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有色金属矿业何去何从

2016-01-19张小红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19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业跨文化

本刊记者 张小红|文

中国有色金属矿业目前仍存在新增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储量升级速度缓慢、集约化开采程度低、矿业企业负担重等问题,有专家提出,未来发展应坚持“战略、创新、绿色、开放”原则,为中国有色金属矿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专家在近日结束的“2016年(第十四届)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有色金属矿业目前仍存在“新增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储量升级速度缓慢,小型矿多,集约化开采程度低,资源禀赋差异造成竞争劣势日益凸显,矿业税费高、矿业企业负担重”等问题。此外,国内消费增速下降、消费放缓使下游冶炼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开采成本大幅提高等外部环境也给矿业发展造成影响。就中国有色金属矿业未来发展话题,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在他们的指点下,方向变得清晰起来。

坚持战略发展 保障经济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副主任段绍甫指出,新常态给矿业开发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业发展已经从原来对“量”的满足过渡到“质”的提升。

他认为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勘察,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2014年,煤炭、铀、铁、锰、铬、铜、铅、锌、铝等25种矿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面完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查明程度平均为30.3%,其中,2000米以浅,铜矿预测资源量3.04亿吨,资源查明率29.5%;铝土矿预测资源量179.7亿吨,资源查明率20.3%,找矿潜力巨大。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孟旭光透露,国土资源部已发布实施《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并正在组织编制第三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找矿突破行动。以能源、紧缺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为重点,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四川等含油气盆地,大兴安岭、西南三江、东昆仑、祁连、胶东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50000地质矿产调查,查清成矿条件,预测资源潜力,圈定新的找矿靶区。优先安排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和市场需求量大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加快矿山密集区和老矿山外围的勘查进程。

坚持创新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段绍甫认为,促进产业升级可从推进“区域矿山建设”和“矿山数字化建设”两方面入手。实现广大“多、小、散”矿群的集约化开发,既是中国有色金属矿业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又是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云锡“区域矿山”建设为例,228个矿点整合为5个,14座选厂重组为3座,取得了新增金属资源量155.72万吨,保有金属资源量由94.3万吨上升到134.5万吨,矿石年产量由385万吨上升到640万吨,盘活低品位矿金属量6.5万吨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6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42号文件),特别提到了在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矿山建设。建设数字矿山,是实现未来智能采矿目标的重要基础,更是建设矿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彻底解决矿山生产的安全问题;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在金属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仍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还能降低能耗,提高设备工时利用率,这些对我国大量贫矿的开采极为有利;实现自动化采矿,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会使矿工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对数字矿山有长期研究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胡乃联认为,建设数字矿山应充分考虑我国矿业特点,少数现代化大型矿山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接近矿业发达国家水平,他们将成为推动矿山数字化建设的主力,形成示范;相当数量的中型矿山以及大量的小型矿山,它们机械化程度低、管理粗放,安全和环境问题突出,资源浪费严重,应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求整体推进,应有选择地移植、集成、开发、应用相关成果,逐步提升矿山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胡乃联特别提到,在现阶段,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的直接效益有时并不明显,不能只看中眼前利益,要考虑矿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建设矿业强国。

坚持绿色发展 重塑矿业形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矿业”正逐渐成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途径。孟旭光介绍,规划对于绿色矿山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有所要求。要推进国家、省、市县三级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完善分地域、分行业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勘查,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推进新建矿山设计和建设,加快老矿山改造升级。规划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研究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基金,制定与绿色矿业发展相挂钩的激励政策。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绿色矿山、绿色矿业企业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倾斜。

段绍甫表示,要通过支持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开发利用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制定煤铝共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高铝粉煤灰利用示范工程;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温健康就“湿法冶金与矿业绿色发展”作了介绍,业界普遍认为,生物冶金技术是一种环保型的湿法冶金新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可利用低品位资源等特点,已成为实现矿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温健康说,近十年来,生物冶金技术在机理研究、高效浸矿菌的选育与鉴定、浸出新工艺研发、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铜的生物堆浸-萃取-电积技术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物冶金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生物冶金技术可以向氧化矿(红土镍矿、锰矿、稀土等)、氧硫混合矿以及能源矿产(高氟铀、煤)等矿种及金属拓展。

坚持开放发展 扩大国际合作

段绍甫提到,要通过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独资或合资办矿。与此同时,要引导企业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矿业的跨境合作,北京博洋零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腊柏经验丰富,他曾主持过大型国企的跨境合作项目,在平常的咨询管理工作中,他也用心研究。他认为,评价境外资源并购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并购交易是否完成,而要看投资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要从并购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表现来判断。

何腊柏特别强调,操作跨境并购须把好三道风险防火墙,即尽调可研风险关、立项风险关以及“跨文化”风险关。开展尽调可研工作,时间再紧必不敢“走马观花”,论证虽繁必不敢“节省”专家。境外资源并购涉及投资额巨大,项目运营周期长,决策难度高,决策风险大。项目立项决策防线一旦“决堤”,项目运营风险必将势如破竹。防范决策风险的重要举措就是以规范的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代替过去的“一把手”体制。“跨文化”问题是贯穿于境外资源投资并购项目整个运营周期的最重大风险。境外资源项目管理团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是真正决定项目运营管理成败的核心能力,如果团队不具备较强的跨文化管理能力,至少也必须构建一支具有国际矿业项目运作经验和擅长跨文化管理的国际化人才组成的职业化管理团队,确保有效构筑起一道坚固的跨文化风险管理防线。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矿业跨文化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