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定区大溪乡毛竹幼林生长现状与丰产抚育技术探讨

2016-01-16詹一胜

绿色科技 2015年8期

詹一胜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大溪林业站,福建 龙岩 364100)

永定区大溪乡毛竹幼林生长现状与丰产抚育技术探讨

詹一胜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大溪林业站,福建 龙岩 364100)

摘要:对永定区大溪乡毛竹幼林生长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抚育措施对毛竹幼林的发笋率、发笋量、地径、枝下高的影响,提出了毛竹幼林丰产抚育的关键技术措施,旨为巩固和发展毛竹造林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毛竹幼林;生长现状;丰产抚育技术

收稿日期:2015-06-16

作者简介:詹一胜(1975—),男,福建龙岩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站职能工作。

中图分类号:S7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674-9944(2015)08-0166-02

1引言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是我国竹类植物中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种优良竹种,它具有产量高、成材早、生长快等一系列优点,一次造林可以永续利用。因此,针对毛竹幼林生长现状的丰产技术,对于毛竹产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针对永定区大溪乡毛竹幼林生长现状与丰产抚育技术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2永定区大溪乡概况

2.1 自然地理情况

永定区大溪乡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冬短无严寒,百夏长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0.1℃,无霜期300 d。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 024 h。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1 647 mm。降雨量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具有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2 社会经济情况

大溪乡位于区境东南。东邻湖坑镇,西连下洋镇,南靠平和县芦溪乡,北接岐岭乡,面积75.2 km2。1988年后,该乡通过调整大田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加大山地综合开发力度,种植适应市场的名、优、特果树,增加农民收入。1988~2000年,开发果园1万多亩。2000年,全乡水果总产量4 377 t,比1988年51 t增长84.8倍。其中,红柿种植面积12 225亩,总产量3 915 t,占水果总产量的89%,比1988年42 t增长92倍。大溪红柿以果大、质优而享誉闽粤市场。

2.3 竹业发展情况

大溪乡1987年从湖坑乡划出,乡政府设于太联村,距县城31 km。毛竹林是大溪乡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乡现有毛竹林面积0.6万亩,占全乡林业用地面积的11.5%,其中湖背村是全乡的毛竹幼林的示范村,有竹林1 200多亩,竹业现在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还成立了竹业产业管理发展协会,推动技术培训、项目引进、垦复施肥、引水灌溉等,给村民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竹林可产春笋、冬笋,卖不完的鲜笋还能加工成笋干,效益好,每户竹农每年可以有1万多元收入。

2.4 毛竹林基地概况

示范基地在大溪乡湖背村13林班内,总面积1 200余亩。低山地貌,海拔560~920 m,东北坡向,坡度在26°~34°,土壤为红壤,土层较厚,腐殖质层中等,立地质量等级为Ⅰ、Ⅱ类地,地被为五节芒、山茅草等。年平均降雨量为1 647 mm,年平均气温20.1℃,全年无霜期300 d,平均相对湿度81%。

3毛竹幼林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毛竹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经济竹种,是多年生常绿树种。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 200~1 800 mm。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

3.1 竹鞭分布深度

在土层中竹鞭的生长深度按照林地土壤疏松肥沃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差别,按照土壤剖面图层次进行划分,如果A层在20 cm内,那么竹鞭在生长过程中会紧靠着B层,如果A层为40 cm左右,那么竹鞭会在25~35 cm之间生长。

3.2 竹鞭生长方向

竹鞭在生长过程中会蔓延到林缘外的空地,但是其生长方向趋向于土壤肥沃的地方。同时会避开一些干旱、低洼等地区,向着肥沃的土壤生长,如果竹鞭生长到了高坎边上的时候,一些断稍就会向着分支鞭坎内生长。如果竹鞭生长到了积水边或者水沟边,就会出现背水生长的现象。

3.3 鞭芽生长情况

一般来说,1年生竹鞭上的芽会呈现出组织不成熟、芽不饱满等特点,2~5年生竹鞭上的芽会呈现出组织充实、芽膨大肥壮、生活力强等特点,超过6年以上竹鞭的芽开始轴向衰老,一些鞭跟出现腐烂现象。鞭芽萌发主要集中于夏末秋初和春末夏初这两个时期,前者芽萌发后长成冬笋,后者芽萌发之后长成春笋。从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小的冬笋比休眠期笋芽大出1~2倍。

4毛竹幼林丰产抚育关键技术

目前幼林抚育是永定区大溪乡毛竹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提高的重要工作。鉴于此,笔者下面针对毛竹幼林抚育技术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造林后毛竹基地每年需开展2次砍草、松土、施肥抚育等。根据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因子的调查,相关技术人员在4 a时间里分别开展了对毛竹基地发笋率、发笋量、地径、枝下高等因子调查,从基地调查结果来看,造林后其发笋率逐年提高,新竹发竹数量和秆径也在逐年上增,至2014年新竹密度共达112株/亩,林分生长发育状态良好,已郁闭。调查结果汇总列如表1,以便为毛竹幼林抚育技术提高一些参考。

表1 毛竹调查结果

4.1 幼笋保护

当毛竹春笋结束之后,会在1~2年的时间内长成毛竹幼林,这时应将幼笋质量保护工作做好,并关注因为水分不足而导致的退笋现象,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管理工作中应将比较小的笋及时挖去,并在每株中保留2个大笋,保证其成竹。值得注意的是,幼笋很容易会受到虫害的侵袭,因此应该特别注意笋病虫害问题,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进而保证幼笋能够得到正常的生长。

4.2 锄草松土

当幼笋发育到了一定程度即可成为幼竹,因为竹林地的阳光非常充足,加上林地挖笋之后其土壤非常疏松,这种情况下土壤中生长的杂草会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如果没有在幼林生长过程中及时进行锄草,那么这些杂草就会抢夺幼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和养分,进而使幼竹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所以,应该至少每年进行2次锄草,最好可以在每年的5月和9月进行。其中,5月锄草可以促进竹鞭的生长,对养分和水分进行充分吸收,还应在锄草的同时进行松土,将松土的深度保持在3~4 cm,将锄去的草就地铺开,将幼竹覆盖住,这样在6月份雨水较少的时候可以充分起到保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表土层受到雨水的冲刷,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4.3 水肥管理

幼林在生长过程中应注意土壤的通气情况,将水肥管理工作做好。在幼林管理工作中肥力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主要涉及到对土壤肥、饼肥等肥料的施用。在施肥过程中应首先在幼竹上坡位置开沟,将肥料施入沟中,然后覆土,避免肥料流失问题的发生,为了保证幼竹可以得到快速的生长,还应该在春夏季节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等速效肥,结合锄草松土。

4.4 幼林抚育间伐

在幼林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小竹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幼林生长的第三年进行间伐,间伐的原则为“留大去小,留强去弱,留疏去密”,进而保证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林,一般来说可以在1亩保留幼竹50~60株。选择一些针叶树或者阔叶树作为保留,这样可以为培养混交林打下良好的基础。

4.5 幼林虫害防治

毛竹幼林虫害主要有竹蝗、竹蛾等,可以利用喷粉法、喷雾法、灯光诱杀法等方法对其进行防治,这些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都比较好,还可以与一些复合生物杀虫粉剂相配合对其进行防治,在竹林中湿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在傍晚从下坡到上坡进行喷雾,在虫害严重的位置可以适当加大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常年气候温和,冬短无严寒,百夏长无酷暑,适于毛竹的生长。毛竹作为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种经济竹种,在永定区大溪乡成为竹农重点发展的一种项目,随着农户对毛竹产业认识的不断提高,目前大力发展毛竹林是“百姓富、生态美”的重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抚育措施将会对毛竹幼林的发笋率、发笋量、地径、枝下高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毛竹幼林丰产抚育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幼笋保护、锄草松土、水肥管理、幼林抚育间伐以及毛竹幼林虫害防治。总之,切实搞好毛竹幼林抚育是巩固和发展毛竹造林成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曹兰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2]姜云龙.蓝莓栽培技术调查与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沈兴亮.细菌肥料对油茶幼林生长效应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4]姚姜铭.尾巨桉幼林不同专用肥追肥效果对比试验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5]高捍东,蔡伟建,王章荣,等.我国纸浆林树种选择与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13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