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训练在基层官兵中应用研究现状
2016-01-16索红梅
索红梅
心理韧性训练在基层官兵中应用研究现状
索红梅
本文对心理韧性在基层官兵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心理韧性在提升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军队战斗力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基层官兵心理韧性训练计划、训练途径和方法等进行了思考,提出尽早制定出符合我军官兵实际情况的心理韧性培育计划;尽可能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教育和训练,并尽快将心理韧性训练列为基层官兵常规训练科目等建议。
心理韧性;基层官兵;应用;研究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具有心理韧性[1],它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到最初状态,更强调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2]。研究亦证实,心理韧性训练可以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提高应变能力[3]。随着当今世界局势变化,军事斗争形势紧张,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增多,基层官兵心理负荷明显加重。如何使基层官兵保持良好的心理韧性,维护并促进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确保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已成为近年来军队心理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本文对近年来心理韧性在基层官兵中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加强基层官兵心理韧性训练,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 心理韧性概念及在外军的应用
1.1 心理韧性概念及应用背景心理韧性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心理韧性,又称心理弹性、复原力等,是指个体经历逆境或创伤后调动个人资源,保持或很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4],并得到发展[5]。心理韧性研究始于美国,最初研究的是那些深处负面环境的儿童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被逆境打倒,反而发展成为“有信心、有能力、有爱心”的人的现象[6]。在“9·11”等灾难事件发生后,研究者将心理韧性研究对象由儿童扩展到成人,并逐渐成为美军研究的重要课题[7]。
1.2 心理韧性在外军中的应用近年来,美军在海外军事活动频繁,官兵日益凸现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军队战斗力。美军事心理学家在对士兵的心理韧性研究发现:高心理韧性的士兵拥有较少的精神病症状,保持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韧性较低水平的士兵有较高患精神疾病如焦虑、抑郁的风险[8],且心理韧性使军人对逆境的反应更加成熟,不仅可以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还能使更多的军人在残酷的战争中获得心理成长,提高整个部队的战斗力[1]。因此,为维护官兵心理健康,提高军队战斗力,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心理韧性与预防指挥部(Resilience and Prevention Directorate),专门负责心理韧性的培育和指导工作[9]。为提高心理韧性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美军各军兵种开发了一系列计划及课程来提升官兵的心理韧性,包括军人综合健康计划(CSF)、空军心理韧性训练计划(ART)、海军作战压力控制计划(OSC)及海军陆战队战斗行动压力控制计划(COSC)等[10]。美军心理韧性课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一是认识心理韧性,二是提高心理坚韧度,三是培养性格优势,四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1]。通过一系列计划的执行和训练,美军士兵心理健康状况获得了有益的进展[12]。
2 心理韧性在我军基层官兵中应用研究
2.1 心理韧性在基层部队研究现状受本土文化影响,我国习惯于将心理韧性称之为心理弹性。受美军心理韧性计划启示,军队心理工作者已意识到心理韧性对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他们积极致力于心理韧性在基层官兵中的应用和研究,其研究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展。①研究对象向多兵种(多群体)拓展:目前,对基层官兵心理弹性研究已涉及武警、海军、二炮、特种兵、维和官兵、国防生、军校医学生等多兵种、多群体。②研究内容向多维度纵深:对基层官兵心理弹性研究内容呈多维度展开,如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外向性、社会支持和生活事件间的关系[13],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与适应不良间关系的影响[14],应激后成长与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的关系[15]等,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③研究领域涉及多方面:主要涉及新兵新训应激后成长预测[16]及对新的环境适应[17]、军事心理应激水平与军人心理弹性关系[18]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④研究成果显著:多项研究表明,基层官兵心理弹性越高,心理应激越好[19],且对其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0-21],并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2]。
2.2 心理韧性训练内容及方法心理韧性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23]。国际经典心理韧性训练的方法,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塞里格曼博士设计的心理韧性训练计划PRP[24]。我军的心理韧性训练模式在积极探索中,目前,对水面舰艇官兵开展的一系列心理弹性训练较为成熟。左昕等[25]根据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理念,从影响心理弹性的四大主要因素(认知、情感、精神、行为/社会)入手,对水面舰艇官兵进行了多维度的心理弹性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培养团体成员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问题解决和社会支持等能力,活动程序包括“热身—互动—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结束”等5个环节。每次训练结束后,要求成员写出心得体会和问题,在下次训练时领导者给予总结、反馈、强化与评价等。
2.3 心理韧性训练效果目前,对基层官兵心理弹性训练效果研究报道较少,报道较多的是对水面舰艇军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弹性训练。其统计结果显示,心理弹性训练能够:①提高应对能力。在对水面舰艇军人开展心理弹性训练6个月后研究发现,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升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其积极应对能力显著提高[25]。②提升心率变异性。对舰艇军人正/负情绪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训练能显著提高低分组RSA部分,增加正性情绪及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26]。③提升心理弹性。对水面舰艇军人作业疲劳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证实,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提升水面舰艇军人的心理弹性,降低艇员自觉疲劳症状,提高其抗应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27]。对水面舰艇军人心理弹性训练效果显著,这对今后基层官兵心理弹性训练是有益借鉴。
2.4 心理韧性测量工具目前,尚无针对军人这个特殊人群的心理弹性量表,多从其他量表如:自我接纳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对基层官兵心理韧性进行测量。李欣忆等[28]采用于肖楠等人修订的Conno 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对国防生心理韧性进行测量。彭李等[29]参考国外成人心理韧性量表,研究修订后得到适合我陆军的心理韧性量表,建议可作为测量我陆军军人心理韧性的工具。
2.5 心理韧性训练存在主要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及制约,我军心理韧性训练缺乏宏观指导,在基层部队尚未全面展开,心理韧性训练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如基层缺乏心理韧性专业培训人才,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知识缺乏,心理韧性训练方案无统一标准且缺乏权威部门认定,心理韧性训练效果缺乏统一检验标准,心理韧性训练内容差异性较大,心理韧性训练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
3 思考及建议
3.1 建议尽早制定出符合我军官兵实际情况的心理韧性培育计划近年来,美军频繁的海外作战,使其认识到心理韧性对官兵心理健康及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作用,因而,制定了美军心理韧性培育计划。目前,我军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训练尚无规范系统的计划和方案,鉴于基层官兵心理健康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未来面对的严峻形势,我军应积极借鉴美军先进的心理服务经验,制定出适合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培育计划,这对提升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具有战略意义。
3.2 建议尽可能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官兵心理韧性的教育和训练我军基层官兵心理韧性水平不高缘于缺乏心理韧性理论知识,军队对基层官兵相关的行为训练较少[12]。因此,应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官兵心理韧性的教育和训练,如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相应课程配置,使基层官兵了解心理韧性构成,掌握心理韧性思维技巧;或利用网络进行自助训练;同时培养心理韧性骨干,以点带面,促进心理韧性训练;或用网络虚拟战争进行心理韧性训练等,以丰富和提高基层官兵对心理韧性的理论和认知水平,重视心理韧性的作用。
3.3 建议尽快将心理韧性训练列为官兵常规训练科目将心理韧性训练纳入日常训练体系,是对心理韧性训练的战略远见和重视[30]。通过心理韧性训练,使基层官兵在危险、残酷和对抗的环境下敢于挑战自我,进行合理冒险,充分挖掘心理潜力,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提高应变能力。因此,对基层官兵进行心理韧性训练迫在眉睫,建议有关部门将心理韧性训练尽快融入基层官兵的日常训练中,使之成为官兵常规训练科目。
心理韧性训练作为主动性、预防性的心理干预模式,是维护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韧性训练,将使基层官兵不断地认识自己、磨砺自己,极大地提升基层官兵坚强果敢的意志品质,最大限度地拓展基层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战场适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激发高昂士气,为未来军事斗争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军队各级领导和心理工作者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军官兵实际情况的心理韧性培育计划,多渠道多维度加强官兵心理韧性的教育和训练,并将心理韧性训练列为官兵常规训练科目进行常规训练,以提升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使部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1]王芙蓉,陈林.美国陆军心理韧性培育——军人综合健康计划研究综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545,568-570.
[2]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995-998.
[3]Steinhardt M,Docbier C.Evaluation of a resilience intervention to enhance coping strategie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nd decrease symptomatology[J].J Am Coll Health,2008(56):445-453.
[4]Richardson GE.The meta theory of resilience andresiliency[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307-321.
[5]Haeffel GJ,Vargas I.Resilience to depressivesymptoms:The buffering effects ofenhancing cognitive style and positive life events[J].J Behav Ther Exp Psychiatry,2011,42(1):13-18.
[6]WernerEE.ChildrenoftheGardenIsland[J].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0):106-111.
[7]WollP.Resilience101:Understandingandoptimizingyour stresssystemafterdeployment;workbookforveteransand members[R].Available at http://www.attenetwork.org/learn/topics/veterans/docs/Resiliance101wkbk.pd-f.
[8]BrunerV,WollP.Thebattlewithin,Understandingthe physiology of war-zonestressexposure[J].SocialWorkin Health Care,2011(50):19-33.
[9]陈林,韩立敏,徐英雪.美军心理韧性培育计划及其启示[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5):6-8.
[10]Bowles S.Bates M.Military organizations and program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building[J].Military Medicine,2010(175):382-385.
[11]Seligman MEP.Building resilie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1(4):100-106.
[12]赵仁顺.美军军人综合健康计划及其启示[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28(12):43-47.
[13]于伟成,曲嘉华,李炫隆,等.539名高原新兵心理弹性与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9):1320-1323.
[14]宁连才,贾梦楠,王晓丽,等.心理弹性在武警新兵应付方式与适应不良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08-1210.
[15]左昕,邹学军,于永菊,等.某部特种兵应激后成长与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的关系: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5):1607-1609.
[16]谢钧润,于永菊,彭李,等.新兵新训应激后成长与自我接纳和心理弹性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9):2088-2091.
[17]石磊,刘波涛,李敏,等.某部新兵新训期间的心理健康和适应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524-1526.
[18]徐媛媛,蔡云,黄伟容,等.二炮某部军人心理应激水平与心理弹性、认知偏向和积极情绪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7):698-702.
[19]闫伟娟,牛晓棠,王乃震.63名维和医疗分队官兵集训期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调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4):339-341.
[20]闫玮娟,袁阳,王乃震.维和医疗分队官兵集训期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3):216-218.
[21]缪毅,李敏,兰勇,等.集训期间野战部队新兵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关系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59-62.
[22]徐晓艳,陈友庆.海军新兵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39-42.
[23]Brian W,Simon D,Ann-Marie W.Considering resilience in therehabilitation of people with traumatic disabilities[J].Rehabilit Psychol,2008(53):9-17.
[24]PositivePsychology Center.ResilienceResearchinChildren[EB/OL].[2013-12-17].http://www.ppc.sas.upenn.edu/prpsum.htm.
[25]左昕,彭李,汪金生,等.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5):1616-1619.
[26]左昕,彭李,李敏,等.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绪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4):2596-2599.
[27]左昕,李敏,彭李,等.心理弹性训练对水面舰艇军人作业疲劳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0):923-925.
[28]李欣忆,徐晋波,冯怀义.国防生心理韧性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1):18-21.
[29]彭李,李军,李敏,等.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在陆军中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9):2081-2084.
[30]黄宽,王金丽.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的转型[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3(6):120-122.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raining in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basic levels,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enhancing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basic levels.It reflects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raining programs,training channel and approaches for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basic levels,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ha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raining progra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of our officers and soldiers should be formulated as early as possible,multi-channel and multi-dimensional instruc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be enforced,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training should be listed into routine drills for 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basic level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Officers and soldiers at basic levels;Application;Research
2016-04-07)
1005-619X(2016)08-0798-03
10.13517/j.cnki.ccm.2016.08.006
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特勤心理防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