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心协力 “供”渡难关

2016-01-19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6期
关键词:矿山加工工业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2015年铜工业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矿业投资积极性减弱,进出口贸易额下降。2016年,行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加快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铜工业发展的重点。

2015年,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铜工业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受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矿业投资积极性减弱,进出口贸易额下降。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使得铜工业结构性矛盾日显突出,行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加快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铜工业发展的重点。

行业效益下滑明显

2015年中国铜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万亿元,同比下降2.4%,占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的35.9%;实现利润474.9亿元,同比下降14.3%,占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的20.1%。铜行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2.5%,比全行业的4.5%低两个百分点。从产业链来看,采选和冶炼利润大幅下滑,加工利润保持增长。

行业消费疲软 无亮点

2015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处在下滑阶段,空调制冷行业表现也不佳,整个行业去库存压力依然极大;此外,其他用铜行业铜消费量仅为平稳的低速增长,这些均给铜消费带来不利影响。虽然电力行业投资额对铜消费有一定的支撑,但难以改变铜消费疲软的整体态势。综合进出口、生产和消费等方面来看,2015年中国精铜表观消费量达到1143.0万吨,同比增长4.6%,增幅同比减少7.4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5年中国铜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变化图

表1 中国精铜供需平衡表

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1.高消费强度不可持续

近几年国内精铜消费增速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精炼铜接近7千克,是全球人均消费量的两倍,美国人均消费量的1.2倍,精炼铜单位GDP消费强度约是美国8倍。“十二五”期间,中国的铜消费增速已呈现出放缓的趋势,预计消费量累计增长幅度在33%左右,较“十一五”回落了57个百分点。单位GDP消费强度由“十一五”期间平均13千克/万美元,下降至2015年的8千克/万美元左右。伴随着我国发展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以及低端制造业逐步向外转移和技术进步产生的用量减少都会影响单位产品对铜的需求,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的铜消费总量即使还有上升空间,但已距消费峰值不远。另外,从目前数据看,同样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粗钢消费已经出现回落,2015年中国粗钢消费约7亿吨,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左右,可以预计中国铜消费峰值期可能会提前到来。

2.产能过剩压力长期存在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在铜价的上涨、我国对铜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驱动下,冶炼和加工投资大幅增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从上下游产能的增长来看,“十二五”期间铜工业仍处于产能增长的高峰期,矿山、冶炼和加工产能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了70%、100%和50%。铜冶炼投资虽然已经趋冷,但目前还有大量在建和即将投产的项目,这些产能的释放,会加剧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另据了解,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和企业仍有继续新上或扩建铜冶炼的欲望,冶炼产能仍有继续扩张的可能。而下游加工行业因产能过剩引发的洗牌正在进行,受市场疲软的影响,目前中小铜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不足,已经出现停产和倒闭的情况。

3.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和环保压力持续增加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连续颁布了多项与有色金属产业相关的环保政策。2013年2月工信部颁布了《关于有色金属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同月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3年12月环保部发布了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标25467-2010);2014年5月工信部颁布了新的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对冶炼企业环保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行业劳动力、财务费用等不断上升以及日益增加的环保治理投入,中国铜产业过去具有的低人工成本等相对比较竞争优势已不复存在。

行业供给侧改革路径探讨

1. 控制产能是核心

铜产业供给侧改革核心是控制产能。2015年11月28~30日,中国铜冶炼骨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召开了会议,声明表示“各企业一致同意,2016年将采取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以及其他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当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已出台或拟出台一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措施。就铜产业目前的情况看,在铜消费增长放缓已经既成事实,而未来5~10年全球其他新兴经济体又很难完全接过中国刚性需求的接力棒,因此中国铜工业产能过剩已不是单纯的“产业周期”问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消费增长来化解,而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实际,设定铜冶炼产能总量“天花板”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其核心就是不能再新建产能,尤其不能以技术改造或综合利用为名扩大产能。

2.确保资源安全底线

当前我国铜矿山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禀赋条件先天不足造成的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在2015年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能够盈利的铜矿山企业寥寥无几,资源禀赋的短板日益凸现。虽然铜价格下跌总体上有利于国家发展,使我们可以以更少的外汇购买更多的资源。但如果我国铜矿企业在短期内出现崩溃,不仅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安全,而且可能会引发新的“四矿”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尽快研究国内矿山产能安全底线及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债转股、减税清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多种手段,保护好这些产能;二是大力推进矿业规模化开发。我国铜矿山小矿山多,大矿山少,这中间既有先天条件所限,也有后期人为因素。因此借助矿价低迷时期,通过经济手段,积极推动矿业整合,使有条件的铜矿山得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三是暂缓生产成本高,环境压力大的新矿山的建设,既保护现有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做好全球铜产能的加减法

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国铜企业正逐步完成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学习技术”到“技术输出”;从“实体收购”到“资本市场运作”的蜕变,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跟踪掌握的数据看,截至2015年,中国在境外实施的33个重点矿山项目中,获得铜金属资源量达1亿吨以上,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现有铜资源量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年底将形成矿山产能120万吨,冶炼产能55万吨。同时“一带一路”将给中国铜工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尤其在冶炼和加工产能的转移方面提供了很好机遇,但是要严防“转而不移”的情况,避免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冶炼和加工产能的过剩。

4.扩大铜应用

与西方传统铜消费大国不同,中国铜消费主要来自电力建设,约占消费总量的50%,另外空调制冷行业约占到15%,交通运输行业约占到10%,而仅有8%用于建筑。虽然铜在传统消费领域达到或接近峰值,但并不代表没有潜力可挖。一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据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比传统汽车用铜量高出约80千克左右。按照中国的规划步骤,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量将达到500万辆,可累计新增铜消费40万吨。二是扩大在传统建筑领域的应用。在医疗建筑、重要公共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要加强这方面的标准与规范的制订,推动相关领域的应用。三是在新材料方面的投入。目前我国铜基合金加工材仍是短板,每年需要进口20万~30万吨来满足国内需求,而这些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是传统铜加工材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加工企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可以做到在降产能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

猜你喜欢

矿山加工工业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