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综合诊断的效果探讨

2016-01-16韩石宝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检查和结果显示息肉

韩石宝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民医院 山西 阳泉 045100 )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又叫胆囊隆起样病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1]。近年来,临床上对此病患者通常使用超声检查及CT增强扫描检查进行诊断。为了进一步探讨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综合诊断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1例。他们的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9±2.71)岁。经术后病理检查,在这53例患者中,有胆固醇息肉患者42例,有胆囊炎性息肉患者9例,有腺瘤患者1例,有胆囊腺癌患者1例。这53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是:①经病理检查确诊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②对进行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相关禁忌症的患者。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是:①存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②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④处于妊娠期、哺乳期、产褥期的患者。⑤在进行检查的前2周服用过可对胆囊收缩功能造成影响药物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近期我院收治的5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检查和病理检查。并将进行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单独使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对这5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及联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对这5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综合诊断的准确率。

1.4 检查方法

1.4.1 进行超声检查的方法 进行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美国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HP)生产的IMAGE POIN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在2.5~5.0MHz之间。在进行超声检查的前8~12h,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禁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其取平卧位及右前斜位(左侧卧位)。对患者的肋间及肋缘下处进行多切面的扫查,主要观查患者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蒂宽、血流等情况。

1.4.2 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方法 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仪器为东软螺旋CT全身扫描机。在进行超声检查的前8~12h,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禁食,并指导其服用300~500ml稀释过的泛影葡胺,以充盈患者的胃部。进行扫描的周期为1s,其层间距为2~5mm,其窗位为50Hu,其窗宽为250H。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常规的CT平扫。然后,使用高压注射器将100ml的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优维显)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速度为2~3ml/s。然后,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将扫描所得的图像经PACS工作站进行处理,据此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1.5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结束后,与进行术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比较,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为69.81%(37/53),用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为73.58%(39/53),联合使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为94.34%(50/53)。联合使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准确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这5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的比较[n(%)]

3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包括胆囊腺瘤、胆囊息肉等多种类型[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因素的改变,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已引起医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其中,超声检查、CT检查等方法较为常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使用该检查方法对此病患者进行诊断,可观察患者胆囊息肉样病灶的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3]。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疾病的诊疗中。在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前,医护人员为患者经静脉注入含碘的有机化合物(造影剂),使其血液中的含碘量维持稳定的水平,从而更清晰地显示出患者机体各个器官及病灶的影像。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个体性的差异,单独使用超声检查或CT增强扫描检查对此病患者进行诊断,会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4]。

联合使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如下:①胆固醇息肉:患者病灶的直径多在4~10mm之间。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区域呈桑葚状、乳头状、球形等强回声,或出现中强回声向胆囊腔内隆起的情况。此类病变可发生于胆囊的任意部位,有蒂,基底较窄,可见“慧尾”征,无法获得有效的血流信号。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在动脉期,患者的病灶无显著强化的表现;在门脉期,患者的病灶存在轻度强化的表现;在延迟期,患者的病灶存在强化减退的表现。②胆囊炎性息肉:此类病变具有与胆固醇息肉相似的形态特征,多数患者可同时伴有胆囊结石。经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胆囊病灶的内部存在微弱的回声区。经CT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在门脉期、动脉期、延迟期,患者病灶的表现与胆固醇息肉相同。③胆囊腺瘤(包括胆囊增生性息肉):患者病灶的直径多在11~15mm之间。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呈单发、小结节状,其病灶内部存在点状的血流信号。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在动脉期,患者的病灶呈轻度强化的表现;在门脉期,患者的病灶呈强化增强的表现;在延迟期,患者的病灶呈强化减退的表现。④胆囊腺癌(小胆囊癌):患者病灶的直径在16mm及以上。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灶存在菜花状结节,且在胆囊腔内突入,基底较宽,局部胆囊壁呈粗糙、中断、增厚等表现,在病灶内可见动脉血流信号。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在动脉期,患者的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的表现;在门脉期,患者的病灶呈均匀、强化减退的表现;在延迟期,患者的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减退的表现。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超声检查和CT增强扫描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综合诊断的准确率高。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孙福金. CT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 19(36): 94-95.

[2] 施庆伟. 超声应用于胆囊息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15(2): 225-226.

[3] 时美欣,罗敏,王秀云,等.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4(10): 832-835.

[4] 罗渝昆.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 09(1): 2-4.

猜你喜欢

检查和结果显示息肉
羊肺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
贫血的检查和诊治路径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最严象牙禁售令
联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效果观察
用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准确性的对比
新闻眼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