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川微评(六)
2016-01-19肖川
肖川
对许多教师而言,更系统、丰富和深入地理解教育,并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教学信念,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意义非凡。比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示范,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上,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表现上,理所当然地要高于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丰富认识,提升能力,只有教师能给予学生准确的示范,学生才能通过模仿、练习达到对知识或技能(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掌握。
生命教育在中国大地上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首先,就因为中国社会正开始由谋生向乐生的文化转型,谋求更高的生命质素已成为各社会阶层人们的共同愿望;其次,也因为生命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的美好生活添彩”的自觉努力代表着教育唯一正当的价值追求,其正当性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同;再次,还因为生命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落实——从学校文化建设到教学内容,从师生关系到课堂氛围的营造,从校本课程建设到主题班会,从教师成长到家校合作……都可以找到工作抓手。
今后我们对生命教育的探索应更多地着力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学生的学业进步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影响到其知识掌握的巩固性与灵活性(即对知识的迁移),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是优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这首先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确保每节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其次,要引导学生切实地对自己的学业成败负起责任,明确学业成败对幸福人生营造的意义;第三,要鼓励家长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及时复习、预习和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受天赋(智商)、学识和思维方式三个因素的影响。天赋主要由遗传决定,在自然群体中,智商成正态分布。一个人学识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与自我努力。而思维方式取决于教育,尤其是相关训练。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整体上说,主要是认知能力亟待提高。这除了要认真阅读、注重积累,极大地丰富学养外,学习一些思想方法论,包括知识论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更多地了解何为研究以及如何展开研究,对于改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认知能力也极有帮助。
成为一个有信念的教育者,这是提升自我教育力量不可或缺的着力点。教师要自然、亲切地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信念、教育信念,分享对一些重要事情的态度与观点,分享对一些人生挑战的应对策略。作为教师,需要强化这样一个意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学科的教师。自己全部的努力,只要有助于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有助于积极的社会公民的培养,自己的努力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可以也应该付出智慧与心血的。
家长会上,教师要以自然、亲切、不卑不亢的姿态,做自我介绍。这其中应包括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教育信念和教育期待,以及需要家长配合与支持的工作计划。如果是班主任,还需要和家长介绍班级同学的整体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的学业发展及班级特色。许多教师并未形成自己情真意切、深思熟虑、确信无疑、坚定不移的教育的信念系统,这也反映出这些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滞后与低水平。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对学生一定是循循善诱的。“善诱”的特征有哪些?1.针对性,针对具体的问题与困惑,而不是无的放矢、模糊笼统。这就需要教师真正了解学生。2.期待性,教师对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乐观与光明的期待,充满了对学生的信任。3.指引性,有明确的建设性意见和指导,通过教师的言说,学生清楚、知晓了改进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