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6-01-18汤颖
汤颖
摘要:伴随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进步,尤其在教学方面。特别在计算机的学习上,我们必须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一方面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与乐趣。随着信息的社会化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网络媒体、社交网站的广泛应用,“微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得到了极高的重视。该文将对“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99-02
在信息技术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在教育领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力不仅是来源于教学内容的陈旧,同时还因为教学方式的落后、教学内容及方式的落后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利用先进技术来开展计算机教学,尝试着将微课程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微课程”的应用的必要性及案例分析
1.1 “微课程”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计算机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情绪,为了顺应教育体制改革,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将微课程充分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理解,“微课程”中的微,是微小,相对较短,具有画面片段的小视频。而这种微视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甚至是MP4播放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视频的获取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使更多老师愿意使用这种方式去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对于微视频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方面:微视频资源的研发,二是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效果。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不再像过去一样死板地去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滞后性的产生。微课程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重要革新。
1.2 “微课程”的应用案例分析
自从部分省市开展了电子书本,1对1项目,云计算辅助教育等新技术以及国外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传入国内教育界。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使我国的课堂模式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灌输式、被动式、以知识的传递及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成了“微课程”等概念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的重点就是微视频,一般都是借用网络平台所展现出来,使一种将教学素材及设计、考核测试以及交流互动等内容相结合的微型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方向。在国外,主要以THDED以及可汗学院所设计的网络教学视频,而在国内主要是一些“微课网”的设计评比。教学设计、微视频、辅助学习资源、社会性交往平台等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微课程体系[2]。
2 “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
2.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分成三个模块:课前、课中、课后。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1)课前
教师在实施微课程教学策略前,应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课程设计,将教学重点难点融入到教学视频中去,同时,帮学生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以后进行自学,对知识进行预习,由于视频都是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开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己想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每个视频的学习时间都相对较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去观看,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程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它的出现为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发展创作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问题,不能被微课程所控制,否则会使微视频的应用没有任何意义,从而也丧失了学习的意义。
2)课中
想要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就需要师生都有效的利用好课堂面对面交流的最佳平台。教师应对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状态予以掌握,那么在课堂中就能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所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并积极的评价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机练习情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中时间,使学者学到更多。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层次分小组来积极探讨学习问题,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
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是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际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获取的是知识的内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的知识,一回到家就差不多忘记了一大半,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法将知识真正落实。而微课程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点,上课没有弄懂的知识,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视频去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微视频中是怎么引导,怎么推理,怎么结论的,通过反复地观看与探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微视频进行复习是众多学生愿意采用的方式,除了它的趣味性以外,还有它的便捷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观看它,如果自己实在弄不懂,也可以请求家长帮助他一起去理解,这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因此,不得不说微课程的运用为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一场革新,这种全新的体验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及老师们的喜爱。
2.2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点分析
1)设计问题及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微视频、PPT、HTML网页等多种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应用任务驱动模式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及内容,而且其问题还需与知识要点有较大的紧密型,并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相关联,主要设计原则包括实用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任务设计的难度不能过大要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最好是添加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同时也可以将挑战性非常强的任务给设计出来,使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需求得到满足,而最后就是在设计任务时,不要设计一些太容易掌握的内容,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不愿意再去完成任务。
2)协助学习活动设计
为了更便于学习吸收稀释,可将课程中会用到的关键点制作成为一个小视频,并积极的讲解每个步骤,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视频步骤来操作,同时学生还可根据不同的主题任务或者彼此的喜好和性格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从不同角度来了解问题,将认知结构重新进行构建。而教师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的技术及方案,并针对问题共同进行讨论,而在讨论及交流中有效吸收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得以提高。
3)综合评价测试设计
教师应提供多层次且难易程度多样化的操作练习于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于学生能依照自身的综合能力及水平来选择对应的练习,应用这些联系让自己能多找我一些模块知识点,能够及时对自己在学习存在的不足充分了解,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解决方法可以是找其他同学或者老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学生还可以成立一些课外科学小组,在小组上将自己困惑的问题提出来予以讨论,以此促进小组之间互相进步,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及小组评分,对每一个小组及组员进行公平的考核。
3 结束语
微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们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自觉去钻研与探讨,不过教师在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提高了学习的效果,然而,教师在利用微课程教学时,也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予以实施,将“微课程”运用得恰到好处,促进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不断提升,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琦, 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2): 126-133.
[2] 吴云, 徐冠男, 曲朝阳,等. 基于微课的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45): 122-122.
[3] 吕晓, 崔良中, 郭晖, 等. 计算机语言与软件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8): 54-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