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支付时代来临

2016-01-19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6年4期
关键词:电商服务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随着“方便、快捷”理念在支付领域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潮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催生了“扫一扫”、动动拇指就能购物的“新消费时代”的到来,电商也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移动支付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买全国已不是新鲜事,买全球才够时尚。同时,第三方支付的风靡也给传统支付方式带来冲击,面对搅局者,传统支付机构如何应对,而双方的这种公平、充分竞争是广大消费者乐于看到的,因为消费者是最终的受益方。

移动支付在中国

何为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

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变革,从交子出现并不断发展,支付方的不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如今的中国,支付方式在不经意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电子商务热悄然升起,欧美地区良好的信用制度为电子商务的崛起打下良好基础。2002年~2004年,国外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给中国市场展示了该服务的美好前景。移动运营商尝试性地推出一些移动支付服务,如彩票的投注、自动售货机 零售商品的购买、Email服务费的代收等。由于刚刚开始涉及移动支付业务,这个时期的移动支付市场还是一个業务导入阶段。2004年~2007年,移动支付服务市场进入预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外移动支付技术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该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国内的移动通信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在更多地区更多领域开展该服务。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用户的普及率提高、网上支付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环境。这个时期的移动支付市场是地域扩展阶段。2007年~2009年,移动支付服务的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在此时间段,产业主导者不清晰,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的议价能力相当有限,产业实际投入力度比较低。用户体验较差,因为国内信用体系和安全保障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用户通过移动支付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并不丰富,也没有带来真正的便捷。尽管如此,但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消费支付新的需求,这个时期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增长还是十分惊人的。这个时期是移动支付产业的规模成长期。2009年以后,移动支付服务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为了增强业务吸引力,纷纷拓展更广泛的服务内容和支付通道。3G网络覆盖区域的扩大和网络优化的持续,移动支付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加之以不断改善的硬件环境,用户体验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该服务;同时,早期进入该市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SP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从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移动支付运行开展的时间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传统金融机构、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互联网公司等产业参与方都大力推动移动支付的普及,通过与打车、医疗、旅游、停车、便利店、订餐等日常消费类行业商户合作,引导用户消费习惯逐步从PC 端向移动端迁移。此类业务在国内的典型代表有NFC支付、二维码支付。支付方式的发展,可以说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人们的支付介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

新消费时代移动支付成主流

“6·18”“双11”“双12”“黑色星期五”……购物节越来越多,“扫一扫”、农村淘宝、全球购……买买买的节日越来越多。在动动拇指就能购物的“新消费时代”,电商超越了终端,从PC端到移动端,超越了地域,买全国已不是新鲜事,买全球才够时尚,超越了障碍,移动支付成主流。

支付:移动支付成主流

“没想到,连在路边的小店里吃碗米线都能用‘扫一扫’支付了。”来昆明旅游的一位朋友感慨消费方式的变化。

全球狂欢的买买买,近年有了新变化——移动端购物的表现格外抢眼。如今,移动端已成为消费的重要方式。以2015年“双11”为例,阿里巴巴数据显示,移动端交易贡献占比达到68%,远高于去年的45%。苏宁移动端销售同比增长近七成。

不仅如此,现在的手机购物付款,已不再受语言、结算方式、汇率换算等技术门槛的掣肘。2015年“黑五大促销”,各电商平台甚至提前打通了支付环节。以支付宝“黑五大促”为例,到梅西百货、博洛茗等商户官网无需单独注册,直接默认支付宝账户登录,选择好商品后,按当前汇率将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加上国际运费和入境关税,就是需要支付的合计款项。在亚马逊海外购平台上,商品价格已换算成人民币,买家选好商品后,网站会预估一个进口关税,然后买家直接用人民币付款。

工信部直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2015年11月发布预测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8.75亿,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已成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目前,网络提速降费正在推进,三大电信运营商基本完成固定宽带资费下调。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提速降费的推进和4G的普及,未来移动领域将进一步开掘消费的蓝海。

网购:每一分钟都在创造销售奇迹

18秒成交破亿、1分12秒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元,1小时13分破300亿、17小时破719亿元……,据统计,第7届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成交额达912.17亿元,而早在2015年11月11日的11点50分,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总成交额就已超过去年571亿元的总额,可以说,剩下的每一分钟不过是在创造新的销售奇迹而已。

经过几年培育,“双11”早已成了“剁手族”狂欢的日子。来自全球的“剁手族”,今年再次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刷新着交易纪录。阿里大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11日24时,“双11”累计物流订单量达4.68亿件。其中,物流订单大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11日23时,云南成交额为15亿元,排名全国成交量省份第19位。截至2015年11月11日23:35,云南的应收件量达881万件,按照昆明700万左右人口、云南4600万左右人口计算,那么相当于每个昆明人都能收到1.25件包裹,相当于每5.2个云南人能收到1个包裹。

海淘:购物“触角”伸向全球每个角落

从过去一小部分人选择代购,到现在全民“海淘热”,跨境电商的发展让国人的购物“触角”越伸越长。2015年的“双11”成为引爆全年“海淘”的关键点。阿里巴巴数据显示,超过3000万的消费者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10个海外商家和品牌预售额破千万。进口母婴用品、进口牛奶、进口美妆整体创下成交新纪录。

这股消费冲击波甚至震撼了国外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将“黑色星期五”的时间由过去的2天延长到18天,易贝也积极加入“双11”的促销之中。2015年以来,关于促进跨境电商的政策“红包”不断。商务部甚至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

2015年以来,政府相继出台鼓励跨境电商的一系列相关政策。2015年6月1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扩大消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降低部分服装、护肤品、纸尿裤等国外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再到“互联网+流通”计划等一系列消费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政府旨在通过完善国内消费环境增加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产品与服务供给。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一带一路”战略也在稳步推进,加上多部委联合推出促跨境电商发展的新举措,相信未来“海淘”的范围会更大,海外购物也会更加方便快捷。

村淘:农村市场成消费“新蓝海”

农村市场正成为挖掘中国消费潜力的“新蓝海”。阿里、京东、苏宁等国内电商巨头开始加速向农村扩张。其中,阿里于2014年底推出“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深挖农村消费市场。

下单、打包、装货、出发……今年农村淘宝首次参加“双11”全球狂欢节,送到村里的第一单发生在重庆奉节山区,从村民付款确认订单到货品送进村,不足两小时。2015年“双11”期间,浙江省平阳县中镇村的村民通过网购,买了一台价值50多万元的保时捷车,成为当天“村淘”最大一单。

同样,云南的“村淘”(农村地区淘宝)族也加入到“双11”网购大战之中。其中,云南大理力角街成云南“村淘”最强村。天猫统计数据称,截至2015年11月11日下午5點30分,云南网购实力最强的前十个村庄排名依次是:力角镇力角街(大理宾川)、九街村服务站(玉溪通海)、河西社区服务站、州城镇龙邑村、石山嘴村服务站、云龙村服务站、州城镇宾居华侨农场、海东村服务站、碧溪社区服务站、州城镇蹇街村。

数据显示,2015年天猫双11,全国8000多个村首次通过农村淘宝服务站平台参加双十一全球网购狂欢。随着各项促农村消费政策的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流通网络将进一步健全,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有所改善,未来农民将享受网购的更多红利,并将有更多特色产品销往外地。

服务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一场由“互联网+”掀起的消费浪潮汹涌来袭。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正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体验。

时至今日,出门用打车软件、吃饭用“饿了吗”APP订餐、网上团购电影票、手机预约健身和教育培训课程……如今一系列新兴消费方式都已是触“网”可及,并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新消费时代”来临,服务消费迅猛崛起。

这也成为2015年“双11”购物的一大特征。在天猫,5000份宝马4S保养套餐不到2分钟被抢购一空;在苏宁,理财产品15分钟销售破亿元,苏宁影视众筹筹集资金达6835万元。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10个领域的发展。

服务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用于健身、兴趣培养、境外游、家政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增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加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与消费的深度融合,未来服务消费的种类将更加丰富,体验将更加优化。

专家解读《非银行支付机构

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

2015年12月29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备受市场关注的网络支付服务终于有章可循。

出台《办法》的总体背景与考虑

近年来,支付机构大力发展网络支付服务,促进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支持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普惠金融纵深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前三季度,支付机构累计处理网络支付业务562.50亿笔,金额32.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95%和98.80%。

同时,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风险,必须加以重视和规范:一是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不够完善,为欺诈、套现、洗钱等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以支付账户为基础的跨市场业务快速发展,沉淀了大量客户资金,加大了资金流动性管理压力和跨市场交易风险;三是风险意识相对较弱,在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欠缺;四是客户权益保护亟待加强,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办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人民银行长期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为规范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支付服务创新和支付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支付对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作用,人民银行从2010年开始启动网络支付发展与规范相关研究工作。2015年以来,遵循“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组织市场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开展多轮研讨、座谈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办法》的制定工作。

兼顾各方利益寻求“最佳交集”

今天,网络支付业务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日常工具,特别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以其灵活便捷的优势,已发展成为拥有亿级客户、10万亿级交易规模的市场。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秘书长蔡洪波认为,《办法》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支付市场本身,对我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办法》的出台融合了监管的意志、市场的诉求、消费者的意愿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努力兼顾各方利益,寻求“最佳交集”。《办法》将市场原则、现实情况和科学管理有机结合,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给予市场主体和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拉卡拉高级副总裁唐凌看来,差异化监管是新规的最大亮点。新规根据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情况和支付账户实名制落实情况,对支付机构实施差别化管理,采用扶优限劣的激励和制约措施,引导和推动支付机构既要合规经营,又要勇于创新。“风险高的机构实行严格监管,风险小的实行宽松监管。不同的机构依据其风险等级实行不同的监管方式,在满足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将系统性风险控制到了最低。”唐凌指出。

支付账户有别于银行账户,支付机构更不是银行,第三方支付是支付市场的补充者,从而与商业银行形成互助、互补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办法》强调支付机构应当遵循主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这是对支付机构的根本定位。这就要求,支付机构不忘初心、回归本质,以服务好电子商务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要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证券、保险、信贷、融资等业务,不能触碰红线。

保护消费者权益“切中要害”

《办法》禁止第三方支付机构执行支付清算职能,原则上支付账户与非同名的银行账户之间不可以相互转账,但也开出了一个口子:部分机构如“A”类且Ⅱ类、Ⅲ类支付账户实名比例超过95%的支付机构的客户,支付账户与非同名银行账户之间可以相互转账。

蔡洪波表示,《办法》给予综合评定高、账户实名制做得好的支付机构在客户身份验证渠道、支付账户转账功能、支付账户单日交易限额、银行卡快捷支付验证方式等方面更具监管弹性和灵活性,能够获得更多地创新支持,真正做到让“好孩子不吃虧”。

《办法》将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其中,Ⅰ类账户可以用于消费和转账,主要适用于客户小额、临时支付;Ⅱ类和Ⅲ类账户的实名验证强度相对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假名、匿名支付账户问题。对不同类别的账户,《办法》也分别规定了10万元、20万元的年累计限额和1000元、5000元的单日累计限额。

蔡洪波说:“‘限额’就像交通管理中的‘限速’,是常规性安全管理措施。就像不同等级的道路有不同的限速要求一样,网上交易限额高低与账户实名程度、安全性等是正相关的关系。事实上,《办法》规定的限额以及配套的多种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支付需要。”

消费者在网络支付业务中可能面临资金被盗、信息泄露等风险隐患,在维权过程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要求支付机构以显著的方式提示风险,账户须由客户“自愿开立、自担风险”;要求支付机构对审核不严而进行验证的交易无条件全额承担客户风险损失赔付责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办法》兼顾了消费者的使用便捷与安全。针对当前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权益保护的不足,《办法》加强了客户权益保障的力度,提出了可行的具体措施,可谓切中要害。”

推动整个支付清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来看,金融消费者受新规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其无疑将对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蔡洪波认为,《办法》没有对支付机构办理银行账户与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业务进行额外限制,相信未来消费者在不同渠道的转账手续费水平会显著降低,甚至免费。新规通过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的监管措施来引导消费者选择评定等级高的支付机构提供服务,通过消费者的“投票”来督促支付机构加强安全管理,改进服务,将推动整个支付清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董希淼看来,《办法》的实施有利于第三方支付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那些资本实力、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占优的企业将带来巨大利好。未来大型支付机构还将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对那些仅仅拥有牌照、缺少优势和特色的小型支付机构来说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董希淼分析,央行正在按照“同一业务,同一规则”对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网络支付提出要求。一个横跨商业银行和支付公司、贯彻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的更强大、更安全的账户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黄震认为,《办法》为金融创新留下空间。《办法》中提到的收款客户特定专属设备、五种身份交叉验证方式和三类支付指令验证要素等为支付技术革新指出了具体的方向,为将来各种创新技术如指纹、人脸识别等在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广泛应用留出了空间。黄震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在不断走向成熟,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也将与时俱进,金融消费者也将享受到既便捷又安全的金融服务。第三方支付风生水起 传统支付如何应对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网络购物、网络学习、网络交友等日益取代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支付宝、财付通、安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崛起,互联网金融也顺应潮流应运而生,给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支付机构带来了挑战和冲击。

银行虽然目前仍位居各类金融活动的主导地位,但如果不积极应对,将失去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的机会,也无法取得同业的领先优势。因此,银行应积极开拓创新,把握机遇,创造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布局直销银行

目前,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以余额理财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推出了在线直销银行。它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开展业务。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的持续更新,使得社会消费习惯和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线直销银行正是商业银行的提前布局。

搭建电商平台

阿里巴巴、京東等依靠网上商城所积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户交易数据纷纷创新运作模式进入金融领域,对商业银行形成巨大挑战。未来,依托大数据的创新将是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中由于诸多限制而无法获取第一手交易数据的情况下,自主搭建网上商城、积累交易数据成为必然的选择。如工商银行的“融e购”商城已于2014年1月12日正式营业,汇集有数码家电、汽车、金融产品、服装、食品、珠宝、旅游等十几个行业的数百个商品。还有就是建设银行旗下的B2C购物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商城,它能支持担保支付、在线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是建行打造的国内创新型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

扩容网上银行

过去,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更像一个操作平台,只面向自身客户,资金在银行内部封闭运作,不具有获客和经营功能。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动网上银行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一是开发针对网络客户的专属产品,丰富产品线;二是打造应用场景,增加获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联网思维,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形成特色优势。

开发金融服务

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让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借助社交平台积累了庞大客户群,微信银行和微博银行应运而生。首先,即丰富了产品的传播渠道,还提高了宣传的有效性;再次,基于社交平台,融入网点查询、转账支付、交易提醒、理财购买、无卡取款等功能构建起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最后,通过开发微融资、微理财等专属产品,自动获取微信客户并推送产品信息,极大加强了获客能力和经营能力。

拓展移动金融

互联网金融因其便捷性和高体验度得以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大力拓展移动金融正是基于此。概括起来,有三种做法:一是推出手机银行,打造掌上移动金融服务平台;二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移动金融APP,融合服务、消费、娱乐等构建移动金融生态圈,如中国银行的中银易商,广发银行的月光宝盒等;三是中国银联携手20多家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基于NFC-SIM卡模式的手机近场移动支付“云闪付”等产品和服务。

整合供销链条

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行业的关键在于通过电商平台积聚商品供销的上下游链条,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或产业链,进而积累交易信息。受此启发,商业银行纷纷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一是与第三方合作,如中信银行与海尔日日顺物联网平台结盟;二是自主开发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针对电商和物流行业的解决方案;三是银行从对资金的管理到对交易对手的管理全都实行智能化和开放化,这不仅能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支付等传统资金服务,还能融入理财、订单管理甚至是账务处理等功能。

升级智能网点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实体网点面对面的柜台服务逐渐被自助交易和网上交易替代。商业银行为适应这一趋势,近年来,开始着手实体网点的智能升级。一是增加智能化自助交易设备,如远程视频柜员机(VTM)、远程智能柜员机(ITM)、自助发卡机等,打破交易时间的限制;二是在传统业务流程中引入智能元素,如借助Ipad,更高效和便捷地为亲临网点的客户提供服务;三是打造O2O金融服务模式,四是部分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与咖啡店、商场等合作,推出新型网点业态。

总之,如果把整个中国消费市场看成一个大蛋糕,为了尽量多地抢夺分量,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传统支付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第三方支付由于其本身就是顺应潮流、借助现代商业网络而诞生的产物,其业务发展有着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而银行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步步紧逼则往往只能被动创新转变。可以预计, 第三方支付在未来几年还将以爆发式的势头不断增长,而伴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的传统支付模式也将不断被打破、调整,业务创新也将不断加剧, 双方未来的发展态势,必将是一种竞争合作、博弈互动、融合共生的复杂多样的发展前景,而广大消费者无疑是这种竞争的最大收益方。

总把关:苏丽霞

栏目主持:黎 风

执行编辑:薛盘栋

编辑:陈彦彤 杜 杉 顾 阳

摄影:付兴华

猜你喜欢

电商服务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