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著作的微信摘编方法
2016-01-19刘四旦
刘四旦
出版社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图书宣传越来越普遍,文摘成了很多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重要内容。
热词:科技著作 微信 摘编方法
在出版社图书宣传的微信公众号中,文摘已然成了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负责的科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sciencepress-cspm),就是以有一定科研背景的用户为目标群体,以“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牌”为准则,从科技学术著作、文章中摘编一些文字,与粉丝们“一起阅读科学!”,这种摘编也是微信文摘现象的有机组成。
本文中的摘编就是基于“摘录+改编”这个概念展开的,大致分摘录、缩编、改编等几个层面。笔者将日常摘编科技文章(著作,全文同)的一些做法加以整理,与同业交流分享。
一、科技著作的摘录
摘录强调的是保持摘选文字的原始性,摘编者在文字上基本不做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一叶知秋。从文章中选择一个独立完整的文字片段,强调故事叙述的完整性。比如摘编自史红帅著《近代西方人视野中的西安城乡景观研究(1840-1949)》一书的《近代西方人视野中的西安人》,摘编自杨华著《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一书的《民间传说中动物群对盐资源的识别》等。
2.管中窥豹。文章有很完整的结构,篇幅较长,只节选文章的部分片段。比如在3.15前后组织的系列“求解食品安全”的微信文章。来源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下“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成果,包括食品添加剂、肉禽蛋行业等五个食品重点行业,每个行业的报告都包括国内外的安全控制技术水平现状与趋势、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中长期发展方向和政策咨询意见。笔者就只抓住“食品安全隐患,比较与借鉴国际质量安全控制经验”这个点进行节选,呈现国内食品现状,剖析根源,找出差距,引发读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索。
二、科技著作的缩编
从书本文字摘编为微信文章,面对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缩小篇幅。真正可以原封不动使用文字的时候并不多,更多的需要从中意的章节中对选定内容进行缩编(即缩写),保留主要内容和形式而使篇幅减少。有以下三种方法。
1.厚此薄彼。保持文章总体的完整性,重点突出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纳米技术的发展远景:美国国家纳米计划(NNI)十年》,摘编自[美]米黑尔·罗科等主编、白春礼等译《面向2020年社会需求的纳米科技研究》一书的综述文章(原文1.5万字),笔者保留“文字摘要”勾勒出了NNI十年的重要成就,重点叙述了NNI在国际范围内发展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以及纳米技术的愿景展望。
2.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地呈现文章精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精美绝伦的西南民族生态画卷》一文摘编自许建初、杨建昆著《西南民族生态绘画:民族视角中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一书,从100余幅来自云南省农村民间画家及爱好者的民族生态绘画作品中精选10多幅,涵盖不同民族、不同阶层角色,展现了西南地区民族民间多姿多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
3.以图代文。《分子植物育种:进展与展望》一文摘编自《分子植物育种》一书,章节原文近2.9万字,是新版图书最精华的所在,缩编时采用以图代文的方式,以8张图表浓缩(替代)了有关文字描述,最后以不到3000字的篇幅呈现了全基因组策略的分子植物育种,作者称“浓缩了全书的精华”。在微信摘编处理过程中,此处的“图”可以用宽泛的概念来对待。比如以专栏(知识点、图书评论、精彩论述、案例、定义等)、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出现,视觉上独立于正文,但依附于正文的存在均可视之为“图”,这样,就可以在摘编过程中摆脱正常行文中逻辑铺垫的羁绊,获得充分的发挥空间。
三、科技著作的改编
把原来的作品加以改编,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摘编方法。
1.锦上添花。以一篇文章为主干,将其他章节相关的文字、图表穿插点缀到对应的段落,依然保持主干文章为主体性、完整性。比如《乐曲·画卷·爱心树——徐文耀眼中的地磁活动性》一文摘编自徐文耀著《地磁活动性概论》一书,以前言为基础,把正文中有关内容(地磁活动性研究的物理图景、地磁活动性研究范围的扩展、地磁活动性研究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知识宝库)以知识专题的形式插入对应于乐曲、画卷、爱心树的段落后,是作者诗意文章的必要补充,加深了读者对地磁活动性这一非大众话题的了解与认识。
2.移花接木。以一篇文章为主干,将书中其他章节的一些精彩文字嫁接到此文中来,就陈述话题给读者更细致深入的展现。《中草药有了“基因身份证”》一文以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为《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一书所作的序为主体,文后增加了“中药材DNA条形码二维码及其使用”(其后穿插一个在线可试验某种中药材DNA二维码的片段)、“未知物种的鉴定”两个专题,既有宏观概述,又有实操见证,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3.众星拱月。按同一话题整合不同图书内容。比如,《传承精神,延续经典——纪念郑国锠院士诞辰100周年》一文中,郑国锠院士传记摘编自《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生物学卷》(第二分册),其余来自于为纪念郑国锠院士诞辰100周年推出的《郑国锠细胞生物学》一书,二合一完整地展现了郑先生的学术精神与成就,完成了“传承精神,延续经典”的主旨诉求。再如《13张地图看懂丝绸之路经济带》一文,摘选自《资源科学》“丝绸之路经济”专栏相关研究的的4篇文章,通过抽取13张地图直观地呈现了学术视域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4.图行天下。好的微信文章是图文并茂的。要充分利用科技著作中的图片资源,文章里面经常出现的图有原理图、流程图、系统框图、实验结果图、照片等。具体形式有:①图说,以图画为主稍加文字说明。比如,《那些“神”一样的典型工程机械设备》,从陈晓东主编《救援装备》一书中选取部分典型工程机械设备图文材料,展现了各式各样不为读者熟知的“神”一样的典型工程机械救援设备,包括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自卸车、消防车等。②图解,以图或其他看得见的表现方法为一个主题所作的说明。比如王浩天、霍海峻《金石匠学:图解文保科技人员如何保护修复司母辛大方鼎》一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所编《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金石匠学之路》中的一篇论文,以司母辛方鼎的保护修复为例,图解从检测分析开始至修复后资料整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精湛技艺诠释了现代考古学对文物保护修复业者须兼具巧匠与科学家之品质要求——“金石匠学”的内涵。③另辟蹊径,挖掘图的最大利用价值。比如摘编自龚子同主编的《中国土壤地理》一书文前彩插的《标尺边的中国土壤》一文,将各类土壤剖面按土壤类型分布进行组织展示,改编成了很好的图文科普。④为文章配好图,有些文章为了增加阅读体验或其他特定的目的,为其配图。比如,为了切合新春喜庆氛围,祝福读者,从詹嘉著《景德镇陶瓷人文景观》一书摘选《装饰的题材》一小节文字并配图形成的《景德镇陶瓷满满的吉祥寓意,送给新春里幸福的你》一文。
5.画龙点睛。起一个吸引眼球但要名副其实的标题。内容好是微信传播之根本,标题也很关键。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用原文的标题,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根据摘编内容重新给它起个标题。书名、前言序、广告词、推荐语、书评都是寻求一个合适标题的相对资源集中的关键处,可以重点关注。有关如何起标题的专论很多,笔者各举正反一例加以说明。《宇宙之大遇上粒子之微》一文摘编自杜东生、杨茂志著《粒子物理导论》一书的后记,非常专业,但也不失可读性。最初标题从文中一句话凝练而来:《联系起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粒子物理》,后编辑提议改为《小粒子和大宇宙》,其后有了这么些版本:《小粒子VS大宇宙》《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宇宙之大遇上粒子之微》,斟酌再三,选定了微信上比较流行的“遇上”体,获得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另有一例,中国营养学会修订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后,既是该书责编也是民进中央出版与传媒工作委员会委员的沈力匀以此为话题有一个提案,我们以《沈力匀:广泛推广<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题在微信发布,效果不是太理想,后来在科学网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你了解多少》发布,被科学网加精推荐。可见一个好的标题对文章有多重要,做一个有科学品格的标题党是必要的。
以上为笔者在微信摘编过程中的一些点滴体会的简单整理,为形象起见分别赋予了一个名称,彼此之间多有交叉重叠,也不同于已有的有关文摘、缩写、扩写、改写的相关论述,这主要源于微信摘编实际操作中各种方法很多时候是组合应用的,也体现了微信图文化摘编的特质要求。
(作者单位系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