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之殇

2016-01-19徐忠良

中国德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原件乾隆帝国家图书馆

徐忠良

今天(10月18日)是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火焚罹难155周年纪念日。

圆明园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开始建设,经过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五帝150余年营建、改建而成,可是在咸丰十年(1860),这座“世界园林之王”惨遭英法联军焚毁。

历史不容忘记!

一、万园之园

“万园之园”是欧洲人对圆明园的称呼。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赐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居住,并亲赐园名——圆明园。雍正元年(1723),圆明园向北扩建,后来建成了圆明园前朝部分的殿宇建筑。之后,圆明园升格为皇帝临朝听政和居住的御苑。据记载,雍正之后的四位皇帝,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不断加长,道光帝有一年在园子里居住了整整364天,圆明园成了紫禁城之外的名副其实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康熙帝晚年忧心皇位传承,曾来圆明园观赏牡丹,胤禛让机敏多才的少年弘历在牡丹台前舞剑吟诗,引起康熙帝关注,弘历得以随侍皇祖三年,后在九十七位皇孙中脱颖而出,是为乾隆帝。圆明园尤其是圆明园中的牡丹台,对于乾隆帝而言是福地,是承恩地,是获得皇权象征,他自然对圆明园具有特别的感情。乾隆帝一继位,就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至乾隆九年(1744),圆明园全部建成。之前一年,和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一起在圆明园如意馆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王至诚给法国巴黎达索先生写了一封长信,非常详尽地描述了圆明园胜景。这封信随后在欧洲引发了中国园林热。欧洲人第一次听说和他们的园林格局、形制不同的中国皇家园林,觉得新奇有趣,纷纷仿建。这是当时中国文化对欧洲主流社会的影响。

乾隆帝内心对皇祖康熙帝极为崇敬,曾说自己做皇帝的年数不能超过皇祖,康熙帝做了61年皇帝,他最多只能做60年皇帝。因此,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就在圆明园东侧建成了预备自己退位后居住的长春园。十一年后,他又在圆明园和长春园的东南角建成了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为万春园)。圆明园和长春园、绮春园排布,呈品字形,又总称为圆明园。圆明三园的总面积达到了350公顷,占地6 000亩,其中水面占到了一半。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园区里,共有3 000幢建筑物,126处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60 000平方米。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超过了紫禁城。

二、《圆明园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是乾隆帝在登基以后,令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参照《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的画法绘制、装裱而成的,历时十二年,是乾隆帝的御制珍宝。学过西洋画的沈源负责画建筑。他以中国传统的建筑结构为基础,借用了西洋画法中的透视技法,在上色和表达明暗时又吸收了很多西方的东西,所以画面非常传真。唐岱负责画山水、画景物。唐岱是宫廷画家,但又接受了文人画的熏陶,所以他画的山水和沈源画的楼阁亭台十分相称。

两位画师花了九年时间,战战兢兢、一丝不苟地绘制了一套工笔彩绘绢本四十景。乾隆九年(1944)圆明园建成时,这套画也几乎同步绘制完成了。乾隆看到这个画之后很满意,就亲自为每幅画配写诗文,然后交给工部尚书汪由敦誊写在绢面上,再交给造办处装裱并加钤御用印鉴,最后装箱后安放在九州清晏奉三无私殿中,以供皇上随时赏阅把玩。

圆明园四十景的名字,一部分是雍正帝时就确定好的,如前朝理政区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等,其他的景名往往二字三字四字不等,是乾隆帝后来统一定为四字景名的。

四十景有五个来源:一是儒家文化,如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万方安和、九州清晏等;二是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如日天琳宇、蓬岛瑶台、方壶胜境等;三是仿建江南风景名胜,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扬州水竹居的水木明瑟,绍兴兰亭曲水流觞的坐石临流,浙江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等;四是仿建古代诗文里面的意境,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春色,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中的夹镜鸣琴,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濂溪乐处;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亲尊祖的景区建筑,如长春仙馆、鸿慈永祜等。

三、马嘎尔尼使华

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帝八十大寿,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勋爵奉英王乔治三世之命带来大批礼品为乾隆帝贺寿,并希望和中国开展正常的经济贸易。那时,欧洲工业革命兴起,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贵族中风行。可是,中国只准许英商和广州十三行做贸易,英国的白银大量支付中国,但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进口英国的货物,所以英国人急着和中国开展正常的货物贸易,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但大清王朝没有认识到中国的农业文明已经遭遇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革命锻造而成的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挑战,还沉浸在天朝上国强大无比的美梦之中,实在看不上英伦三岛的蕞尔小国。清政府不仅敕令马嘎尔尼使团的随团女眷留在天津塘沽港的英国使团舰船上,不得登岸,而且对马嘎尔尼随身带来的1 000多件贺寿礼品也不屑一顾,很多礼物放在圆明园内的库房里并没有拆包,里面就有来复枪和火炮。假如乾隆帝把这个礼包打开,来复枪和火炮都用起来,再仿造成千上万件,说不定后来英法联军打中国就没那么容易了。

英军后来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都和1793年的马嘎尔尼使团有一定的关联。狡猾的马嘎尔尼使团在受到冷遇,没能实现外交使命之后,提出一个要求:让他的使团从天津沿着京杭大运河从浙江宁波出海,以瞻仰天朝上国的威仪。不知就里的乾隆帝慨然应允,并且指派天津道乔人杰和通州协副将王文雄一文一武两位厅级官员全程陪同,直隶总督梁肯堂还在天津运河口设行辕、戏台,礼送马嘎尔尼使团,还特地安排宽敞舒适的中国游船运送使团。英国人通过巡游,特意仔细观察大清河防部队兵营城堡、武器装备、军装服饰等,还从王文雄口中了解到当时清军的组成、总兵力以及布防情况。

真是祸福相依!正是在大清最鼎盛的时候,大清的军事实力被一次看似漫不经心的运河巡游摸了个一清二楚。与他们使团带来的50名炮兵骑兵、60门火炮相比,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泱泱大清可以打!祸根就这样埋了下来。1860年,“万园之园”罹难。

四、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英法两国组成2万人的侵略军,其中英军12 000人,包含5 000印度锡克族骑兵和廓尔喀弯刀兵,法军8 000人,在香港会合后,英军以香港、舟山、大连为前进基地,法军以澳门、上海、烟台为前进基地,采办相应军需物资,招募中国人为其提供后勤保障。联军攻破天津塘沽后,一路北上,在通州八里桥和僧格林沁将军率领的3万蒙古铁骑进行大战。手持弓箭长矛的蒙古铁骑,再怎么视死如归奋勇争先,也只能纷纷倒在枪林弹雨中。联军长驱直入,再无成建制的正规清军部队抵抗。10月7日,法军击败200多人的太监卫队后,攻破圆明园。8日,英军抵达,随即占领正大光明殿,并将其作为联军总指挥部,下令抢劫。150多年来安设在圆明三园3 000多幢建筑物中超过150万件珍稀文物,就在这次劫掠后不见了踪影。

在抢劫过程中,英军和法军还是有区别的:英军在意的是他们认为值钱的瓷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和丝绸、皮毛,而且显得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因为他们之前已经抢劫过希腊和埃及;而法军往往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抢劫的是带有艺术和文化气息的珍宝,比如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珐琅器等。数轮抢劫后,双方军官组成了一个战利品分配委员会,对抢劫来的“战利品”进行分配,先将各自认为最好的东西,象征皇权的珍宝,比如玉如意,上缴给各自的国王/皇帝。现在存放在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的中国文物,就是法军带回巴黎献给拿破仑三世皇帝和欧仁妮皇后的。2015年3月,枫丹白露宫中国馆中的19件圆明园文物被窃,至今无破案的迹象。至于最近十几年来不断引起国人关注的在国际著名大拍卖行进行拍卖的圆明园兽首,只是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中海晏堂前按时喷水的工艺品罢了,在圆明园的珍宝体系中,实在是算不上什么的。

世界公认的最有代表性的圆明园被劫文物——《圆明园四十景》就是在这次劫掠中被法军上校杜潘抢走的。1862年在巴黎德鲁欧拍卖行拍卖,经历二次流拍后被法国国家图书馆以4 200法郎购藏,从此深藏地库,难睹真颜。到今天,见到过原件的中国人,不会超过20人。

五、再造之路

《圆明园四十景》是唯一留存在世,再现圆明园盛世风貌的书画珍品。自1860年被劫掠后,中国人一直在寻找。直到1928年,中国学者程演生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偶然看到一张圆明园被焚前的盛景图,便想方设法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拍到了这套四十景图,以《圆明园四十叶》为书名,在中华书局出版,黑白,小32开本。这是圆明园被焚68年之后,中国人首次看到被焚前的圆明园胜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如何完美呈现《圆明园四十景》成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结。直到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谈到了圆明园文物的学术交流和研究问题。随行的法国文化部长雅克·朗格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进行了专门会谈,达成了合作协议。1983年,法国文化部派出三位圆明园研究专家访问北京,和正在筹备成立的中国圆明园学会进行学术交流。最后,中方得到了一套黑白135底片,并据此出版了一些画册。

在上海远东出版社获得法国国家图书馆独家授权,进行《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原尺寸、原材质、原装裱和原精度再造之前,中国人已经进行了十四次努力,先后制作出版过或黑白或彩色,或精装或平装,或画册或画片,或金箔或银砖的各类型四十景制品,但原尺寸、原材质、原精度的,从来没有人做过;而且,之前做的十四次,就连书名都不太正确,因为大家都没有看到过原件。所以当上海远东出版社人2013年第一次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库房里看到原件时,双方的专家、领导一致的心愿就是要再造,要再造出和原件没有区别的精品来。

经过一整年的反复沟通协商,就授权、制作、工艺和品质以及再造后的宣传展览等事宜,上海远东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一一达成了协议。经过中法两国无数有志之士的艰苦努力,共同奋斗,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库房里一毫米一毫米比对原件调色,再造件于2015年4月28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隆重的首展开幕仪式;8月24日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展出;11月25日在辽宁省图书馆举行第三展;12月3日在澳门基金会、澳门陆军俱乐部举行第四展;12月14日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第五展和上海十七区县的巡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圆明园罹难155周年。

《圆明园四十景》的原件再造是在原件无法回归或者说原件回归眼下无解的情况下,中法有识之士敞开胸怀,面向未来,将被劫文物用和原件一样的精度再造出来,供世界各地读者观赏、专家研究,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展现中法面向未来、解决历史难题的积极尝试。

《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再造展览和推广还将继续进行。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原件乾隆帝国家图书馆
皇帝偷枣
不一样的皇冠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马关条约》原件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致伤医药费怎么报销
浅析清乾隆帝汉装系列行乐图的表现语言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国家图书馆农业部分馆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