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吊脚楼建筑艺术研究

2016-01-16龚燕贵

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
关键词:吊脚楼湘西空间

龚燕贵

(吉首大学 湖南省 张家界市 427000)

湘西吊脚楼建筑艺术研究

龚燕贵

(吉首大学 湖南省 张家界市 427000)

立足于湘西传统建筑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作土家族吊脚楼,探讨其建筑艺术的成就以及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是建筑空间组合,包含空间平面布局、竖向组织、空间演变及院落形式;其次分析基于内部空间发展的外部艺术形象,立面处理方式,局部装饰细节等;然后从建筑整体出发,主要以选址、营建、组群关系来诠释吊脚楼与环境的融合。最后对如何保护与传承地域建筑艺术做了总结与展望。

吊脚楼,建筑艺术,空间,形象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四省交界之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吊脚楼此类建筑形式的产生,勤劳的人们将建造技艺代代相传,溪流上、峻岭间,广布于村寨、集镇的吊脚楼向过往的人们展示着营建智慧与艺术精华,吊脚楼建筑艺术不仅体现在最直观的立面形象中,更包含于无限可能的空间组合里、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中。

一、建筑空间组合

1、平面空间组织

相对平坦和坡度不大日照充足的地块被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栖身之所的建造之处只能在各种复杂的地势中不断开垦。由于地理、经济条件的限制,建筑的平面有演变的过程。最基础的平面是三连间,三间相等或当心间稍大,中间是全宅的中心堂屋,对外设置大门,两侧为卧室、火塘,火塘兼具厨房的功能,家庭的全部活动在三间屋内展开,布局十分紧凑。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稍显局促时,会考虑依附于主体建筑在一侧搭建辅助用房,也就是常说的偏厦,将厨、厕、储藏部分功能移到此处。确保室内外空间有一定的过渡,堂屋的墙体会向内凹进一段距离,即退堂。几代同居则需要更大的空间,平面会不断的扩大,由原来的三间发展到四间甚至是五间之多,也可在两侧添建厢房。呈现出来的平面布局为占地不等的一字型、L型和U型。

2、竖向空间组合

利用斜坡或山地建起的吊脚楼,底层局部架空,不仅可以防潮使得上部空间的使用更为舒适,还可以将空间围合,饲养牲畜、家禽或是存放劳动用具。架空部分之上便是挑出的廊道,造型精美、视野开阔,建筑的点睛之处。主体建筑内部竖向空间的处理也是和生产、生活习俗密不可分,视觉上的单层建筑,在内部用木质板材做分隔,产生了夹层,四壁有通风口,设置楼梯或预留洞口放置木梯可攀爬而上,夹层部分主要用于储藏,将农具、粮食存放于此。

3、院落空间形成

在湘西的广大村寨,标准的院落式建筑数量不多。每户房前的空地,用于晾晒作物,有的完全开敞,部分用绿篱、藤条、竹条与外部进行简单分隔,在当地,将它称之为晒坝。院落空间多为堂厢式。一正一厢形成一个形状规则的院落,一正两厢则是典型的三合院。多进院落常见于城镇的大户之家,如凤凰古城陈斗南故居,设计用材考究,体量大保存好。

二、艺术形象表达

1、立面效果

立面效果是艺术形象最直接的传达,不仅是功能空间的外在表现,围护材料、结构形式、建筑样式也都能体现。吊脚楼为木结构或砖木混合,但承重体系都是木构架,部分砖墙也只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在建筑侧面中,穿斗式木构架暴露在外,几榀屋架的组合构成了建筑的开间数。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采用坡面,多为五分水,利于雨水排放避免积水,悬山屋顶出檐深,保护墙面,歇山檐角上翘。檐下可设计柱廊,转角楼等。吊脚楼的形式多样,根据地形条件不同,有一头吊和双头吊,建于平地之上的则为平地起吊式,平地起吊式布局规整,吊脚部分多为两层,正屋地坪略高。几类不同形式的吊脚楼在湘西很多村落中均可见到实例。

2、细部装饰

吊脚楼细部装饰主要体现在门窗、围栏、马头墙、屋脊等处。几何图案门窗朴素大方,雕花门窗寓意美好,描绘着一幅幅生动画面,有的还配以吉祥文字;栏杆造型各异,竖直的杆件或复杂组合,与檐柱巧妙组合,柱下有吊瓜;马头墙层层收进,灰墙勾白边,端面绘图案;屋脊两端上翘,中部叠瓦,脊饰考究。精美的装饰与匠师高超的工艺密不可分,绘画栩栩如生、雕刻生动传神。

三、融入地域环境

1、房屋建造

选好建造基地后占相定位,确定建筑具体的朝向,择吉日动土。建造过程中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参与,延续着传统的营建技艺,匠人们将构件组合、起架,所有部件的拼合全部用榫卯结构完成。建造材料来自当地,省去了运输的大额费用,匠师多是本地人,对场地熟悉,对材料把握精准,效率高,可缩短施工工期,主体完工后再辅以围护结构,房屋四周的木板、门窗和屋顶的小青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已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成后房屋背靠大山,视野开阔,虽然建筑用地有限,但合理分配,利用恰当,还给未来的拓展留有空间。

2、建筑群效果

没有前期的规划,没有严格的房屋间距,也不能保证每一户都有充足的日照,互不影响又互为因借,整体的和谐出乎意料。在特定环境中建筑不断生长,呈现出自身特有的肌理与脉络,与山水环境完美的融合,体现了自然之美、气势之美。

四、保护与传承

湘西吊脚楼建筑艺术成就颇大,但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原有的自然与和谐难免遭受新事物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交通越来越便捷,传统村落受到外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空心村造成了很多年代久远的建筑无人居住,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楼房在村中拔地而起,打断了原有的生长脉络,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很难寻求到平衡点。应结合村落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如何开发要做好定位。划定保护区域,对传统建筑严格进行保护与修缮,提炼传统建筑的元素、符号、色彩等,运用于新民居的建设中,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柳肃.湘西民居[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王其钧.中国民居[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湘西自治州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委托课题

课题编号:SK201602

猜你喜欢

吊脚楼湘西空间
空间是什么?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创享空间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欢乐湘西
传统吊脚楼营造技艺之景观价值探讨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