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对策

2016-01-18孙道伦曾建威代安兵祝华远务奇生

中国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乐山市峨眉山十三五

孙道伦 曾建威 代安兵 祝华远 务奇生

(四川乐山市经济作物站,614000)

乐山市是四川省茶叶重点产区,茶产业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峨眉山茶”作为川茶的重点打造品牌,其“扁平光滑、黄绿油润、清香浓郁、鲜醇甘爽”的品质特征及品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乐山市特色农业最亮丽的名片。201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叶强省的意见》和《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两带两区”的思路,其中川西南名优绿茶带核心区在乐山,茉莉花茶集中发展核心区在犍为。

一、产业现状

1.基地建设增量提质

近几年,乐山市在茶叶基地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基地规模不断增量。2010~2014年,乐山市茶园面积由82万亩增长到117万亩,增长143%;产量由5.2万吨增加到8.2万吨,增长158%;鲜叶产值由15亿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133%。截至2014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鲜叶产值分别占全省的25.5%、35.0%、30.0%。近五年建成了19个茶叶千亩标准园,24个现代农业(茶叶)万亩示范区,改造低产劣质茶园20.55万亩。二是基地质量有效提升。峨眉山市、夹江县、犍为县、马边县、沐川县相继成为全省现代农业(茶、茉莉花)建设重点县,占区市县总数45%。茶园基本实现了“路连网、田成形、渠畅通”,通过在茶园四周营造防护林,茶园内间种生态树,实现了茶—林(果、药)生态种植模式。在犍为县建成了西南茉莉花产业中心、沐川县建成四川省茶树良繁中心、马边县和乐山五通桥区建成了乐山市茶树良繁基地。建立了从鲜叶到茶杯的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广应用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加强投入品管理和产品质量抽检,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残超标,保证了产品安全。现有无公害茶叶基地105万亩、绿色茶叶基地35万亩、有机茶基地5.8万亩。连续五年,茶叶带动乐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5元。

2.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龙头企业知名度和带动力得到强化,二线企业竞争力有力提升,形成了大、中、小微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全市现有138家规模型茶叶生产企业,28家茶叶产业化品牌龙头企业,占全省45%,其中,2家国家级(竹叶青、仙芝竹尖),2家省级,28家市级(占全市12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22%)。截至2014年,年销售收入8亿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1家,1亿元以上的3家,5000万元以上的7家,1000万元以上的35家,500万元以上的85家。“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五朵金花已成为乐山茶产业的骨干龙头企业,其中竹叶青公司年销售额已达8亿元,位居全国茶叶企业销售额第二位,仅次于天福茶业集团。“芽芝春茶业、金星茶业、清溪茶业、三峨茶叶、千里云茶业”五朵小花发展后劲足,梯次发展格局显现。

3.品牌培育不断深化

按照“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市级“峨眉山茶”,县级“犍为茉莉茶”和“马边绿茶”等区域品牌,并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名优品牌。区域品牌“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茶”“马边绿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其中两家企业获“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乐山荣获“中国绿茶之都”荣誉称号,犍为县荣获“中国茉莉之乡”、“中国茶乡”荣誉称号。目前,已有31家企业获准使用“峨眉山茶”标志标识,印制专用包装5万套、使用(印、贴)标识300万枚。乐山市现已连续举办了5届峨眉山茶节,犍为县坚持举办茉莉花文化节,马边县连续3届举办“马边绿茶”节。制作了“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茶”宣传片,每年设立“峨眉山茶”户外广告塔,建立了峨眉山茶网站,目前浏览量已达45万人次,在《乐山日报》头版上每期刊登“峨眉山茶”宣传报花,在乐山电视台新闻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放“峨眉山茶”宣传片,多方位多视角加强了峨眉山茶宣传。

4.新兴市场份额扩大

一是抱团展销拓市场。茶企通过抱团“走出去”和“拓市场”的方式,扩大销路。多次组织几十家茶企抱团参加在上海、广州、济南、成都等地举办的各类展示展销活动;马边县举办“美丽马边·春茶飘香”活动;犍为县拓展北方市场,连续几年以山东济南市场为突破口,成功举办“四川犍为茉莉茶山东济南推介会”,2014年在北京举办了“吴裕泰127周年店庆·犍为茉莉茶主题推介活动”。目前,全市28家品牌龙头企业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连锁店1000多家,专柜5000多个,其中开设“峨眉山茶”专卖店50余家。通过销售网点直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全国多个城市。二是产品创新添份额。乐山市茶产品创新坚持以名优绿茶为主,重点开发茉莉茶,适度开发红茶、黑茶等多茶类兼顾发展的思路,满足了市场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茶多酚、茉莉花精油等提取物和茶食品,延伸茶叶产业链。全市现有15家企业开展红茶和黑茶的生产,且产量不断增大,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的研究和开发已取得初步成效。犍为县多家茶企开发出茉莉红茶和马边县金星茶业开发出内销黑茶已占相当市场份额,夹江县天福观光园生产的茶食品已成为旅游特色产品。犍为县重点打造的“犍为茉莉茶”香味浓、滋味醇,已成为颇具特色的茶产品,备受北方市场的青睐。

5.科技创新助推升级

充分利用院(校)—地(企)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新品种,开展了茶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一是创新平台上台阶。乐山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2015年,乐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乐山市首次与国家级茶叶综合性科研机构搭建的院—地科技合作平台,这一平台大大提升了乐山市科技助茶的实力。二是品种品牌双创新。乐山市依托现有省、市两级茶树良繁中心,在当地四川中小叶群体种茶树资源中选育出了“马边绿1号”、“川沐28”、“川沐217”、“峨眉问春”等4个省级良种,丰富了四川省的茶树品种,发现的四川“紫嫣”品种已列为全国珍稀茶树品种目录,已申请国家植物珍稀品种保护。目前全市茶树良种推广率达85%。犍为县建立的中华茉莉种质园,已收集全国和东南亚国家茉莉花品种56个,从中选育出的茉莉花新品种“金犍茉莉1号”,已通过省级审定,并成为全国唯一通过审定的茉莉花品种。引进推广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品种“中茶102”、“中茶302”、“中茶108”等新品种,现已连片发展达万亩,开发出了“银麟102”、“银麟302”、“银麟108”等系列品牌,实现了品种创新与品牌创新的对接。三是技术研究结成果。积极探索大宗茶机剪、机采等新技术,实现了生产省工节本。截至2014年,乐山市茶园机剪率达85%,机采率达20%。全市开展了“金犍茉莉选育与配套集成技术研究应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茶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等技术攻关,分获市政府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二等奖。

起草的《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程》已成为四川省茉莉花茶加工的地方标准。制定了乐山市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峨眉山茶种植加工技术规范》,该标准提升了企业在茶园建设、栽培管理、加工生产、产品质量等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市茶叶科技推广率已达90%。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乐山市茶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地功能开发不够

乐山市大部分茶园主要功能还定位于传统鲜叶生产环节,利润来源也仅仅是鲜叶销售。种植户普遍缺乏对茶园由传统生产向休闲观光、茶事体验延伸多元化产业业态转变的认识,向休闲、旅游服务延伸的茶园为数甚少。

2.品牌建设后劲不足

乐山市“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打造从2009年启动,发展才几年时间,起步晚,时间短。而“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等企业品牌发展均有十多年历史,已逐步在全省知名,全国知晓。企业品牌发展在先,区域品牌发展在后,客观上造成了已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品牌企业对“峨眉山茶”区域品牌认同度不高,大企业缺乏“大产业”、“大品牌”意识,在使用和宣传区域品牌上被动接受。时至今日,“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打造虽初见成效,但放眼全国市场,在品牌影响力上仍与其他省市大品牌如“龙井”、“普洱”、“铁观音”等还存在一定差距。

3.市场建设有待加强

乐山市双福茶叶市场曾是西南最大茶叶批发市场,日均交易量达20吨,高峰期可达50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但该市场目前仍处于初级地摊式的农贸市场,缺乏质量监管、市场信息、冷链仓贮、互联网+等社会化服务功能。至今乐山市无大型综合性茶叶批发市场,市场化综合体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相对落后。生产者对市场消费者功能性需求,个性、情感、文化、声望等需求挖掘也明显不够。

4.保障机制亟待健全

茶产业发展资金与保障机制亟待健全。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市级财政虽然每年预算1000万元用于茶产业发展,但涉及茶叶重点县个数多,区域广,面积大,资金较为分散;区县各级财政对茶业的投入更加有限,涉农项目资金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分散投入,未能整合集中投放于茶产业。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企融资困难。二是社会化服务功能有待改善。与省内其他茶产业强市相比,乐山市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机构设置与专业人员配置上存在明显不足,仅由市农业局经作站兼职负责全市茶产业发展工作。全市从事茶叶专业技术人才87人,拥有茶园面积117万亩,茶农70万人,人均服务面积1.34万亩,人均服务对象8046人。任务重,人员少,组织协调管理弱,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三、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乐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乐山茶产业下一步应采取以下发展措施。

1.稳面积重互动

“十三五”期间,乐山市应在稳定现有茶叶面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乐山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强“三带一区”产业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夹江—峨眉山生态茶叶产业带,加快建设五通—犍为—沐川标准化茶叶产业带,做优马边规模化有机茶产业带,打造犍为全国茉莉茶产业核心区。注重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做精做深。深入挖掘茶产业文化,支持茶产业与文化和旅游融合,推进三产互动发展,促进茶园基地功能从单一鲜叶销售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元化转变。充分利用乐山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佛教文化禀赋,将儒释道思想融入茶文化,弘扬“茶禅一体”的文化内涵。借助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优势,有必要建设一个峨眉山茶市场综合体,一座峨眉山茶茶博馆,一条峨眉山茶生态茶园休闲观光走廊,打造一批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品茗购茶以及观赏茶歌、茶舞、茶艺表演等旅游项目。将“峨眉山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产业互动建设过程中,实现“产城”有机融合,促进乐山市茶旅、茶文产业互动式发展。

2.谋规划强品牌

一是高起点规划。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乐山市茶产业特点及其所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加快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区域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今年,乐山市已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2015~2020年)》。中茶所专家组将在对乐山市茶产业专题调研、茶产业现状和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峨眉山茶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将具体指导乐山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地,并对乐山市茶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科技支撑。二是严控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峨眉山茶种植加工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坚持用标准来规范生产全过程,加强产品质量的市场抽查和检验力度,严控产品质量标准。夯实区域品牌发展的安全基石。严格按照《峨眉山茶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规范全市标识使用。三是加大品牌宣传。继续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标牌、画册等媒介,多形式、多途径对“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开展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定期举办“中国·乐山峨眉山茶节”,大力支持产茶重点县在国内茶叶主销区举办形式多样的品牌推介活动。加大峨眉山茶网站对品牌打造信息的宣传力度。鼓励茶企抱团参加国内外重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推荐茶企参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际交流。

3.育市场拓销路

统筹交易市场和产业园区布局,在峨眉山市建设“峨眉山茶”市场综合体,集茶叶交易、茶机销售、信息发布、茶文化宣传、仓储运输、电子商务、质量检测等功能齐全的综合体市场。积极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和宣传,拓展营销渠道。线上支持品牌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开展O2O销售业务,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乐山市茶叶国内外交易零距离,创新乐山市茶叶出口方式。线下继续鼓励企业采用连锁经营或直销开设“峨眉山茶专卖店”和使用专用包装,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覆盖范围。

4.集资源促保障

一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对乐山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在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基础上,多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放茶产业。各重点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并整合发改、扶贫、农发、农业、水利、交通、林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集中使用。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办法,带动农户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多渠道筹措茶叶产业发展资金。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并探索茶业种植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茶农风险保障能力。扩展茶企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二是借力平台培育人才。未来5年,乐山市应借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人才优势,整体提升乐山市茶叶科技水平。形成领导常年抓、重点抓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态势,配备茶产业发展专职机构,同时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健全茶叶技术推广体系,依托相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专业人才和茶区实用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猜你喜欢

乐山市峨眉山十三五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下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关于打造乐山市特色水上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峨眉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