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圖書館亟須改革
2016-01-19
圖書館,作為書本的聚集地和展示平臺,常常扮演著引領文化前進的角色,其社會職能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價值,進而演化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徵。圖書館是資訊交匯與共用的資源平臺,是獲取、分享資訊最好的方式,這也就是圖書館的功能價值。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圖書館可以代表這個城市的文化素質,見證閱讀風氣的變遷。澳門擁有大大小小的圖書館近乎300間,這些圖書館的使用情況如何?民眾的閱讀氛圍又達到何種程度呢?
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理事長王國強從事圖書館管理工作迄今逾20年,對澳門圖書館歷史和發展有著深厚的研究。他表示:八十年代,澳門僅有30幾個圖書館,而至今增加至近乎300間,圖書館的數量增加十倍,從業人員也從60人增加到600人,足以證明澳門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迅速。大眾普遍意識到圖書館是有用的,但如何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是需要考量的,儘管統計局或者文化局會有類似一些圖書館使用率的調查,但這些並不足以證明圖書館的使用率和澳門當下的讀書閱讀情況。
我們講到的閱讀風氣,可以分為不同層面。第一個就是傳統閱讀,包括閱讀圖書和報刊,普通市民去圖書館首選報刊,其次才會借閱有興趣的相關圖書。另外一種閱讀是新興的網絡閱讀,可以利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無處不在的閱讀,出於概念的不同,有不少人並不贊成網絡閱讀這一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曾經提議政府做一個全民的閱讀調查,可以了解澳門市民的閱讀風氣、習慣和範圍等等,後來中央圖書館進行了類似的行為調查,但具體的結果還沒出,統計的數字能否代表澳門圖書館使用的成效高或者澳門的閱讀風氣好,並不能一概而論,大家對閱讀的認知不同,很難判定,統計的數據只能作為參考而已。
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戴龍基指出澳門的圖書館類別繁多,有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研究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和特殊教育圖書館等等,不同類型,在收集資源、服務對象、採取的服務手段、方式等都不同。從他熟悉的高校圖書館可以瞭解到,目前澳門大學的圖書館在資源、環境和設備,以及管理等都是澳門地區最好的大學圖書館。每個圖書館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文獻資源和服務特點,公共圖書館應該針對市民的基本特點,從培養市民的閱讀興趣著手,這是反映社會文化水平的一個基本表現,而市民的閱讀量,籍根據統計數字來分析市民關注點,可發現他們的興趣和閱讀習慣,進而改進圖書館的工作。
群力智庫常務理事陳家良覺得澳門圖書館的現狀以及閱讀狀況存在著三個不足,第一個是圖書的資源不足,一是圖書館的總體規模不足,現在澳門圖書館數量很多,但把一些圖書角、學校圖書館等計算在內,總體規模不大;二是藏書量欠缺,整個澳門來算,2013年9月份大概藏書量為2.8萬、報刊是3.5萬,因此還是比較少的。第二個就是澳門整體居民的閱讀量不足、閱讀能力較差,從幾個指標可以看出,有一個指標是澳門中小學閱讀評鑒,中小學生答對率只有50%左右甚至更低,反映青少年一代的閱讀能力較差;還有的就是翻查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數據來看,總體來說排名還是不夠高,跟其他的學科,尤其是數學比起來能力是比較差的,所以閱讀能力是不足的。第三個就是澳門整體的閱讀風氣不太足,從人均閱讀量可以看出,台灣早在2014年的時候每人的閱讀達到了8.45本,而中國內地2013年的數字是4.77本,比台灣差很多,但是因為基數大,地區差異也比較大。而澳門這個這麼小的地方,2014年人均閱讀量是1.14本,差距如此之大足以體現總體的閱讀風氣不足。
澳門培正中學圖書館主任劉慧敏首先非常肯定近年來政府在推廣圖書館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對學校圖書館,在資金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無論是政府還是教青局,都有專門的經費投入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上面。就拿劉慧敏所在的培正中學來說,除了每年政府的資金投入,學校也加大對圖書館的支持,無論從每期的閱讀活動還是圖書支持,都主張各學科與圖書館進行合作。近年來,各個學校圖書館更是加入了社區開放的政策,社區開放有利於學生和家長共同親子閱讀,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風氣,才會有助於長久的閱讀風氣的培養。如今澳門無論是文化局還是民政總署,均積極地進行閱讀推廣,並非局限於社區,更走進學校。
閱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境,閱讀可以引領未來,從閱讀中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競爭力。圖書館是與閱讀風氣相輔相成的,好的圖書館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前來閱讀,暢遊書本的海洋,良好的閱讀氛圍則會讓圖書館的價值達到最大化,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足以證明圖書館在一座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