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文互补 形神兼备

2016-01-19张清花

新教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读文人教版课文

张清花

课文插图(含图画、图片、照片、影印件、肖像等)是语文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发挥插图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低耗高效,师生和谐共长。

一、正确运用课文插图,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当代研究脑生理的科学发现,人的大脑有六个信息输入通道,即视、听、尝、触、嗅、做。在被试群体中有37%的人属于触觉学习者,通过移动、触摸、行动来学习;有34%的人属于听觉学习者,借助声音和音乐来学习效果最好;有29%的人属于视觉学习者,通过图片文字进行学习。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信息输入通道,有利于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控制视觉中枢,左脑控制语言中枢,要把视觉中枢感受到的图像、画面,经过复杂的思维过程,再通过语言中枢用搜索到的最精美、最确切的词语、语句表达出来。而这个过程,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经常进行的活动。因此,借助插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体情悟理;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把看到的画面、感觉到的“意味”,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

二、正确运用课文插图,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语文素养

1?郾结合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配了两幅插图,一是远观大潮情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二是近观大潮的情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其中近观是全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笔者分四步指导学生看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看图感觉大潮来前“风平浪静”、大潮来时“奔腾咆哮”的特点,形成清晰的整体印象。(2)精读课文,边读边想。顺着作者的视线一同去“观潮”。边读边圈点文中比喻句、拟人句,加以批注,形成现场感、立体感,激起内心涌动的情感体验,真正品味语言。(3)重点观赏第二幅图,同时使用多媒体模拟情景,做到图像动态化、视听同步化,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结合引导想象,把课文形象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生动的描绘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图式,真正习得语言。(4)假想旅游,迁移训练。看图,让学生激发兴趣,放飞想象;读文,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信息。此时,让学生试当小记者亲临现场,结合文本作观潮现场报道,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口头作文中培养了语文技能。四次看图,四次读文,从读到写,从仿到创,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语文技能螺旋上升。

2?郾结合插图,直奔中心,带动读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插图浓缩了全文主要内容,凸显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五看插图”,解开作者的语言密码,巧妙对接阅读与表达,彰显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一看插图,针对课文“一片废墟”“那片废墟”“这片废墟”三次出现“废墟”一词,具体形象感悟洛杉矶大地震给30万人带来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二看插图,针对课文“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外貌描写,放飞想象,具体形象感悟父亲怎样“埋头接着挖”。三看插图,从阿曼达重见天日欣喜若狂的形象描绘中,有感情朗读父子重逢时的对话,展开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四看插图,从课文“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的强烈反差,大胆想象画面外消防队长、警察、行人截然不同的反应,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了不起”。五看插图,观察画面情景,结合课文内容写好父子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这样,五次看图,五次读文,围绕中心,从述到作,相得益彰。

三、正确运用课文插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郾运用插图,指导预习,促进阅读期待的形成。学生对具体可感的彩图的兴趣往往比对抽象文字的兴趣要高得多。我们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利用阅读期待,点燃阅读热情。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中有两幅插图:列车上志愿军战士挥手告别,站台上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画面中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位置特别突出。指导预习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先认真观察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不同表情,体会她们共同的心情,再思考:志愿军战士与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她们是亲人?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阅读期待,在整体感知中初步感悟“亲人”的含义。

2?郾运用插图,披文入情,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我们运用课文插图,首先要重现其与课文内涵息息相关的内在关系。用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育人之目的。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有两幅插图,一是闰土手捏钢叉尽力刺猹,二是闰土与“我”席地而坐侃侃而谈。两幅插图中的闰土判若两人,对敌(猹)咬牙切齿,奋不顾身;对友(我)满腔热忱,情如手足。我们引导学生看图,要认真观察人物的音容笑貌,从其举手投足洞察内心世界,体会“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从而和“我”一起喜欢闰土,钦佩闰土。阅读时,引导学生注入同龄人的生活经验元素,把自己与“我”、少年闰土这三个同龄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披文以入情,情深而意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插图展示了人间悲剧:冰天雪地中衣衫单薄的小女孩借助火柴的亮光仿佛看见慈爱的奶奶来带她去极乐世界。这幅凄惨的图像所渲染的课文情境必将勾起小读者的无限伤感,引起小读者的情感共鸣,唤起小读者的真情表露。在看图读文之后,笔者指导学生朗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诗,小读者真切奔放的情感就会随着诗句语言喷薄而出,其熏陶感染的效果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在运用课文插图时,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尽量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技术、摄制技术、动画技巧、音响效果,对课文插图进行再加工创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课文插图只是教材的一部分,不能一味看图,致使教学内容错位。应当图文互补,读书感悟,使插图的形象与文字的形象统一起来,做到形神兼备,用好教材,发展语言。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文人教版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读图”与“读文”
背课文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