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让品德教学锦上添花
2016-01-19李斌
李斌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品德教学中,适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引入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好处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指导实践
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所以,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生活实际进行。那么,如何做到课堂与生活的有效链接呢?答案是多媒体课件。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笔者经常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儿童日常生活中常会遇见的情境,让学生实践。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之《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时,考虑到本校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左右两侧都是十字路,平时上学放学,正好都是上、下班高峰期,因此,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发现,不仅孩子交通安全知识匮乏,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家长中,交通安全知识匮乏的也比比皆是。教学这节课之前,笔者特意在校门口抓拍学生和家长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课堂上,在讲交通问题时,首先,笔者出示了几组图片、数据。接着,笔者播放了抓拍到的校门口学生、家长违反交通规则的照片,让学生说错在哪儿,并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回去该如何说服父母。然后,笔者把话题引到交通秩序上来,出示一组交警手势图,告诉学生这是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请一个学生做交警,指挥其他同学通过红绿灯,看谁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节课,学生的上课兴致非常高。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将规则内化为习惯,从心里认同这一规则,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链接生活,“模拟”生活,让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就如上面这个案例,通过几个环节的实践体验,交通安全意识就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了,今后他们应该会极力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的。
二、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在品德教学中,如何做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呢?答案是多媒体课件。在品德教学中,笔者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并开展活动,从而让学生加深体验。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之《家人的爱》一课时,课前,笔者先让家长把自己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特别有意义的照片发来,笔者从中挑选出部分令人感动的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挑一样自己觉得最能体现父母爱的物品来。上课时,笔者用课件展示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照片中的成长故事,或者当时拍照的背景,用生动的生活事例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带来的能代表家人的爱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一叠病历本来。她捧着病历本述说自己小时候是多么体弱多病,而父母又是如何在单位与医院间奔波,平时如何悉心照顾自己,讲到后面泣不成声。最贴近孩子生活的,才是最打动他们心灵的。课后,笔者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暖心的事,第二节课上再反馈。在反馈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哭了,他们说:“以前,觉得父母为我们做多少都是应该的,可是,我们只是帮父母揉揉肩、递杯茶,他们就感动得流泪。我们的父母太伟大了!”
这节课,由于笔者的教学设计是学生生活的“回放”,因此,课堂上,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加深了他们对父母爱的体验与认识。
三、直观形象,激发情感
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主要靠教师讲述,最多也就是看看课本上的插图,如果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久远,单靠教师语言描述,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教学内容就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很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就肯定不理想。而多媒体课件能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之《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文时,上课伊始,首先,笔者用一段《南京大屠杀》的片段给学生一个感官的刺激,让他们用简短的词语描述所看到的战争,让学生迅速进入了战争这一主题。战争,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遥远的,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组战争中的孩子的图片,再辅以播放相关的资料片。作战的场面、死伤的场面、战后国家的萧条场面,特别是最后一段视频英国10岁小男孩的反战争MTV《Tell me why》,让不少学生潸然泪下。接着,出示思考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然后全班交流探究结果。通过多媒体丰富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及反战之情。最后,笔者再抛出问题:“如果战争的发起者就站在你面前,你要对他们说些什么?”旨在让学生将内心积蓄的拒绝战争的情感得以抒发出来。
四、挖掘素材,引导思考
课堂上捕捉、挖掘到的素材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学习。
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之《社会呼唤诚信》一文教学中,课前,笔者布置学生回去调查,看看周围人对诚信的看法。课上,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当今社会上一些感人的诚信事迹:杨正权对客户、对社会讲诚信,25年始终不悔;扬州旅馆老板用诚信细致写就厚厚“诚信账本”;黄贺乐“一诺千金”替父还债。接着又出示了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将诚信丢弃一边的行为:“碰瓷”“地沟油”“假羊肉串”,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并且让学生讨论自己或身边的人看到、听到、遇到的类似情况和感受,对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根据情境作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综上所述,把多媒体引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喜欢上品德课,从而让品德课摆脱掉“说教课”的阴影。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