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安的茶产业与茶文化

2016-01-19顾彭荣

中国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天目山天目临安

顾彭荣

(浙江省临安市茶文化研究会)

天目山位于“江南古陆”北缘,双峰耸峙,三教汇聚,素以自然和文化双重名山冠于东南。天目山区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也是浙江重要产茶区,天目云雾茶名贯古今。临安茶叶因天目山而兴,茶文化博大精深,茶产业兴盛发达。临安的茶文化史,主要是天目茶发展的人文历史。千百年来,天目山茶推陈出新,品质优异,在杭州、浙江乃至中国茶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唐代,天目山茶渐兴,“茶圣”陆羽专访到此,《茶经》卷八《茶之出》载“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此为天目山产茶最早的记载。五代吴越国时期,昌化顺溪大方茶列为贡茶。宋代,临安茶区范围扩大,天目山茶日渐闻名。明代,临安境内从西北深山到东南山地丘陵遍植茶叶,名茶迭出。明洪武元年(1368)始,临安县黄岭山茶被列为贡茶。清乾隆十三年(1748)《临安县志》卷四《物产》载:“天目云雾茶,万历旧志: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唯天目山者最佳。”可见至迟自明代万历始,即有天目云雾茶之名。明万历十八年(1590),屠隆《考槃余事》记载“龙井”和“天目”茶的盛况,并将“天目”与“虎丘”“六安”“天池”“阳羡”“龙井”同列为全国六大珍品。清与民国临安名茶,史载有天目茶(天目云雾茶)、径山茶、黄岭山茶、於临烘青(正路烘青)、旗枪等。在外销市场趋旺的背景下,临安茶业发展态势良好。民国时期,茶叶进入千家万户,县域各地民俗中饱含茶的元素。然而由于国际竞争和日寇侵华,临安茶叶产销一再受挫,跌入低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安茶叶生产得到较快恢复与发展,茶业一直是临安农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1976年,全县茶叶产量达2895吨,进入全国18个5万担(2500吨)县行列,被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基地县和全国眉茶出口基地县。1982年,全县茶叶收购量6140吨,创历史新高。1988年茶叶产量7685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浙江第二,临安成为全国茶叶之乡。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国际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县域开始恢复名优茶出口试销。1990年,临目乡东坑村10吨有机红茶出口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个由荷兰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临安历史名茶天目云雾茶恢复生产,取名“天目青顶”,县域各乡镇开始研发以天目青顶为主的多种茶类。有机茶研究和生产企业相继涌现,临安名优茶生产规模、效益和品牌知名度均有大幅提升。2006年,临安被列为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规划的117个县市、浙江省茶叶发展优势区域40个县市之一。2015年,全市茶园总面积4333.33公顷,其中投产面积2967公顷。茶叶产量2238吨,产值3.2778亿元,其中以天目青顶为主导的名优茶产量880吨,产值2.9494亿元。

从千年不衰、清芬飘香的天目山茶,到清宣统二年(1910)获南洋劝业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的天目云雾茶,再到21世纪后临安市主打的茶叶品牌天目青顶,尽管时代不断变迁,工艺几经优化,天目山茶始终在精益求精中追求优越天然的品质,成就卓越的品格。

历代临安人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创造了清芬飘香的天目山茶,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姿、意蕴深厚的茶文化,其中既有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与茶文化的交相辉映,又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茶文化复兴运动中的探索创新;既有文人墨客、高僧大德创作的诗文、书画等高雅艺术,也有普通百姓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歌谣、茶俗等乡土文化;既有体现东方生活美学的茶艺创演、茶席设计、特色茶艺馆等新型茶文化艺术及其物态,也有面向社会、走进大众的谷雨“全民饮茶日”、茶文化“四进”、敬老茶会、茶文化旅游等社会文化新热点等。当代临安茶文化古今辉映、新旧并存,呈现出传承创新、兼容发展的健康态势,与临安茶产业相辅相成、骈并而行,在杭州茶都建设中独树一帜。纵观《临安市茶文化志》记叙的临安茶文化历史和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儒释道茶文化

临安茶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而兴衰起伏,与儒释道有着密不可分的不解之缘。

天目山寺刹历久形成一种农禅思想,僧人自行种植、采制茶叶,供佛自饮之余,相互赠送,余缺调剂。至于天目茶在社会文明方面的贡献,即茶文化、饮茶礼仪乃至日本的“茶道”,自宋以后,代相传承,遂成世界文化遗产,其宗旨和风格亦长久保留着天目山佛教的影响。临安大涤山、天目山、阿顶山越王坪等均为道教胜地,自古是道家茶事活动场所。临安天目山茶自有的天然禀赋,在儒释道修行者的宗教修习中衍生出的文化形态,通过世代延续的民风民俗,至今仍在临安人日常生活中流布深远。

临安历经千载的产茶历史和茶事活动,不仅留有文字记载,同时还留下丰富的茶文化胜迹,见证了临安茶业的兴衰沉浮,彰显了临安茶叶的厚重悠远和传统文化韵致。

历代名茶文化

临安自古以来有多种名茶:唐代起为天目茶(延续至民国),五代起为昌化顺溪大方茶(延续至明),宋代是於潜黄岭佳茗、径山茶(延续至民国),明代是临安黄岭山茶(延续至清),清与民国是天目云雾茶、於临烘青(正路烘青)、旗枪茶。名茶有多种成因,其中,贡茶名品是促进历史名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临安贡茶,唐五代有昌化顺溪大方茶,明代有临安黄岭山茶、昌化顺溪大方茶。贡茶盛行,催促茶产地官吏重视茶叶品质,因而形成争奇斗新的“煎茶”与“斗茶”之风,客观上促进了名茶生产的发展。

1985年以前,为在数量上保证完成国家派购任务,大宗茶质量档次不高;取消国家派购任务后,茶叶生产重点转为提高质量档次,名茶生产得到空前重视,在继承恢复的同时,又创新发展一批名茶。临安现代名茶主要有天目青顶、天目龙井、天目毛峰以及其他特色名茶,如东坑有机茶、粒粒香乌龙茶、骏香红露、龙井工艺红茶、天目雪蕊、特级珍眉等。

名优茶品牌建设

临安市域茶叶品牌主要分两类: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商品品牌。2003年,临安确立以“天目山”牌天目青顶为主打品牌,市茶叶产业协会成为品牌创建主体,组建成立市天目青顶茶业有限公司和天目青顶品牌战略联盟,促进临安茶叶品牌化经营。2009年12月28日,“天目青顶”获批注册为区域性品牌产品。截至2015年,临安获得天目青顶证明商标使用权的单位有10家。与此同时,临安作为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域之一,获得龙井茶使用许可证的企业有12家。2000年以来,全市名优红茶开发趋热,产品覆盖高中低档各类红茶,产业朝着精品化、品牌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984年,内销茶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流通。此后,申请注册茶叶专用商标的茶叶经营企业不断增多。至2015年底,临安核准的注册茶叶商标计有44个。

茶叶科研与教育

临安历来重视茶叶科研与茶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安茶叶科技人员先后开展茶树良种引进与培育、低产茶园改造、茶叶高产、病虫害防治、茶机研制、有机茶与野山茶开发等多项科研活动。至2015年,获评临安市(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52项,其中国家级6项,浙江省级11项,杭州市级17项。茶叶科技人员将最新科技成果推广普及到茶区、茶企、茶农和茶商手中,增强茶叶从业者的科技意识,持续健康地促进临安茶产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临安茶业界发表科技茶文400余篇,并有10余篇入选农业科技著作。特别是众多省内外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在临安茶叶发展的不同阶段,撰文介绍临安茶产业与天目山茶文化,助推了临安茶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天目山茶文化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创立临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90年代成立临安县茶叶科技实验场。此后,创建杭州临安东方茶业应用技术研究所、杭州临安有机资源开发研究所两个民办科研机构。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是中国第一所以茶文化教育研究为方向的本科二级学院。临安农业技术学校、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均开设茶学教育。自恢复名优茶生产以来,临安农业部门不断通过技术培训、名优茶评比等方式,培养大批采制、生产、检验能手。

吴越宫廷茶具与宋元“天目盏”

临安是吴越国缔建者钱镠故里,吴越国时期的文物丰富凝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域内相继发掘钱氏王室墓葬,出土大量弥足珍贵的随葬文物,其中包括一批代表晚唐至五代最高工艺水平的瓷器茶具。除了实用茶器外,在水丘氏墓中还出土纹饰繁缛、錾刻工艺细腻精湛的随葬茶具。

至宋代,斗茶风尚流行,饮茶流行用一种黑釉广口圈足茶盏,尤其推崇建窑烧制的黑釉兔毫盏、鹧鸪盏和吉州窑的玳瑁盏。当时日本入宋留学僧带回国的这类茶盏,后世日本人统称为“天目茶碗”或“天目盏”,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珍爱。之所以称之为“天目盏”,是因为从天目山寺院带回日本的,其中不乏“天目窑”所产的这类茶盏。考古研究证明,天目窑烧制的器物虽以青釉敞口碗为主,也有少量黑釉茶碗。天目山佛教文化、禅院茶风对日本宗教传播、茶道兴盛影响深远。以“天目”指代宋元禅林茶礼品饮器具的黑釉“天目盏”,是历史上天目山与日本佛教文化交往的物证。

茶艺与表演

茶艺特指泡茶、品茶的技艺,具有一定的程序,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茶席、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文化空间的有机整体。

1997年5月,太湖源镇在临目中心学校组建临安首支少儿茶艺表演队。此后,相继组建太湖源镇茶艺表演队、天目茶礼表演队、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茶艺队、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中国茶谣”茶礼队等。2012年4月17日,临安市茶文化研究会茶艺队成立,与市域多支茶艺队一起,进行多场次的茶艺培训与茶艺表演,营造良好的学茶爱茶氛围,展示和传播临安悠久而厚重的茶文化。

《天目茶道》是大型原创茶艺情景剧,跨越时空,融汇天目山人文和自然。序曲《天目音画》将人们引入《天目茶道》。剧分五幕,分别是“梅福植茶”“彭祖采芝”“昭明分经”“明本说法”和“天目问茶”,演示天目山茶文化“天地人三才和合,儒释道三教融汇”的超逸品格和宏大气韵,诠释“杭为茶都,临为茶源”和中华茶道的真谛,兼具文化性、娱乐性、表演性,是临安尝试打出的一张茶文化旅游新名片。

茶馆业文化

民国前期,临安、於潜、昌化三县主要集镇茶店甚多,早晚两市,设备大多简陋,茶馆俨然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民国24年(1935)《临安武肃报》记有临安县城乡茶店不下30家,以开业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县城“望仙阁茶园”和民国3年(1914)开业的“一乐茶园”规模为大。抗战烽起,茶店纷纷倒闭,至1949年5月解放前夕,仅剩临安县城2家,於潜县城1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临安茶馆仍沿袭民国时期风俗。“文化大革命”期间,茶馆全部关门歇业,只供应开水。改革开放以后,茶馆业渐趋兴隆。1985年,钱王陵园开设饮翠轩茶室。1992年,临安开设第一家个体茶馆茶人之家,为临安现代茶艺馆的开端。1995年开张的天堂鸟酒廊,是临安第一家以品酒、品茗为主要功能的休闲业所。1998年相继开业的一品阁茶楼、老残茶艺馆、一棵树茶楼、吴越茶楼等,标志着临安茶艺馆业初步形成。进入21世纪,临安茶艺馆越来越多。2003年9月18日,市政府命名锦城锦江路为“休闲特色街”,以茶楼酒吧等为其经营特色。在锦城锦江路、西苑路、城中街、石镜街、黄金水岸等繁华地段,闲云堂、满庭芳、润古轩、陶然居、九竹茶楼、天目青顶会所等各式茶艺馆骤然兴起,装修豪华,格局别致,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消费场所。茶楼茶馆的竞相登场,活跃了临安的茶饮业。至2015年,全市上规模、上档次的茶楼茶馆有20余家。临安品茶之风悄然传播,天目茶艺茶道得以传扬,讲究高雅茶艺的品茶和简单方便的喝茶同时并存,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茶生态旅游文化

临安的旅游景区,许多既是生态示范乡和自然保护区,也是名茶主要产区和茶叶生产基地,为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丰富的资源。进入21世纪,临安举办各类茶文化生态旅游活动,以茶为媒,茶旅结合,注重挖掘具有临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资源,农林、文化、科技、旅游等多产业互动,结合休闲农庄、农家乐特色村、养生福地建设,开辟观光茶园、茶家乐、茶乡游等,组合成为具备养生、休闲、观光、学艺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丰富的生态资源与茶相互交融,为临安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临安茶旅游迎合现代人所崇尚的“绿色环保、返璞归真”的消费理念,在青山秀水中品尝最地道的天目名茶,可谓“一杯甘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与家居品茗休闲相比,别有一番天地。如今,来到临安锦城大街小巷形形式式、匠心独具的茶楼茶馆,或者来到遍布山野乡村充满郁郁生机的茶园、农家乐,静静地泡一壶临安天目青顶茶,此时此刻,自会体会到沉静与淡然的魅力,耳畔随风飘来幽远的茶诗茶文脉动的韵律。

茶俗与茶艺文

在临安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场合,茶象征吉祥,茶的内涵上升到精神层面。临安各地茶俗十分丰富,凡居住、待客、岁时、婚嫁、添丁、丧葬、祭祀、敬神、避邪、医药等均有一定仪式和规定。茶俗融农耕文化、社会风俗、文化艺术于一体,以告慰神灵,保佑平安,祈愿未来。

自唐至清末,千百年来,临安的先人们留下众多茶诗、茶词,名人佳作,林林总总,体裁多样,情趣横生,充分展示出茶文化的历史风采,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感情。随着饮茶的普及与茶产业的发展,近现代茶诗文创作渐趋活跃,既赞美天目山水雄秀、风光旖旎,也吟咏临安的茶事活动。在知识阶层精英文化创作的同时,茶谚、茶谜、茶联、茶画、茶歌、茶谣、茶舞、茶戏等以茶为主题的民间文学也散发着泥土芬芳和茶叶清香。

临安保存不少涉茶传说。这些传说是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与评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的利用茶的功效而编织成情节奇特的故事,令人感恩生情;有的歌颂和纪念茶祖、茶神,血脉传承,不忘其本;有的则批判消极社会现象、颂扬人间真善美道德情操。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铺排而成,有的则空灵虚幻充满想象。茶人茶事传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多彩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乡土感情,脍炙人口,甘之如饴。

茶文化传播

市茶叶产业协会和市茶文化研究会相继成立,先后各自创办《天目茶业》《天目茶谭》,传播临安茶文化。2011年3月开通市域首个茶文化专业网站——天目茶谭网,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捷的优势,为宣传临安茶叶品牌、弘扬临安茶文化提供广阔的平台。

市茶文化研究会积极培育与弘扬“清、敬、和、美”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大力推进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的“四进”活动,践行“茶为国饮”,倡导科学饮茶、以茶养廉、以茶养生、以茶修身,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临为茶源”建设,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推动临安茶产业发展,推进创建和谐社会。

岁月沧桑中绵延的天目茶,以宁静淡泊的地域气息,润泽醇化着临安人的精神气质。在生活中,临安人平静地凝视着茶叶翻转于水中,浸透,色变,默然沉于杯底,从中品味出了季节的变换、人世的沉浮。劳动创造历史,历史积淀文化。时至21世纪的崭新时代,临安天目茶文化正处于承前启后、锐意创新的转型升级时期,茶产业正从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迈进,新茶品、新品牌不断涌现,新业态不断崛起。为了打造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三美”临安,打响临安“中国生态养生旅游第一品牌”,临安天目茶文化将肩负历史重任,敢于当先,勇争一流,追风踏浪,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天目山天目临安
徐 乔艺术作品欣赏
陈磊作品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ILFE智意扫地机 天目X660
生态宝库天目山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天目药业5次重组均失败仍要重组 公司靠拖欠薪水美化财报“保壳”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