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绦不如老饕
2016-01-16闲云主人
闲云主人
食尚 野鹤斋食经
南宋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说:
颜之推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项绦,项绦不如老饕。”此言老人虽有寿相,不如善饮食者。故东坡之《老饕赋》,盖本诸此。
这里的“眉毫”,指眉毛都是白毛,当然是“寿相”;“耳毫”,指耳间有白毛,显示比眉毛更有“寿相”;“项绦”即项下(颈下)的白毛,似乎是最老的老人了,但颜之推却断言,如此有“寿相”,却不如善于饮食的老饕。
那么,老饕、饕餮又是什么呢?吴曾继续引用《左氏传》的话说:“缙云子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聚敛积实,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原来,饕餮是一种贪吃又贪财的怪物。为什么将善吃而长寿的老人比作贪吃又贪财的怪物?我以为,比喻总是跛足的。颜之推的话,不过极而言之饮食和长寿的关系罢了。眉毛发白的不如耳朵旁边有白毛的,而这两者均不如颈下有白毛的,但这三种有寿相的老人犹不如善饮食的老人。如果人胃口很不好,生存都有问题,哪里还谈得上长寿?
古代长寿名人如篯铿,即彭铿者,以一款“雉羹”治好了帝尧的胃疾。那个雉羹,即野鸡剁成茸,以盐和梅为调料,做熟了,还以雕胡米粉碎了勾芡献给帝尧。尧平时日理万机,过劳又不注意饮食,菜肴都没加调料,胃病很严重。吃了篯铿的雉羹后,大为改善,高兴之下,把大彭城(今之徐州)封给他,故人们又称他为“彭铿”。彭铿本身就是营养学家,又非常注重饮食,据说活了800岁,娶了几十位老婆,都活不过他。这虽有些夸张,但此人因饮食而长寿是可以肯定的。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2岁,是一位食疗专家,当然是十分善于饮食的了。
清代康熙、乾隆祖孙两位帝王,执政分别是60年和61年。他们在朝时举行过4次“千叟宴”。撇开其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负面影响不谈,平心而论,还是有鼓励老人努力加餐、延年益寿的意义的。
近人也有善饮食的长寿老人。京昆大师俞振飞,胃纳大佳,喜食猪油炒的菜,喝绿茶也要加糖。评弹老艺人吴君玉喜欢捉蛇、食蛇,这位姑苏说书先生似比老广还要嗜蛇。俞老活到90多岁,吴老也是长寿老人。民间这样的老人更多。有位女寿星,年逾百龄,每天喝酒、吃肉,也做一定的轻松家务,身体更健康。我曾亲眼看见“百岁棋王”谢侠逊啜粥食饭,佐以鱼、肉、菜、豆(制品),并无不消化之虞。
善饮食,并非暴饮暴食、大吃大喝,而是合理地摄食。30年前,我去拜访营养学家徐达道教授时,曾向他请教:“我特爱吃豆制品,是不是身体里出了大毛病?”徐教授说:“你这饮食嗜好,说明你体内缺乏游离钙,促使你多吃豆制品以补充,这就是营养决定行为。”
还有一位朋友白兄,在西区开一家小餐馆。白兄蒙古族,人又高又胖,挺着一个大肚子,酒、肉照吃不误,妙的是他如此饕餮,不仅“三高”全无,每年还有几个月全球飞来飞去,60多岁的人,看上去像40多岁。我想,他的蒙族DNA很强大,还是佩刀骑马、驰骋草原的祖先那样的体魄!
善于饮食当指善于正常、正确、合理的饮食。苏东坡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天天笋烧肉”。还有许多善于饮食的老人懂得荤素搭配、五味调和的道理。即便喝茶,也要“三口为品”,即舌尖尝甜味,舌身尝涩味,舌根尝苦味。若要一饮而尽,就是“牛饮”了。中国古代有那么多教人合理饮食的书籍,也说明善于饮食的益处。
话要说回来,善于饮食,饕餮之徒,也不是说老人吃得越多越好。老人年事已高,一般来说各项机能减退,饮食量有所减少也不足为奇。至于被中医称为患了“消渴”症的糖尿病人,一时饭量陡增,那可能就是病态,应经过医师望闻问切的诊治,甚至抽血化验,确定有病之后,对症下药,及时治疗,以期病情得到控制之后,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胜过眉毫、耳毫、项绦的“老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