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边绝美之地:西藏“红河谷”

2016-01-19杨纪

时代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亚东冰川

杨纪

美如天堂的圣湖——羊卓雍措

从拉萨沿拉萨河谷启程,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翻越4990米的岗巴拉雪山后,大约半小时便来到美丽的羊卓雍错。它是著名的高原堰塞湖,也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面海拔有4441米,湖岸线长250公里。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藏区三大圣湖”。

它象一颗镶嵌在群峰之间的蓝宝石,又像一条质地优美的蓝色绸带环绕于山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湖中有大小岛屿21个,岛上生活着各种候鸟,使这里成为西藏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和野生禽类乐园,成千上万只各色水鸟在湖面飞翔的画面,奇异壮观。

湖水碧蓝清澈、景色如画,这里是《红河谷》拍摄地之一。电影中,虔诚的藏族老阿妈在湖边一路双手合十,前身贴地,向心中的神灵朝拜。羊卓雍措被群山环抱,湖水清澈,隐约中透露出一种冰凉。

羊卓雍措像一颗镶嵌在群峰之间的蓝宝石,又像一条丝质优美蓝色绸带环绕于山间。望着这片深刻沉重又纯净无比、浩瀚无际的水域,我突然觉得,《红河谷》女主角的名字:宁静,就是来形容它的。

导游说,夏天是这里最美的季节,湖水盈满,流过如茵的草原,芳草连天、牛羊成群、鲜花遍野,堪称世外桃源。如果带上帐篷住在湖边,不仅可以呼吸到及其纯净、有点甜丝丝味道的空气,还可以尽情观赏羊卓雍错的日升月落。那种令人陶醉的感觉,是内地人永远无法想象的。

越野车沿着羊卓雍措湖畔前行,一路风光旖旎。湖畔的湿地和村庄也进入了电影的镜头。“黑珍珠”(牦牛)和“白珍珠”(羊)遍地,野花随风摇曳,藏民们在草地上捡起牛粪,粘在自家墙壁上,等晒干以后,可以用来做燃料。

微风掠过湖面抵达耳际,我仿佛听到了电影里,随英国探险队入藏的年轻记者琼斯和藏娃嘎嘎的爽朗笑声,还有满脸皱纹藏族老阿妈的莞尔一笑。蓝天、白云、草甸、笑声,到最后幻化成光影,漂流在空气里,只有飘扬的七彩经幡知道其间的故事与流变。

当汽车几乎把羊卓雍措绕了一圈后,又开始向另一座高山进发。头顶虽是蓝天白云,但空气越来越冰凉,远处山顶上能看到积雪,这意味着前面那座宏伟壮观的冰川越来越近了!

卡若拉冰川——世界屋脊的冰美人

从羊卓雍措出来,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带,属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卡若拉冰川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71公里。

这时气温骤然下降,冷风嗖嗖,我们一行人赶紧添衣。导游介绍说,电影里面宏伟的雪山场景就是在卡若拉冰川拍摄的。高原反应让人头疼胸闷、呼吸不畅。眼前的这座冰川,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的大型雪山,在我眼前,它不仅仅是流动的冰雪写就的地质历史,还是时光雕刻出来的伟大作品。也难怪这么多人不远千里、顶着高原反应前来一睹其容颜。

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源头之一。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壶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两个冰舌上裂隙密布,很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雪水从山间缝隙里,哗哗地往山脚涌流。

卡若拉冰川属于西藏四大雪山之一的乃金岗桑的一部分。乃金岗桑山体雄伟,危岩嵯峨,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116条冰川,卡若拉冰川是其中最大的一条,面积达9.4平方公里。

有趣的是,冰川前缘由于基岩山丘起伏,促使冰舌前缘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层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在冰舌前缘的基岩冰蚀台地上可见数条长达10余米、宽10~20厘米、深8~10厘米的楔型刮痕平行分布,这是其它冰川罕见的迹象,形如“创床”的导轨。

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地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

由于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非常大,因此,很多旅行者都会停留在此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

但很可惜的是,由于《红河谷》拍摄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情境,利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游人可以在游览时清晰地看见。而卡若拉冰川作为著名的古冰川之一,这个缺口再也不会被补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卡若拉冰川的雪线每年都会上移很长的一段距离。卡若拉冰川若干年后是否还会存在,让人的十分忧心。

我们来到卡若拉冰川的时候,整个山顶都没有其他游人,安静到可以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大家从冰川正面走到背面,从容地欣赏古老冰川的全景。巍峨、壮美的卡若拉冰川是大自然雕琢出的艺术品。

血性古城江孜

接着,我们又来到《红河谷》另一重要取景地江孜。它坐落在年楚河上游,距日喀则市9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集中的历史名城。據史料记载,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襄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了贵族的封地,并发展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

吐蕃王朝(公元7~9世纪)灭亡后,群雄割据,江孜一带为法王白阔赞盘踞。元朝(1206~1368年)时江孜修建了白居寺,各方信徒云集,又位于交通要冲,工商业繁荣,遂形成西藏历史上的第三大城镇。

白居寺是江孜古城的一座名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它原属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另一特色是白居寺的标志菩提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却不大提起。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意为“流水漩涡处的塔”,这流水便是年楚河。

江孜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方便,以及政治、文化、经济的发达,在西藏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光绪二十九年,英军万余人携带洋枪、洋炮由亚东入侵西藏,达赖13世下令西藏军民抵抗,江孜境内16岁至60岁的男丁被紧急征召抗英。当其推进到江孜时,古城僧俗民众紧密配合,在宗山上筑起工事,对蛮横的英国人进行了拼死抵抗。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北岸的江孜县白居寺背山顶上,距拉萨市307公里,地处去亚东、日喀则的交通要冲。宗山地势高峻,为抵抗英军,藏民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以石块筑成高5~8米、宽4米的围墙。英军以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藏军以劣势武器在宗山城堡与围攻的英军激战。他们坚守阵地达3月之久,打退了英军多次进攻,重创侵略者。后弹尽粮绝失去后援,英军攻上宗山,爱国军民与侵略军进行肉搏战,最后跳崖壮烈牺牲,无一投降或被俘。电影《红河谷》就再现了这段历史。

宗山抗英遗址,现存大小房间193间,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炮台旁边,褐红色的岩石傲然挺立,石缝中长满紫穗花。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亚东沟——旋谷急流的深谷

“亚东”的藏语意为“旋谷急流的深谷”,从前的亚东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个小村,而今日的亚东是我国与不丹、印度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要道,也是西藏南部的重要边境县。

亚东沟东与不丹接壤,南与印度交界,海拔高度最低处仅2800米。它的山谷里面有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山上长满五颜六色的灌木丛,秋季里的景致颇有几分九寨沟的风韵。沿着亚东沟一直下坡,树林越来越茂密,空气也温润了一些。

这里的雪峰高耸云霄,气势磅礴;山谷里的冰川,在阳光照耀下,似条条银龙飞舞;而在山腰缭绕的云朵,变幻着舞姿,把雪山装点得楚楚动人。雪山脚下的高山湖泊清澈透明,在阳光、蓝天、雪山的映衬下,呈现出浅蓝、深蓝、浅绿、深绿、墨绿等多层颜色,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湖面不时掠过不知名的水鸟,而湖岸上,绿草如茵,开满了各色小野花,牛、羊、帐篷、牧人散落其间,悠然自得。

在从亚东往回走的路上,注意到离亚东县堆纳乡以北约20公里处,立有一块曲美辛古的纪念碑,那里记录了亚东一段血雨腥风的岁月。1904年,这里也曾经是英军的战场,英军经岗巴入境,随后入侵亚东,企图通过曲美辛古入侵江孜,进而直逼拉萨。在曲美辛古,藏军遭遇了1000多名荷枪实弹的英军,英军假称“谈判”,骗取藏军信任,但实质并未卸下武器装备,反而对1400多名军民进行了血腥屠杀。

人们在曲美辛古修建了纪念碑,碑身上用藏文记录了当年抗英战争的简介,同时刻满了1400多名當年被英军屠戮的英烈的姓名,随时提醒国人铭记那段惨痛历史。

历史难忘,红河谷之旅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幸福与宁静。从亚东出来的一段路上,阳光正好,路面平整延伸远方。卓木拉日雪山掀开面纱,让我们一览无遗;多情湖边的马儿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吃得津津有味;远处一只水鸟掠过湖面,斑斓的小野花在风中摇曳,微风夹着野花和青草的香气拂过我的脸颊……

猜你喜欢

亚东冰川
GLOBAL NONEXISTENCE FOR A VISCOELASTIC WAVE EQUATION WITH ACOUSTIC BOUNDARY CONDITIONS∗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BLOW-UP PHENOMENA FOR A CLASS OF GENERALIZED DOUBLE DISPERSION EQUATIONS∗
长途跋涉到冰川
点击反证法
2015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dipos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fat transpl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