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性与适用性研究——以许昌城市河道建设为例

2016-01-16赵普天李中轩毕翼飞李宝玉

绿色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适用性

赵普天,李中轩,毕翼飞,李宝玉

(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性与适用性研究——以许昌城市河道建设为例

赵普天,李中轩,毕翼飞,李宝玉

(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以河南省许昌市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许昌城市河道建设现状和相关问题,对城市河道的生态性与适用性建设展开了分析。从河道岸线设计、亲水设计、植栽设计方面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期对城市河道景观生态建设及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景观;生态性;适用性

收稿日期:2015-06-22

基金项目:许昌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5081)资助

作者简介:赵普天(1987—),男,河南许昌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674-9944(2015)08-0075-03

1引言

城市水景是现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城市水景能够起到丰富城市景观效果、丰富和改善城市局部景观异质性、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尤其是在内陆城市中,亦可起到局部降温,增湿等作用。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水景中最常见的一类亦成为了城市水景处理的中心和重心。但现今的城市河道处理中,大多缺乏生态意识及河流生境意识,河流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系生态失衡,城市河道景观千篇一律,功能单一又缺乏特色[1]。而如何打造城市河道景观,使其既能够满足城市人的游憩活动,又能够发挥相应的城市生态功能,则需依赖于其在设计和规划中的生态性与适用性设计。

2许昌城市河道现状

许昌市地处河南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城市河道建设是许昌市景观提升改造中的重点之一。在2014~2016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许昌城市景观效果,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城市景观体系更加科学和可持续,据此许昌提出了建设“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城市水景观体系(图1)。进行了城区范围内的城市内河环通工程和城市水网的扩展和再建设。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了目前许昌城市河道现状依然存在诸如旧城区河道形态直线化、断面规则化、护岸材料硬质化现象明显、河道水网联通不畅、无法形成具有生态意义的水循环,甚至存在城市河道与城市内湖不联系等现象。同时在城区内的护城河、清潩河、学院河等河道的水体边缘和驳岸处均发现了空心莲子草、葎草、鬼针草等外来物种和土著种害草滋生(图2)。在破坏了城市河道景观以及城市内湖景观的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局部生态问题。同时,河道沿岸景观亦存在居民活动空间和场地器材等不足的情况。

图1 许昌城市河道规划体系(引自许昌城市规划馆)

3城市河道的生态性设计

在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中,除了在设计和施工中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性指标和安全及耐久性,并应斟酌地方的原有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目前多数情况下采用工程措施,大量使用浆砌片石护砌,造成河道堤岸形象不佳,破坏景观,少有考量其生态因素[2]。但如单纯地以生态为主进行考量而进行自然抚育,当然是最经济且效果最好的。但不得不承认,仅以单纯的自然生态抚育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既无法取得立竿见影之效果,又可能在复原期间造成进一步破坏,且少有考虑人的活动因素。故在现代城市河道景观和城市水景观生态设计中,结合安全性、时效性和生态性的设计思路和整治工法是十分必要的。

图2 清潩河段害草滋生现象(作者拍摄)

在许昌城市河道的处理中应构建自然稳定的城市生态水岸线。一般来说应做到植生良好,种类丰富,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结合安全性、稳定性和时效性,应推广工程与植生混合方法。尽量少用混凝土材料,就地取材,用本地的乡土材料进行施工。

在老城区护城河原貌基础之上,应破除其现有的垂直的混凝土浆砌石堤岸,采用箱笼挡土墙配合植栽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应考虑每层箱笼堆叠时稍向后退(一般呈45°夹角)(图3)。为防止不慎落水的现象出现,在城市河道中应构筑相应的浅水区。这样处理,既打破了原有单调的浆砌石混凝土护岸,丰富了城市内河护岸内容,又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图3 箱笼护岸配合植生(作者手绘)

在学院河河床处理中,应破除其现存的混凝土平铺式河床,由于城市河道水流较为平缓,可采用生态效果较好的抛石河床。抛石河床是将阻流石不规则分布于河床,使水流流向发生不规则改变,减缓水流速度,可避免河道被过分冲刷。抛石河床可提供一个多孔隙的空间。可与箱笼植生护岸结合或抛石植生护岸结合,共同构建一个可以使生物具有一定隐秘性的繁殖栖地,为河道内的水草提供生长条件,为鱼类提供产卵和繁衍条件,使河道内部空间连同水陆交接地带形成生态循环。应注意的是学院河自北向南形成了一定的高差。进行河床抛石,亦可将不连续的水路调整为连续的水路,但对于坡度较陡的河床处,则应搭设排桩来拦阻抛石,在高差超过2 m的河道处应设置鱼道。

在清潩河河道景观处理中,应着力整治空心莲子草、葎草、鬼针草、反枝苋等外来入侵种和本地有害种植物。构建丰富多样的本地景观植物种群。可较大量使用如:鸢尾、千屈菜、荷花、睡莲、肾蕨、灯心草、黄菖蒲、香蒲、水葱、水生美人蕉等水生草本植物和萱草、石蒜、野豌豆、美人蕉、半枝莲、红花酢浆草、野菊、玉蝉花、玉簪、水芹等陆生草本植物处理河道及边坡,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亦可提高局部河道植被的异质性。

4城市河道的适用性景观设计

传统的城市河道或城市水体设计和施工中,时常出现目标的单一化现象,常以安全、巩固、费用等作为优先考虑,而忽略了诸如景观效果、游憩舒适性、局部生态关系、原有环境保护等较为软性的内容。近些年来,随着国内人们对于环境美化的重视,在进行城市水景设计和施工中,往往又出现了全盘清除原生植被、大量种植景观美化植物,而这些园林景观植物与当地的乡土种和基地生态关系不大,这种做法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绿化美化工程”,对生态抚育意义不大。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及城市水景重建过程中,应力图使生态、景观、游憩等内容得到最适宜的配置,避免不当的游憩活动与人工设施变成一种严重的环境干扰或破坏,而创造符合地方特点和适用性的景观设计。

4.1 岸线设计

在城市河道岸线设计中,应注意考虑河道的自然曲度,结合城市水网总体规划考虑河道整体曲度,水陆交际的曲度,护岸的线型等,如河道毗邻道路,无法塑造大型曲线时,可以考虑局部设计和缓曲线或多层次阶段曲线,避免河道岸线完全直线化,尽量塑造类自然的效果,以满足生物的栖息环境并符合基本的安全需求。河道岸线在设计中,需考量护岸形式问题。不同的岸线形式,可以塑造不同的水际空间感觉。如直立的岸线断面亲水性差,生态性差。而退台式的岸线断面滨水活动空间得以扩大,亲水性得到一定增强;生态岸线断面能维持陆地、水面生物链的连续,以生态湿地的形式进行体现[3]。利用不同的岸线形式变化可增加城市中河道岸线的景观及功能丰富程度。在人流量较大的河道岸线处,应使景观岸线层次丰富,为保证安全,可将活动密集区岸线做适当的规则化处理,保证视野开阔,如:清潩河、学院河、护城河人流活动密集地段。在离城区较远的河段应尽可能模拟自然河道形态,做自然式的河道岸线处理,如青泥河、饮马河段。

4.2 亲水设计

对于城市河道景观的适用性设计而言,亲水设施设计是重要的一环。亲水设施是提供人与自然接近的互动场所,使人与环境产生有趣的互动,人与水之间构成多样的变化,其活动包含自然鉴赏、水边游憩、垂钓、运动或风俗活动等类型[4]。在亲水设施设计中,应注意并非每一处河段都可做亲水设施设计。在设计中,应考量整体的生态效益,做亲水设施的适宜性和功能性评估。在人流活动密集地段或主城区河段,应设计必要的亲水设施;对于人流量较少地段,应着重进行自然乡土植物群落构建,丰富动植物景观,亦可结合城市生产绿地或公园绿地进行总体绿地系统规划。

在人流量较多的河段,进行亲水设施设计时,还应考虑不同游憩活动的类型。亲水游憩活动可以简单概括为目的型(游泳、垂钓、野餐等区域性活动,以及散步、休憩、运动等社区性活动)、流动型(划船、自行车等)、停留型(游憩及观赏风景等)。在亲水设施设计中,对于如许昌清潩河千亩游园段,学院河许昌学院段等毗邻学校或小区的人流量较大的河段,应在河道岸线布置能容纳较大量游憩人流的滨水广场、平台、水上(滨水)步道等设施,满足游憩。并布置带有生态教育、植被恢复等科普内容的景观及宣传设施,使人在游憩过程中接受影响和教育。

但应注意的是,对于垂钓、游泳、烧烤野餐等带有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影响的、具有安全要求的设施和游憩活动,必须建立独立的场所。规范垂钓和滨水烧烤、野餐、游泳活动,可结合城市街区公园、桥头游园等形式进行。有专人负责场地看管,避免造成由于游憩活动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和安全问题。在其他游憩路段,需设置必要的宣传和警示标识,防止景观遭到破坏和产生安全隐患。对于拦水坝区、深水区、高差较大的区域,需进行游憩安全警示,设置必要的安全护栏和防护带。

在进行亲水设施细部设计中,应考量其舒适度设计,如行走的休息距离、公厕数量、饮水设施、老人水边活动舒适程度、儿童安全及游戏舒适度等内容。考虑无障碍空间和设施布置。如从人行步道至沿河绿道的区间,需考虑无障碍通行。在具有斜坡、高差的局部,应设置扶手、栏杆、标示,以及必要的救援设施。城市河道游憩区各段临水岸处,均应设置不小于2 m的浅水带,保证安全(图4)。

4.3 植栽设计

在城市河道植栽设计中,应考虑包含空间分割、视觉关系、生态循环、局部小气候调节、冲蚀控制等内容。在河道周边提供游憩活动使用的亲水区域,植栽设计需考量人与生态系统结合的关系,在设计中应结合美学、安全性、互动性等内容。经研究表明,河道植被宽度在30m以上时就能有效起到降低温度提高生境多样性,增加河床沉积和有限的过滤污染物的作用[5]。在进行城市河道植栽设计和植被恢复时,应尽可能保证河道两岸绿线宽度,提高城市河道绿化的生态效果,并改善游憩感受。植栽设计应以地方乡土种为主,构建类自然的林相,并尽可能保全原有植被结构。

在自然林相带外侧的游憩区域,可配置供观赏的观花、观叶、观果的乔灌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美化,以满足游憩赏景所需。对于人流量较少的河段,应考虑尽可能塑造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同时布置一定的诱鸟植物(如:女贞、樱桃、无花果、桑树、小檗等)、蜜源植物(荷花玉兰、杜鹃、桂花、紫荆、合欢、石榴等),在增添景观情趣的同时,亦可丰富局部的生物多样性。

5结语

城市生态河道的建设是艺术与科学、生态性与功能适用性的结合,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与城市人生活、审美和游憩活动紧密相关的内容。当然,城市河道建设最基本的仍需落脚到河道形态、护岸边坡、亲水设施、植栽形态、城市滨水特色文化景观打造中去。在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中,应力图通过使用生态化的施工方法,选用乡土的建筑材料和植物素材,在生活游憩、生态保育和景观特色打造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构建生态的、安全的、适用的、可持续的、能够体现地方特点的城市河道景观。

参考文献:

[1]李桂媛,陈池,郑江英.滨水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06(11):53~54.

[2]汪新慧,朱振祥,王明耀.城市河堤坡面植物防护方案及绿化工法的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09(15):124~125.

[3]周晓娟,彭锋.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J].规划师,2002,18 (3):37~41.

[4]林镇洋.生态工法技术参考手册[M].台北:明文书局,2004.

[5]陈国生,林姚宇.适应·保护·补偿——论滨水区生态城市设计的三个途径[EB/OL].水世界,2006-11-16.

猜你喜欢

适用性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现状及BIM适用性分析
复合式装备适用性评估过程研究
童装常用领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软弱围岩铁路隧道超前预加固适用性研究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玉钢烧结机给料主辅门适用性改造
无人潜航器作战保障适用性评估方法
服装立体裁剪中材料的适用性分析
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探讨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