也会存在潜在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可利用的骨组织被侵占,牙齿无对颌牙时,继续萌出伸长的趋势存在,同一牙弓内部,萌出伸长的方向为缺牙区域,而且牙根会有所迁移,导致种植体可用空间被侵占[1]。
应用口腔种植术修复牙列缺失前,需要准确的对术区等相关的种植信息进行准确的定位,应用传统的传统的CT进行扫描时,所得的图像为二维图像,分析与掌握种植相关信息时准确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而在应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后,可提升定位的准确性,提升手术的效果,与传统扇形CT扫描相比,CBCT技术具备比较多的优点:CBCT具备极低的射线量,相当于传统CT射线量的1/30~40;具备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应用于口腔科时,便利性非常强;轴向位图像的清晰度非常高;口腔常规检查中,可将此项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操作简单,购买费用相对比较少,且维护方便[3]。
在口腔种植术中,通过CBCT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可通过三维影像图准确的评估种植区骨密度、骨量的高度等,利用数据测量值最大限度的进行评估,可避免骨量不足对手术的影响,提高手术成功率。应用CBCT机检查时,仪器自身的精密度非常好,同时,对切面间的步幅进行调节后,正交切面模板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再经过电脑,自动重建出三维图像,而且可以观察扫描范围内所有方面及层面的图像[4]。医生在正式进行口腔种植术操作之前,可利用CBCT技术,对种植体的植入进行模拟,包含种植体的类型、直径等,之后对模拟结果进行仔细的观察及分析,将种植体植入的最佳位点、路径、深度等参数进行确定,提升口腔修复的效果,提高患者口腔牙齿的美观度。采用染色通路标记下颌神经管,并标识在三维图像中,便于医生对下颌骨的可用骨量进行立体的观察与测量,提高观察与测量的准确性[5]。此外,测量线距与角度时,也可以提高准确性,数据获取后,并不会存在放大与变形的问题,轴向位、冠状位、矢状位的图像重建工作可自动完成。最后,医生科学、有效的分析相关的数据,用以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手术的效果,促进手术成功,将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害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等重要解剖部位的问题避免,避免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在本研究中,医院所接收的采用口腔种植术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术中应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及传统扇形CT扫描,经过观察及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这说明,口腔种植术中应用CBCT三维重建技术后,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口腔种植术治疗牙列缺失患者时,通过CB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可准确的对术区进行定位,并掌握种植区骨量情况,降低牙槽骨骨量对手术的影响,提高手术成功率,且CBCT技术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
[1]李一新,梁健东,余敏祥.CBCT三维成像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17(04):413-414.
[2]王艳,李均,陈兆学,等.CBCT在口腔三维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23(02):4008-4011.
[3]柳忠豪.CBCT在口腔种植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3,11(02):59.
[4]吴豪阳,李庆宾,霍蓓蓓.CBCT三维成像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1,21(01):49-50.
[5]王梦梦.缺牙区种植相关骨组织因素的CBCT测量与分析[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5:10-14.
连旭丽(1977-),汉组,本科学历,主治医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影像学。就职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