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花润楠容器育苗与栽培技术探讨
2016-01-16陶遂刚
陶遂刚
(广西贺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贺州 542800)
刨花润楠容器育苗与栽培技术探讨
陶遂刚
(广西贺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贺州 542800)
摘要:刨花润楠为樟科润楠属常绿阔叶乔木,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萌蘖力强等特点,对广西贺州市刨花润楠育苗、造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刨花润楠容器育苗以轻基质效果最好,其次是森林表土做基质;造林密度以2 m×2 m为宜,立地条件较好地段亦可采用2 m×3 m造林密度;混交造林能提高刨花润楠生长量。
关键词:刨花润楠;容器育苗;造林密度;混交
收稿日期:2015-05-26
作者简介:陶遂刚(1966—),男,广西贺州人, 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编号:1674-9944(2015)08-0060-03
1引言
刨花润楠(Machiluspauhoi),樟科(Lauraceae)润楠属常绿阔叶乔木,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萌芽力强等特点,木材为香粉原料,经济价值高,在广西东北及北部各地已规模栽培。为探讨其育苗与栽培技术,笔者结合广西地方标准《刨花润楠栽培技术规程》编制,对广西各地刨花润楠育苗及造林进行了调查。
2刨花润楠生物生态学
刨花润楠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种和次生阔叶林常见种。在广西主产于中部及北部地区,桂林、贺州、来宾、柳州、河池最为常见,贵港、扶绥亦有分布。刨花润楠喜温,喜阴,耐湿,生于海拔1 000 m以下山坡和沟谷两旁阔叶林内。
刨花润楠早期速生,贺州市八步区刨花润楠人工造林生长调查,1.5年生,树高可达到0.8~1.2 m;2.5年生,平均树高2.85 m,平均胸径3.13 cm;5.5年生,平均树高7.75 m,平均胸径9.90 cm,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1~1.4 m、胸径生长量1.2~1.8 cm。最大单株,5.5年生,树高8.5 m、胸径13.5 cm,达到利用标准[1]。
刨花润楠天然更新能力较强,通过自然落种和萌蘖更新,能稳定处于群落优势。结实母树下有许多1年生刨花润楠幼苗。这些幼苗在相当荫蔽的环境下,仍生长良好。刨花润楠伐蔸根蘖能力强,萌蘖更新林分,具生长快、成材早的特点。根蘖植株,10年生树高可达8.7 m,胸径11.2 cm。
3刨花润楠容器育苗技术
3.1 采种与种子处理
刨花润楠结实大小年现象明显,通常3年为周期,小年时种子结实很少,几乎采不到种子。刨花润楠果实为浆果,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当果皮由青转为蓝黑色时,即示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会很快脱落掉地,应及时采种。采种过早会影响种子发芽率,采种过迟,则种子脱落掉地,萌动发芽,影响种子质量。贺州八步区刨花润楠采种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采种时用竹竿击落或用高枝剪采下果枝,也可以将塑料薄膜平铺采种母树的树冠下面,收集自然掉落的成熟种子,清除枝叶、青果,堆沤1~2 d,然后倒入谷箩中揉搓,再用清水漂去果皮、果肉等杂质,洗净后摊放在通风的室内稍晾干即可播种,摊晾厚度不宜超过3 cm,并每隔3~4 h翻动1次。刨花润楠采种时正值盛夏,气温高,种子不易贮藏,宜随采随播。若不能即时播种,则采取将处理后的种子在阴凉处进行沙藏的方法储藏。沙藏厚度不宜超过15 cm,沙藏太厚,会因不透气,种子发热,烧坏种子。沙子湿度不宜过大,以免种子提前发芽,影响场圃发芽率。刨花润楠种子不能久藏,久藏会使种子提前萌芽或完全丧失发芽力。
3.2 育苗地的选择
本着“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则,选择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或浇灌条件,便于管理的圃地育苗。育苗地要求排水良好,不能选在低洼积水或易被水冲、沙埋的地段。
3.3 整地作床
在平整的圃地上,划分苗床与步道,苗床床高约10 cm,床宽100~120 cm,床长依地形而定,步道宽约40 cm。若利用大棚培育轻基质容器苗,可在其内做普通苗床或高架苗床。
3.4 容器营养土的配制
刨花润楠可培育容器苗或裸根苗。裸根苗需培育1.5年,育苗成本高,各地多培育容器苗。刨花润楠容器苗,7月播种,翌年3~5月即可上山造林。容器育苗基质要求轻便、保湿、保肥、疏松、通透性好。生产单位常采用以下2种配比:①阔叶林肥沃表土70%,火烧土25%,过磷酸钙3%,腐熟厩肥(或腐熟麸饼肥)2%;②黄心土40%~50%,火烧土或腐殖质土30%~40%,腐熟厩肥或腐熟麸饼肥10%~20%,过磷酸钙3%。提倡轻基质育苗。笔者对贺州市八步区刨花润楠不同基质半年生苗木进行调查,同一圃地,管理措施相同,黄心土为基质的苗高10.88 cm,以表土作为基质的苗高18.72 cm,表土为基质较黄心土为基质的苗木生长量提高了72.1%。在贺州市八步区进行不同基质对刨花润楠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采用水稻土、黄心土、林下表土、轻基质4种育苗基质培育刨花润楠苗,移袋2个月生轻基质刨花润楠苗木高11.80 cm,水稻土、黄心土、林下表土苗木高度分别为10.12 cm、10.97 cm、10.82 cm,轻基质苗分别较水稻土、黄心土、林下表土苗木高度高出16.6%、7.6%、9.1%。
3.5 装填基质和摆放容器
装填之前将基质晒干,粉碎成小颗粒状,以最大颗粒不超过0.2 cm为宜。塑料薄膜容器装填时须将基质装实,以装平容器口为宜。容器大小以育苗袋7 cm×11 cm或9 cm×14 cm,以9 cm×14 cm生长较好。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靠紧地排放在苗床上,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
3.6 种子催芽
在苗圃旁边选一块空地,除去杂草,隆起高出平地约10 cm的土陇,土陇宽约100 cm,长度及数量根据播种量确定,陇间通道宽度约60 cm,便于行走和操作为度。平整陇面,平铺一层聚乙烯塑料薄膜,然后在薄膜上面平铺一层细沙,沙层厚度约10 cm。播种催芽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 min进行种子消毒,再用清水清洗2~3次。将经过消毒后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沙陇面上,播种量密度5 kg/m2,然后均匀地撒一层细沙覆盖种子,覆盖厚度0.5~1 cm。完成催芽播种后,搭建遮阳棚,用遮光率70%的遮阳网围住遮阳棚的四周和棚顶,进行遮阴和挡风,保持催芽床适中湿度。
3.7 幼苗移栽
播种后约10 d,种子开始萌芽。刨花润楠种子先长根,后长芽,经过3~5 d,嫩芽长出苗床沙面3~5 cm时,即可进行幼苗移栽。进行移栽前6 h,将催芽苗床和苗床淋透水,用小竹片轻拨开需移栽幼苗周围的沙粒,露出种叶,再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抓住幼苗种叶,慢慢地往上拔起幼苗,将拔起的幼苗放到盛有0.5 cm深度清水的小盆中,以待移栽到育苗容器。拔起的幼苗要及时栽植,做到即拔即栽,所拔幼苗宜2 h内栽下。栽植时,用直径0.5~1 cm小木棒,沿盛满营养基质的容器中央插入5~8 cm,深度根据移栽苗木根的长度来确定,比跟的长度深1 cm即可,拔出小木棒,将幼苗的根部以及种叶轻轻放入小坑中,深度以种叶在基质表面以下距基质表面约0.5 cm为适。然后用小木棒在幼苗四周插入基质,并轻轻往幼苗方向压迫基质,使基质与幼苗的幼根充分接触。移栽后及时淋透清水。
3.8 苗期管理
刨花润楠苗耐喜阴,幼苗移栽后要及时搭建荫棚,用遮光率70%的遮阳网遮荫。定期浇水,保持苗床湿润,使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幼苗长出真叶后,每隔20~30 d喷1次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每月叶面喷施尿素1次,农药和肥料的浓度均应在0.3%以下。
3.9 苗木出圃
翌年3月,当苗木地径0.25 cm、高度20 cm,可出圃用于造林。苗木出圃前进行炼苗并进行苗木分级。炼苗2~3周,苗木长出新根,合格苗即可上山造林。
4刨花润楠造林
4.1 造林密度
钟全林等在江西省安福进行的刨花润楠造林试验表明,造林8年后,株行距2.5 m×2.5 m刨花润楠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单木生物量为最好[2]。表1为对贺州市4片不同造林密度刨花润楠生长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贺州市八步区黄洞林场7年生刨花润楠纯林,株行距1.5 m×2 m,平均树高6.46 m,平均胸径7.12 cm,最大单株径粗9.6 cm,最小单株径粗4.0 cm,最大单株径粗为最小单株粗度的500%,植株分化严重。大桂山林场9年生刨花润楠纯林,最大单株径粗为最小单株粗度的300%,植株分化中等。平桂管理区公会镇6年生刨花润楠纯林,最大单株径粗为最小单株粗度的217%,植株分化中等。而八步区林科所4年生株行距2 m×3 m刨花润楠纯林,最大单株径粗为最小单株粗度的188%,植株未见分化。造林密度以2 m×2 m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好地段,亦可采用2 m×3 m造林密度。
表1 贺州市不同造林密度刨花润楠林分生长情况
4.2 混交造林
表2为不同混交造林模式与纯林生长比较,结果表明:刨花润楠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够提高生长量,在杉木伴生下的7年生刨花润楠胸径年平均生长量1.81 cm,高年平均生长量1.14 m;在其它软阔伴生下的9年生刨花润楠胸径年平均生长量1.49 cm,高年平均生长量0.88 m。胸径年生长量分别比刨花润楠纯林提高了37.1%和12.9%,树高年生产量分别比刨花润楠纯林提高了39.0%和7.3%。混交造林,能对刨花润楠生长有促进作用。
表2 贺州市不同混交造林刨花润楠林分生长情况
5建议
(1)刨花润楠育苗可培育容器苗或裸根苗。裸根苗需培育1.5年,育苗成本高。育苗基质以轻基质最佳,其次可选择森林表土。容器育苗,7月播种,翌年3月苗高20 cm时即可上山造林。
(2)刨花润楠造林密度以2 m×2 m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好地段亦可采用2 m×3 m造林密度。
(3)刨花润楠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对刨花润楠生长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蓝肖,梁瑞龙,周全连.刨花润楠栽培技术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08,37(4):203~205.
[2]钟全林,胡滨,程建华,等.粉用刨花楠工业原料林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2):25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