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评价的“破”与“立”
2016-01-16温彩虹
温彩虹
一、 “个性评价”取代“一视同仁”
【破】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往往会出现“老师疲于应付,学生改进不明显”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写作水平暂时不太理想的同学,常常是苦于无从提高,而丧失了写作的信心。教者若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水平等,制定出具有个性的评价,定能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
【立】在习作教学中,笔者按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分成三个等级组:C组的标准是文通句顺;B组的标准是围绕中心进行选材;A组的标准是能表达真情实感,语言生动。三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如C组的标准是“文通句顺”,符合要求的应给高分。如果这位学生在C组有了较大的发展后,笔者就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组进军。这样的评价原则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个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比如,一个C组的学生,只要做到文从字顺,笔者就给他打高分,并适时在班级进行表扬。有一个学生这样对笔者说:“以前,我的习作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打了‘优秀,还在班里表扬了我,我觉得我也可以写出好习作!”
笔者利用这种个性评价机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其向更高的目标奋斗,达到这种效果,都归功于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分成三个等级组,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和标准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 “交流评价”取代“精批细改”
【破】一学期这么多的小练笔、小习作、大习作,如何能精耕细作过来呢?况且,把学生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不见“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习作一无是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会使他们丧失写好习作的信心。如果在批改的过程中,能够不拘泥于文本本身,与文本背后的学生互动交流起来,评语或许会更有效。
【立】在批改习作时,笔者尝试进入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儿童的眼光观察生活。如一位学生写游金鸡湖的习作,笔者在习作后面工整地写上:“金鸡湖景色很美,也很难写,对吗?下次有机会再去,千万要仔细观察呀!”这样的交流式评价,不仅能指导学生写好习作,而且还能促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在学生的习作本上,处处可见这样的评价语言:“瞧,你对习作的热情多高呀,每篇文章在你的笔下都活了,你一定会拥有一支神笔!”“你的心中已点燃了一把写作的火,请靠坚持去助燃,让它烧得更旺吧!”“你的文章情节吸引人,也很真实,想办法在斟词酌句上再下一番苦工夫,文章会更精彩,更有味儿!加油!”“看得出你很烦恼,对我说吧,老师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每次同学们拿到习作本,都乐此不疲地看着这些评语,写作的不足之处也愿意去改正。
对学生的习作批改,不应是整个习作教学最后一道工序,而应该是学生再次写作的加油站。它不仅有总结和反思,还包含对习作质量的评价,它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学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写好习作的开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共同讨论中,学生也知道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 “多元评价”取代“一人独大”
【破】回想我们的习作评价,一般是按照教材,先讲写作的要求与方法,再进行写作训练,之后是老师评改,再由老师进行总结,这样做确实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是,老师的评价往往又成了唯一的一把标尺,教师以“一人独大”的方式,限制了一些学生的发展。
【立】 1. 反思式学生自评。叶圣陶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作者本人。”美玉是雕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自评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看,自己改,自己写评语。学生自评时,笔者先引导他们认识本次习作在哪些方面有进步,然后引导学生从成功的习作中体验“诀窍”,使其知道所以然,最后把这些“进步”“成功”以及“感想”“经验”有重点地写下来,作为本次习作训练的小结。反思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2. 交流式学生互评。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对他人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鉴赏,调动了学生习作批改的积极性,提高了批改的实效性。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根据写作要求为其他同学评价。在评价时,结合实际对同学习作中优美的地方给予充分的肯定,欠缺的地方给予评析,即像老师那样先眉批,再总评。
3. 反馈式的家长评价。定期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带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家长可以在习作中批上修改建议、批评及表扬等。如,一位家长对于孩子写的《草原上的一天》这样评价:“我特别喜欢‘孩子们却一个个像口香糖一样粘在床上一动不动。这个比喻句,抓住细节写出了兄弟俩赖床的特点,很俏皮,我忍不住笑出来。”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而且能激发学生敢写、乐写的写作热情。
4. 教师综合性评价。常用的“评优法”,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批改和讲评习作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优秀”习作写鼓励性评语,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机会,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创新动机,使习作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每篇习作上,教师寥寥数语的眉批,三言两语的总批,犹如知识明灯,驱逐学生心头的黑暗。这样,习作评价就成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进写作踏上新的高度。
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需要教者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评价,促进其不断进步;运用交流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之余能够改正不足;进行多元化评价,以多渠道的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习作评价是一块习作教学的芳草地,只要我们不懈地探寻,一定可以拥有属于写作天地的那片悠悠绿茵。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