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未来商业科技的12个关键词

2016-01-19郭文婧

时代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事物人类核心

郭文婧

之所以迫不及待地读完《必然》这本书,还得从作者凯文·凯利说起。凯文·凯利,绰号KK,美国最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硅谷精神教父。他在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书中,提出“人与科技的融合”的洞见,预见的WEB2.0、比特币、P2P、社交媒体等均被一一实现,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关的影子。他在2011年出版的《科技想要什么》中,进一步延伸出科技是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之外的“第七种生命形态”的洞见,并创造了“技术元素”这个当下流行的新词,预言了包括创造大脑在内的未来数十年科技的12种趋势。《必然》是KK三部曲的第三本,继续以其生物学的独特视角,全面介绍了科技作为一个新物种所具有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指出了这个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和开始。

要理解KK的“奇谈怪论”,必须从他的思维方法论出发。KK不同于以往以机械学的视角看待科技,而是从生物学角度去思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机械学把世界看作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它是部分构成的整体;生物学把世界看作是由一颗种子生发出来的、在时间当中绵延的一个整体。因此,他的一些基本观点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以生命形态而非人类发明的工具来看待科技,科技的出现早于人类,天地间存在着一个关于技术元素的方程式,是技术元素在初始的混沌宇宙中孕育了有序的天体,也最终孕育了像人类的生命体。作为生命体的科技,一样有着生存、繁衍、进化的本能,它们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扩展自己身体,无论是渐进的,还是跳跃式的;科技与人类正在逐渐融合,说明人类已经成为科技最适合的载体。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好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的准备,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原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人逐利而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商业。商业不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且发掘和创造人类的需求。拉长人类历史的视线,商业以其自身特有的自信、敏锐和进取的精神,以一种优雅、文明、纯净的伟大力量,源源不断地创造着价值,持续地改变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商业的风口,都源于科技的风口。KK在《必然》一书中,首先直言互联网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进入到现代全球社会的舞台中心,未来的世界就是霍洛思的世界,即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然后,或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或从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角度,分为12章分别详述科技这一“第七种生命形态”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如果说科技是一种新的生命形态,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这个新的生命形态里展开我们的生命历程。那么,哪里是未来30年的科技风口?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科技必将与商业完美结合并赋予人类。

第一章“形成”的核心意思,是未来的科技生命将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形成”是一种渐变状态,很多事物的形成,都是先伪装成我们熟悉的事物,最后完全形成一种新事物。就如最早的视频网站,一开始是假装成电视台搬到了互联网上的样子,现在正在嬗变分化,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可能2050年我们再回头看的时候就会惊讶不已。那么,我们可以拥抱眼下将会成为未来的变化,但必须如同软件不断升级,才能不被抛弃。

第二章“知化”的核心意思,是给予事物认知能力,“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人工智能的进化,不是来自超级电脑,而是来自所有电脑连接在一起的互联网,现在廉价的并行运算、大数据和更好的算法已经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时代,而且,机器智慧会自我学习、会自我进化。人类和机器将是共生关系。未来,我们90%的同事,将会是看不见的机器。那么,我们可能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是为人工智能服务,要么是为下一步的人工智能去做有创意的事。

第三章“流动”的核心意思,是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复制品必然流动,未来一切不再是固定的、可捕捉、可占有的实体,一切都将是“流”。“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流动”可分为四个阶段,我们大多数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即“固定和罕见”,其后依序将是“破坏和免费”、“流动和分享”、“开放和变化”。流动就无法垄断,经验建立的壁垒将随之瓦解。未来,劳动并不一定值钱,只有那些不可替代性的劳动才值钱。那么,人们愿意付钱購买的,将更多是其中无法复制的无形价值,如及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等。

第四章“屏读”的核心意思,是信息不再分载体,可以针对每个人个性化显示,“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未来,我们围绕着屏幕,要么是帮我们花时间、耗精力,要么是帮我们省时间、省精力。

第五章“使用”的核心意思,是在“流动”的时代,使用权会逐渐替代拥有权,“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共享、云端、去中心化、平台协同,物品正在回归本质,它不再是一件产品,而是一种服务。那么,我们又何必违背趋势去追求“拥有”呢?租房未必不如买房,滴滴、优步未必不如买车,外卖未必不如自己做饭……

第六章“共享”是第五章的延伸,核心意思是既然我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为何不去分享呢?“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因为每一次“共享”,我们都在享受产品的同时又为新产品做了贡献,更收获全新的关系结构,所以,我们必须将自上而下的智慧与自下而上的“蜂巢”思维结合起来。

第七章“过滤”的核心意思,是指在内容扩张、信息泛滥的时代,如果没有过滤,将迅速吞没了我们本就十分有限的消费时间周期,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求帮助来指导我们如何选择。所以,“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注意力经济也是两个侧面,能让别人明确我们是谁,注意到你,你就有了变现的基础。同时,你只有注意到别人,知道别人是谁,才可能抓住“个性化”、“定制化”的商机。总之,精准就是过滤,不精准的都是浪费。

第八章“重混”的核心意思,是强调增长与创新,都来源于现有资源的重新安排,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可产生新的思想,“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纽约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早就指出过:“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

第九章“互动”的核心意思,是说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坏掉”了。处处皆屏幕,我们可以自由用自己的身体与这些屏幕来进行互动,不光是我们敲击键盘,光是手指来进行互动,比如用你的手臂来进行互动、对你的情绪做出互动、虚拟现实和现实的虚拟化互动、声音的互动、甚至是大脑计算界面的互动。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是服务,趋势就是要越来越多增加互动以及互动的能力。未来,越是能增加互动,增加互动性,就越是增值。

第十章“追踪”的核心意思,是说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追踪机器,任何接触到互联网的事物都可以且都会被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我们将不断地追踪自己,追踪朋友以及被朋友、公司和政府追踪。人最终将不得不放弃隐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和社会体制就有必要对无处不在的追踪具有的特征作出重要决定。

第十一章“提问”的核心意思,是说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长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科学本身包含一个悖论,每个答案都会孕育至少两个新问题。所以,我们的知识量呈指数增长,问题的数量同样会以指数级的更快速率增长。一方面,能够生成答案的技术将继续得到重视,以至于答案会变得即时、可靠、无所不在,并且几乎免费;另一方面,答案变得廉价,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那些能够帮助我們生成问题的技术将获得更多青睐。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呢?在KK看来,一个好问题值得拥有100万种好答案。新的挑战者会重新定义所有的一切。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今天我们想象未来最伟大的产品,我们去描述它,天马行空去说它,但是可能真正最伟大的东西超出我们想象的,我们今天根本描述不来的”。因为,“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还没诞生”,“互联网仍然在开端的开端,我们还处在变革开始的开始”。而这,正是KK在《必然》的最后一章“开始”中勉励我们的: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最佳开始时机。未来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记住未来商业科技的12个关键词,大家一起来创造未来,发明未来吧!

猜你喜欢

事物人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奇妙事物用心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