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 合作日记”的做法与认识
2016-01-19陈丽彬
陈丽彬
所谓的“合作日记”,即“循环日记”,要求各小组5个同学合作,一个小组共用一本大开软皮的日记本,小组中的成员自己协商确定,各自固定在一周中的某一天写日记,日记本在小组成员中传递,一周为一个周期。后面写的同学要先欣赏前几位同学的日记,记下读其他同学日记后的感受,并再写一篇日记。教师每天及时批改,并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或下午的辅导课进行评赏。每周评出优胜小组。这种写作模式,与以往的日记形式相比,更受学生欢迎,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自主管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传统的日记形式主要由教师统一要求,日记均是某一学生与教师的单线交流,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虽然教师在这方面花了较大的力气,但收效甚微,有时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对写好文章产生畏难心理。“合作日记”实行的是组长负责制,组长由习作能力较强又具备责任感的同学担任,学生自由组成写作小组,同组同学听从组长的指挥,一起努力。在组长的带领下,他们为小组取名、设计扉页、交流日记、相互评议等。这种新的写作形式,写作内容学生可自由选择,学生感到新奇,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非常重视这本“合作日记”,有的取名为富有诗意的“回忆的沙漏”;有的取名为富有生机的“欢乐五叶草”;有的取名为“蚂蚁工作室”,且扉页上附有一段话:以前的我们/如同那孤单的小蚂蚁/孤弱无援/现在的我们/就像大家庭中的一员/团结合作/其乐无穷/整理好心情/融入这快乐的写作之旅吧!这样的精心设计,彰显出小组成员对“合作日记”的重视,表明了小组成员已经将小组视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合作日记”的写作要求由组长与组员商量制订,每组的成员特点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回忆的沙漏”给自己小组制订的要求是:每一篇日记都要健康向上,不得抄袭;“焦糖玛琪朵”订了6条“小筑制度”,其中一条为:人人有权指定书写不美观的小筑店员练字!“蚂蚁工作室”的组长甚至给组员们写了一封信,在充分肯定大家的同时,向组员提出高标准的日记要求……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组长还会自发地组织组员进行“期中小结”和“年度大盘点”,总结一段时间以来各位组员的表现,并对下一阶段的日记提出更高的要求。组员对这些要求很乐意接受,并付诸行动。这都源于学生自主管理的良好效应。可见,“合作日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自选题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通常的习作教学,内容多为教材规定或教师拟订,学生自主写作空间受到制约,大部分学生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而“合作日记”的内容不作限定,让学生尽情发挥。学生可以写自己一周内所见、所闻或所感,也可以记下自己的烦恼寻求他人的帮助,还可以写想象作文……写作形式也不作限定,记叙文、散文、诗歌均可,若小组内同学“志同道合”,写成接龙连载式的小说也行。如“焦糖玛琪朵”一组的小羽同学较多愁善感,经常在日记中发表一些女孩子特有的敏感话题;“遥风·叶季”一组中的小鹏同学经常在日记中向教师和同学求助,希望能解决他学习上的困惑;“蓝焰”一组则一起创作了一篇长篇小说《五极寻宝记》,可谓绘声绘色,连其他小组的同学也争相拜读;“蚂蚁工作室”的成员时常展开“话题作文”,如“习作妙法大家谈”“合作总谈会”等。“合作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写合作日记中获得共赢的局面。在合作日记中,每个学生均得为别人的习作评议,不知不觉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了让学困生不怕写“合作日记”,笔者还要求各小组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写作师傅要对徒弟无私地给予帮助,使徒弟的日记不至于太“丢人”。在此过程中,不仅徒弟的习作水平提高了,师傅在不断为他人提建议的同时,习作能力也增强了,可谓教学相长。
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日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渐渐地,部分害怕习作的学生不再那么排斥练笔了……可见,只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写作天地,学生也会爱上写作的。
三、多重评价,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到:“写作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合作日记”采用教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等多重评价方式,力图通过多方面的鼓励来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每一本小组“合作日记”的评价栏上,有教师给出的等级评分栏、有教师的“评语专座”、学生评论专栏——“七嘴八舌”,有的小组甚至还有“家长谈吧”专栏。在教师的“评语专座”中,教师不需要像平时批改习作那样,把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作为分析与评价的重点,而更侧重于参与日记内容的讨论。如看了小梦同学写的一篇日记——由一盆“锦上添花”受到雨水的冲击反而更美,产生感触,悟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总是先苦后甜”的道理,笔者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有句老话叫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就成功,那成功还有意义吗?记住,你面前的大山肯定一座比一座高,但只要你有信心与毅力,肯定能一座座把它们征服!”这样的评语,比写作技巧上的指导,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小组组员在完成自己日记的同时,除了可以阅读其他组员的日记以及教师的评语外,每天还得在“七嘴八舌栏”记下读其他同学的日记后的感受。如小怡同学写下自己生病时,感受到父母亲、教师、同学对她的关爱,心中感动不已。其他同学看后,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一生写道:要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像我一样,多锻炼!另一生体会更深:从生病中感受到别人对你的关爱,取材不错。特别是把大家对你嘘寒问暖的场景写活了,值得我学习。家长们也及时给予肯定:好样的!得了重感冒,行为坚强,心情乐观,这难道不是治病的一剂良药?像这样,一次日记得到教师、小组成员、家长们的三方评价,且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正,学生的写作信心自然一天比一天坚定,写作热情也随之高涨!
另外,由于日记要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要参与评选优胜组,促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献计献策,竭尽所能帮助本组成员不断完善日记,以争取小组得奖。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不断增强。
总之,小组“合作日记”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了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确实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新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