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共议:因材施教,给受教育者公平机会

2016-01-17张秀红

教育·综合视线 2016年45期
关键词:分层教育教师

张秀红

黄忠敬:

分层教学避免走“极端”

黄忠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美国教育研究会(AERA)国际会员。

《教育》:为什么要提出分层教学?

黄忠敬:我们当前的教学现实,存在不少违背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忽视最佳发展期的无效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性”重视不够,要么过度,要么不足。过度主要表现在重复机械训练、过度补习、过度拔高等现象,唯恐“输在起跑线上”;不足主要是指对一些特殊需要的学生,比如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和处境不利儿童的成长需求关注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

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最近发展区存在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因此,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断变动的“区域”,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同时,学生的发展还存在关键期,即最佳发展期,指人的某些功能在特定时期里较易发展,比如1岁至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就难以发展甚至无法发展。关键期也是因人而异的。

《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哪些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黄忠敬:分层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課程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

学生分层。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班教学,或者在一个班级内开展分组教学。但要避免把班级学生标签化、意识形态化的倾向,避免歧视或偏见。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允许其在不同层次的班级间流动。

目标分层。指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以及班级中各层次学生可能性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

课程分层。就是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低、中、高3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水平和未来职业定向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课程层级。同时,改变传统固定行政班的教学制度,形成流动的“走班制”。相对于把学生分到固定的不同层次的班级而言,这种课程分层更值得肯定。

作业分层。针对学生的差异,作业设计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拓展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少数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型作业。同时,可以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变“布置”作业为“推荐”作业,变教师给予为学生自编,实行弹性作业制度、学生互帮制度等。

评价分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其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评价分层的关键不在于追求结果,而在于关注过程性与发展性。要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而不是在学生之间进行比较,肯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要变竞争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学会欣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分层的前提是评价多元,确立不同层次的多元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优等生和中等生,更要关注后进生,既要评估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还要评估不及格率和后30%学生的平均分,开展分层评估。

《教育》:分层教学与教育均衡如何平衡?

黄忠敬:分层教学是把双刃剑。分层教学的宗旨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性和风格,明白自己的强项和不足,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和程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强调差异和缩小差距,使分层教学标签化、模式化,而忽视差距本身的积极意义。实际上,当我们在强调分层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分层教学的真正要义是如何在规范与灵活、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全纳与特殊等多对矛盾之间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杨妮花:

分层教学必须关注的三个因素

杨妮花,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曾有多篇有关差异教育论文获河北省级奖励。

《教育》:您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您认为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哪些区别?

杨妮花:现在实行的教学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因此,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都能够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育》:分层教学如何展开?

杨妮花:作为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够对学生分出层次。实施分层时,不能一味地根据学生的成绩,考试成绩存在偶然性,仅仅根据成绩分层是不合理的。除了学习成绩,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智力因素。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接受程度慢是跟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智力相关的。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跃进层),该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自主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该层基础一般,智力也一般,学生比较自觉,认真踏实,有一定上进心,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提高层),该层基础、智力均较差,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有分好层,我们才能为下一步的分层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教育》:如何有针对性关注到各组的学习情况?

杨妮花:分层之后,各组之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存在干扰,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所以,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好分层备课,明确A、B、C各组在本节课的不同目标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二,排除组间干扰的重中之重是老师一定要备好分层授课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要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在共性指导阶段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组学生都积极参与,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将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有了这样充足的分层准备工作,分层教学的课堂一定是非常有序的,各组之间一定是不会互相干扰的。

《教育》: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是什么关系?

杨妮花:实施分层教学就是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如性格、习惯、智力,家庭背景等实施教学,如此才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分层的目的。分层教学并不能立竿见影,所以要求教师在分层教学中了解与掌握这些差异,做好“因材施教”,讲究“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才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地成長。

于允锋:

建立“层次设置标准”

于允锋,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校长,分层教学的倡导与实践者。

《教育》:您认为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于允锋:学校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已有4年多,学生通过“跑班”现象,打破了原来的班级平衡。究其原因:一是分层走班后1名教师要教原来7个教师教过的学生,学生自有比较,也会根据教师的能力与特点给教师分层;二是提高班的学生产生自满感,不愿意呆在原层次学习;三是1个单元7个班同时上课,为学生“跑班”提供了可能。这不但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打击了个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此,学校设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升降方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入学成绩和过程性检测成绩、个人意愿、其班主任和原任课教师指导以及各层次课程设置、培养标准和授课方式,进行合理的层次选择,填写选课申请表。之后,根据“层次设置标准”,学校每学期调整一两次。调整时要依据测试成绩、分层基础以及学生选择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提交申请表,经“分层教学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成绩提高达到更高层级标准的可以选择升级。这样,既保持了分层走班制教学的规模与优势,更能调动学生拼搏进取的能动性。与此同时,学校要求各教学层次任课老师加强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总结经验教训,多与学生沟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和尝试,寻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分层走班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复杂得多。

《教育》:为了确保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于允锋:学校需要注意教师的安排和课表的编排。学校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学生发展的需要,会考虑不同执教风格的教师。先修课程班安排有教学特色、思维活跃、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提高班的教学要求稳中求进,因此安排一些基本功扎实、教风稳健的教师;强化班的学生纪律松散、学习习惯较差,则更多地安排一些有个性,沟通和管理能力强的教师。考虑到一些家长担心强化班的学生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疑虑,学校特意安排一些优秀教师到强化班任教并担任强化班层次学科负责人,使他们对强化班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在施教班级的安排上,学校按照“跨单元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跨单元”是指某一教师一定要安排在不同的单元任课,保证同单元内同一时间能够同时上课。“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教育》:走班教学流动性太强,如何确保学生不逃课?

于允锋:学校实行“定座实名制”管理制度。任课教师排完座位后,学生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贴在课桌前侧,上课时对号入座,未经同意不能随意换桌。讲桌上贴走班座次表,方便考勤和管理。为了使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尽快地熟悉所有学生,学部要求所有的教学班按座位打印学生照片提供给任课教师。

对学生走班上课的考勤,学校出台了措施,明确规定考勤分占学业成绩的10%。考勤由任课教师和教学班班长共同负责。任课教师每节课后把考勤情况上报学部,学部通过“每日一报”一天一通报,一周一汇总,既作为个人量化的一部分,也作为班级量化的一部分。每“单元组”设组长一名,由学部主任和所有教师共同推选的5名业务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心、拥有较高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直接领导本单元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带领本单元任课教师,组织好本单元的教学与管理。

学校还推举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兼任分层教学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会长,针对各单元教学设立分部,针对每单元教学各设分会长一人。各单元教学班的班长、课代表即“教师助理”为分部成员,帮助“单元组”组长协调本单元的各项管理和教学,做好上传下达。

钱万军:

新高考融合分层走班教学

钱万军,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主任,提出分层走班是新高考的必然教学模式。

《教育》:杭师大附中是如何实行分层教学?

钱万军:浙江的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将课程、课堂和评价进行捆绑式变革,也就是说将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同步变革。浙江师大附中的走班制推出“2.0版”:课堂形态从分层走班制走向分层、分类走班制。换言之,就是语数外分层走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入相应教学班学习,而政史地物化生技术七门课则分类走班,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选择进入不同教学班进行学习。师大附中的语文学科,遵循“必修分层”的原则,将编制的“雅正语文”学程分为“雅正A、雅正B、雅正C”,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分层走班”上课,实行“小班化”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着力打造有思维力的课堂。

《教育》:《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公布后,新高考与分层教学如何发展?

钱万军:高考改革的精髓,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每天回家后,别只关心作业多不多、做完没,不妨有意无意问问他们,以后想做些什么,把孩子的“底”摸出来,以便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兴趣。多鼓励孩子的兴趣特长,多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别总是说邻居家的孩子学习如何好,打击了孩子的信心,那样更找不到兴趣特长了,要告诉孩子,你这方面可能不如别人,但还有地方比别人强。高中出现成绩两极分化,家长也别着急。不要将父母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比如自己从事金融行业,就非让孩子也选此类专业。

除了选课外,新高一学生还要选层。分层走班是新高考带来的必然产物,同一门学科,选择学考和选择选考的学生,要学的内容不同,必须分层教学。这就要求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目标,做出理性选择,建议新高一学生家长:树立“合适才是最好的,喜欢才能学得好”的观念;放下面子,反对盲从,理性看待分层走班;根据孩子学业基础、职业发展,选择与人生规划相关的课程,选择符合学业水平的层次;与孩子一起规划,但不要强制干涉选课。

熊丙奇:

分层教学≠重点班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对差异化教学有长期研究。

《教育》:分层教学是重点班的另一种说法,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熊丙奇:这是对分层教学的认识误区。分层教学基于学生禀赋差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在对学生分层时不仅仅着眼于成绩和分数,还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分层,它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所有的探索和创新也都必須注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开、公正。

“重点班”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身份,是从“择校”到“择班”“择班主任”的教育乱象。重点班是学生意愿未得到尊重,而划分标准又与成绩或“关系”等因素相关,在师资配置上又存在明显差别,这种人为带来的不公不仅伤害了学生,也打击了非重点班老师及家长的积极性。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学校设置重点班的目的是希望以最优师资教最优学生提升升学率、打响知名度,从而带来“政绩”或经济效益;而不少家长之所以想让孩子进重点班,也是看重“重点班”可能带来的更大的升学希望。

《教育》:如何杜绝分层教学异化为重点班?

熊丙奇:要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自主选择的求学空间;老师可以做的是,从给学生灌输知识,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注学生的身心、人格;而家长可以做的是,不是只盯着孩子的作业和成绩单,要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最不希望出现的局面是,各个环节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却互相推诿、指责,这对改变教育问题毫无益处,只会耽误对孩子的教育。

分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给每个受教育者公平的机会,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兴趣——让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完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猜你喜欢

分层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雨林的分层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