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教师古诗文本细读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2016-01-16刘雪霞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课题

刘雪霞 王 嵘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七小学 乌鲁木齐 沙依巴克 830000)

提高语文教师古诗文本细读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刘雪霞 王 嵘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七小学 乌鲁木齐 沙依巴克 83000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文经典魅力传承千年,这当中既有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在 2012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的要求。古诗文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教学研究;提高;阅读;意识;转变;改善

从学生方面来讲,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外来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日渐深厚,他们迷恋漫画、流行歌曲,价值观渐渐变化。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深刻的渗透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等重要内容。但学生对古诗文本的理解不到位,以至失去了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发言时学生照抄、照念参考资料,没有达到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从老师方面来讲,乌鲁木齐市第27小学现有专职语文教师25名其中40岁以上的经验丰富教师4名,其余的语文教师平均年龄不满30岁并且有6名代课老师,纵观整个语文学科是一只非常年轻的、有热情但同时缺少教学经验、尤其是文化底蕴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队伍。通过座谈及平时的观察我们发现即便我们认为古诗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难以突破又不愿触及的瓶颈但还是有一些语文老师在上课前匆匆看一遍课文就埋头备课写教案;上公开课的老师也是定下要讲的课题后就急忙备课做课件。这一现象表明:古诗文文本在教师的层面,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细读,还是在一种庸常的阅读水平上原地踏步,隔靴搔痒、浅尝辄止,这种表面阅读文本的后果就是对付应试,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学得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对于小学阶段还有一种古诗文文本的阅读情况就是过度诠释,超越了儿童的认识水平。教师积极关注人文精神的浸染,大量拓展,无度挖掘文本,课堂教学虽激情飞扬,但古诗文基础知识不牢。无论是上述的那一种课堂,都和老师细读文本的能力息息相关。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探究正确把握古诗文文本细读的根本方法,提升教师解读古诗文文本的能力,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实践价值: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拟改变教师的古诗文教学现状,让教师从细读文本开始真正走入文本,走近学生,深入课堂。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选择《通过提高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细读能力,促进古诗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教师的古诗文修养以及细读文本的能力从而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关于本课题,在国外尚无研究,而在我国国内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比如:古诗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古诗鉴赏的研究、古诗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但其落脚点多在或研究古诗本身或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关于文本细读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其中以王崧舟老师的文本细读理论最被大众熟知,但他其中并没用专门针对古诗文文本细读的研究。而本课题则希望借助提高老师古诗文本细读能力进而促进古诗文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3.1 通过课题的研究,认真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基本了解掌握古诗文文本细读的策略与方法,在文本细读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读书能力,拓展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语文教师的古诗文修养,提高深层次挖掘文本的能力。

3.2 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端正教师钻研古诗文教材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读解教材的良好习惯,提升文本细读的研究力。

3.3 通过课题的研究,在提高教师细读文本能力的同时促进古诗课堂教学,通过古诗文文本细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寻求合适的课外拓展和课外补充的内容进行丰富、完整的补充细读。

3.4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文本细读过程,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语感,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成果:

4.1 论文类:

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的课题老师用笔记录下了研究心得。共完成论文25篇,细读材料51篇,教学设计及反思97篇。

4.2、小学语文教师古诗文文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2.1.知人论世,细读文本。

孟子曾经说过:不知其人,难入其诗。“知人”是指就是要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经历境遇是诗人独特创作个性和风格形成的土壤。“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的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所以实际上每一篇诗歌都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老师就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际遇入手,很容易就了解了杜甫之所以形成这样稳重沉郁的诗风的原因,也对本诗为什么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更加了解。

4.2.2 品味字词,细读文本。

对小学老师来说古诗文本细读还可以从“品味字词“入手。通过对诗歌中的字词的品味欣赏,精读精讲,更容易领略全诗的魅力。比如在细读王之涣的凉州词一诗中,老师就紧紧抓住了“怨”这个字,紧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体会“怨”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其实这个“怨”字也是本诗的“诗眼”。在品味字词中寻找“诗眼”,找到这个最能反应诗歌心灵的“眼睛”既能品味出古人的炼字功夫和用字之妙,更能对学生理解诗歌大有裨益。

4.2.3 抓住意象,细读文本。

所谓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这个物象,其实投射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意。比如,老师在细读《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时,就让学生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样的作用?掌握了这两个有关本诗意象的问题,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就不难把握了。再比如,李煜在《相见欢》中写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残月”、“梧桐”、“清秋”无一不让人感觉到苍凉凄清的愁苦,再联想到此时的他正过着阶下囚的生活,诗人的内心就不难体味了。

4.2.4 赏析修辞,细读文本。

在古诗词中,常常会用到一些章法和技巧,比如比兴、铺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修辞手法。在细读文本时我们也可以抓住这样的运用了一些手法的关键句入手,细读细思。比如在细读《宿建德江》一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就可以思考这句中的“低”和“近”可以反衬出怎样的一种意象,又对表现诗人情感有怎样的作用。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可以抓住这样的点,加强引导,注重研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要将老师的细读文本转化到课堂,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4.3.1 策略一:、资源整合,彼此印证,由点生情。

可以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教师在教学时就从“送别”入手。比如,老师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先播放名曲《阳关三叠》,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此时“送别”的主旋律已经回荡在他们的的心中,激发着他们的情感。

把握有共同意象的诗歌作品:我们发现“月亮”意象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我们的实验教师尝试从有关月亮意象的古诗词进行文本细读。比如《静夜思》中的月,《宿建德江》中的月等等。同是“月”的意象,但表达作者的情感一样吗?这样对比的教学,对比的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整合同诗人的作品: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带动学生学习杜甫的《春望》两首诗歌,同一作者,一悲一喜,为什么?这样的整合不仅可以加深对诗人语言风格的感悟,更可以对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境遇有更深层的体会。

4.3.2 策略二: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学古诗一定要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古诗的节奏、韵味、修辞都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律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重视朗读要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怎样读出学生不同的感悟呢?比如马晓琴老师在上《凉州词》一课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及历史背景。2、精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怨”。3、研读诗文,感受诗人的心情。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低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更深刻的体会征人的“怨”;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反复体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征人之怨”,对当朝者的不满。这一过程中,教师用了引读、复沓读,对读,想象读各种方式,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达到了诵读的最终目的。

4.3.3 策略三:适度拓展,在提升内涵中升华情感。

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包括诗人的人生际遇,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局限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在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了一定的细读后,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比如徐月月老师在上《石灰吟》一课时,将于谦小时候的故事,以及文天祥的经典名句拓展在课堂教学之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于谦的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互映衬,诗人高洁的人品,坚贞的节操,在字里行间中,在学生的反复诵读中跃然纸上。

但在拓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个度的把握。比如笔者在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为了对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李白的古诗,以及同类型的古诗拓展在一节课中,结果冲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闻》诗,喧宾夺主,预设和生成的结果完全相反。因此在拓展时一定要注意,拓展内容一定要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综合考虑,内容不能多、杂,一节课一般以拓展一首诗或几句诗为益。

4.3.4 策略四:注重发挥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教学之所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不仅对诗中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乏味的讲解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势,则可以最大限度得帮助我们突破重难点。

4.4 通过研究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4.4.1 学校每年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鼓励师生,家长同台。

今年五月将继续以“经典传唱”为主题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乌市第27小学的保留活动。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4.5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要上课题实验课,总计80节,共上了八节研讨课课,就通过文本细读提炼古诗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师之间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仅是背出诗句和意思,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享受古诗文中所蕴涵的美,从而得到文学的熏陶,发展语文素养。教师细读文本的水平深深影响着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文本细读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与体悟。教师如果没有吃透文本,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的老师综合多方面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己文本细读的水平,因为这种水平会影响古诗文的课堂教学。而学生潜在的参与古诗文学习欲望比较强烈,渴望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然而古诗文毕竟离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认为以后应该在这三方面努力:

(1).教师要继续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一种更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教师本人一定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语文素养,自己对所教学的古诗文要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3).关注学情,发挥优等学生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参与热情。

学习古诗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课题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及困惑,我们愿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索古诗文教学的科学规律。

1、于永正 《教海漫记》

2、王崧舟 《诗意语文》

3、王晓龙 “文本细读与小学语文教学”2013.12。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课题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