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十一”乱象

2016-01-18马亮

中国纤检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双十一假货阿里

马亮

作为促销方法,“双十一”毫无疑问获得了绝对的成功,在“双十一”的余热还未退去时,商家已纷纷开始备战“双十二”。然而912亿销售额给各方带来的除了惊喜,还有一些麻烦。

退货率之谜

早在去年记者预言“双十一”促销的增长率将会趋缓,相信淘宝方面也预料到了这一情况,那么针对这一可能性,官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要提高销量,一般而言需要更多的广告、更多的优惠来刺激消费者,对于“双十一”而言,广告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在当天上网买东西便宜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更多的优惠势必伤害商家的积极性。

于是今年“双十一”相比往年,预售的情况大大增加。

在新的规则下,消费者可以在“双十一”前10天将商品放进购物车中,然后在“双十一”当天以优惠价格进行支付,这样一来,“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相比去年自然有了极大的提升——912亿可以认为是11天的销售数据。对消费者而言,这种促销方式似乎比往年更加合适,它避免了刺激消费,消费者有10天的时间思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冲动消费。

今年和去年的“双十一”销售额也就没有了可比性。近日,网络上流传“双十一”退款金额574亿,退货率达到63%的消息,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纯属造谣,很多消费者买的货物至今还没收到,怎么可能就有退货率了呢?

某快递从业者也认为,“双十一”以来来自顾客的退单确实在增加,但对于退货率高于60%以上的说法,肯定“不可能”,据他估计,“应该在10%以下”。

看上去不到一成的退货率还可以理解,但如果加入了商家刷单的因素,这一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双十一”的销售额做高并不难,其中一个途径是需要大量贴钱卖产品,如果既不想亏太多钱,又想在“双十一”拔得头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刷单。

“一是为了赚流量,有的企业自己卖自己买,也就是刷单;二是有的企业号召经销商参与采购,其实是把‘双十一当成了网上订货会;三是不排除有的企业与电商平台相互串通,在数据上做手脚。”有业内人士如是说。有电商人士表示,数据造假已经成为电商的普遍现象,短期内难以有效根除。倘若平台和商家公开合谋,或是纵容造假,那么“双十一”不仅是消费者购物狂欢日,也是商家数据造假集中日。

原来,去年的“双十一”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消费者的强悍实力,而美国投资人也用真金白银给予回报,在“双十一”后阿里巴巴的股票顺势冲上120美元的高点。而之后阿里巴巴股价不断下滑,今年9月跌至57.2美元,阿里巴巴急需提振自己的股价。

但事与愿违,“双十一”当天阿里股价不涨反跌。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双十一”恰恰是美国的“退伍老兵节”。对美国人而言,这一天显得格外庄严,国与国之间关注点不同,注定了“双十一”当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不受关注。

而另一方面,则是假货的问题。

假货泛滥与高价促销

去年4月,美国跟踪假冒产品公司NetNames估算,淘宝商品中有20%至80%为假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3年以来受理的网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投诉的数量增长356%,并且曾经表示40%的产品是假货。

目前,阿里巴巴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担心假货的美国组织和全球品牌商在严密地关注着阿里的假货问题,他们担心假货会通过阿里的平台扩散到全球的其他地区。

因反假这个问题,阿里CEO卫哲和COO李旭辉离职。阿里更特成立专门反假的2000人工作团队,花费1亿美金的费用全面打假。据高顿财经研究院数据统计,每天阿里的打假小组都会勒令删除数以万计的假货商品。同时,每一天也有约10万的注册商户进入淘宝市场。打假力度一再加大,仍然收益甚微。

而不少正牌产品,也有着质量不合格的隐忧。

“双十一”前夕,国家质检总局针对网络销售的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小家电等五大类11种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经检验,抽查合格率仅为71.3%,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8.7%。

本次抽查涉及天猫、1号店、当当网、亚马逊、凡客诚品、唯品会、王府井、网上商城、麦包包等10多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质检总局扮“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或从物流仓库集中抽样的方式,抽取了304家企业生产的363批次电子商务产品。

经检验,219家企业生产的259批次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为71.3%。检出98家企业生产的10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8.7%。其中,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与明示不符情况严重、小家电产品安全隐患多。“七匹狼”、“AOKANG/奥康”、“PLAYBOY”等品牌产品均有产品检出不合格。

其中,抽检的背提包近一半不合格,七匹狼、奥康、摩尼雅等背提包在此次抽查中均被曝不合格。

背提包产品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现象突出。背提包产品共抽查48批次,共发现不合格产品23批次,其中20批次都存在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情况。另外,背提包不合格产品区域较为集中,其中广东省有14家企业生产的14批次产品不合格,占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批次总数的60.9%。

如果真品就有三成不合格率,那么加上假货,“双十一”期间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多少是合格的呢?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部分品牌商趁机涨价。某电商购物平台日前发布了《2015年双11电商价格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重点从降价商品种类、降价商品数量及最低价商品在各大电商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通过客观数据真实展现各大电商在“双十一”期间的价格变化情况。 《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部分电商存在节前涨价、节后降价的情况,天猫尤其严重。其中,最低价格的统计标准为,8家电商的所有商品中至少在4家电商同时出现的商品最低价。

品牌商往往有一些忠实拥趸,这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非常了解,有些服装品牌在“双十一”期间的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了25%,还真是让消费者想说爱你不容易。而《报告》显示,各电商平台中近七成的“双十一”节后价格低于节日期间价格的商品来自于天猫,这更让人无言以对。如果再遇上快递延误,真可以用“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买了高价货”来形容不幸的消费者了。

猜你喜欢

双十一假货阿里
这个超市只卖“假货”
云上阿里
辰辰带你游阿里
买到假货?到衙门去喊冤
纪晓岚的“假货经”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