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众筹拍片

2016-01-20

数码影像时代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投资商众筹资助

有专业大数据公司统计,每人每天平均要翻看手机150次,平均每6.5分钟一次。要是把这种频率放在“集资”拍微电影上,不得不说是个绝妙的好办法。

前段时间有一个大四的学生耍拍摄一部剧情片来做毕业作品。剧本完成后计算了一下成本,需要5500元。她向学校申请,但没有获得通过;而后向家里要钱,得到了1000元的资助。那么另外4500元怎么办呢?于是她把剧本梗概发到了“朋友圈”里,希望朋友同学能够帮助她找一找“投资商”。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不到半天时间,她13个朋友圈中的377人,有24人为她“投资”了6100元。最多的750元,最少的20元。还有7位同学对她的剧本提出了修改意见。在这些人中没有一位朋友帮助她寻找到“投资商”,都是自掏腰包。这件事情的结果令所有人惊讶,于是笔者悟出了一个词语——微资助。

说真的,5500元的制作费实在不能叫做“找投资”,这样的费用作为投资人来说不屑一顾。因为这样的小钱,作为真正的投资商来说,可能连“赞助”都觉得拿不出手,而且投资商是要求有回报的。“朋友圈”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微电影集资的一线“曙光”。不管这种形式,是不是适合每个创作者,但是它确确实实产生了“微资助”现象。

到底什么样的作者才能够拿到“微资助”呢?笔者在几所大学和社会青年人中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同学之间能够拿出200元的占大多数,社会青年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朋友关系”的深浅拿出500——5000元不等。笔者认为下面的几个条件至关重要:

◆朋友关系密切,俗称“铁哥们”,而不是一般的“见面朋友”。

◆剧本质量高或者纪实片策划详实,能够打动普通人。

◆要求资助的费用较低,尽量不要超过2万元。

◆设置一些回馈的条件:比如赞助多少钱是合作拍摄,或者是友情资助等等。

◆节目完成后,要发给资助朋友观看……

“微资助”的出现,的确使我们眼前一亮。我们不知道这种方式能不能解决一些微电影创作的资金问题,但是互联网+的寻找资金模式确实已显现出来。但愿,互联网搭台,能够用社交的方法,借助“朋友圈”的方式进行众筹,让作者释怀,让资助者得到“荣耀”。同时。也希望这能成为今后太学生和社会有志青年“微创作”的资金来源之一。

猜你喜欢

投资商众筹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众筹
反腐败高压下政府、投资商和官员三方博弈关系研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探析
新投资商加入自行车产业集团,欲进军电动自行车市场
新闻众筹初探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